戰國時候,趙國的君王趙惠文王,想要帶兵攻打另外一個國家燕國,燕國使者蘇代為了阻止趙惠文王進攻燕國,就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蘇代說,今天我來的時候,在路上看到一隻河蚌出來(張開殼)曬太陽,這時候一隻鹬鳥飛過來,一口啄住了它的肉,河蚌趕緊閉攏貝殼,緊緊夾住鹬鳥的嘴,鹬鳥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變成死蚌!”河蚌也不甘示弱,它說:“你的嘴今天抽不出來, 明天抽不出來,你就會變成死鳥!”就這樣,鹬鳥啄着河蚌的肉,河蚌夾着鹬鳥的嘴,他倆誰也不讓誰,後來一個漁夫路過,把河蚌和鹬鳥都捉住帶走了。這就是鹬蚌相争的故事。
蘇代給趙惠文王講完這個故事以後,就說,現在趙國想要攻打燕國,趙國和燕國打起仗來相持不下,就像是鹬蚌相争,那秦國就要成為那個從中得利的漁夫啦,請大王好好想一想。趙惠文王一聽,還真是這個道理,于是他就停止了出兵攻打趙國。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二》。
【原典】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
【注釋】
鹬:鹬鳥,是一種水鳥。
拑其喙:拑,夾住。喙,鳥嘴。拑其喙,夾住了鹬鳥的嘴。(鮑彪注的《戰國策》版本中,将“拑”寫作“箝”。)
雨:名詞作動詞,下雨。
禽:同“擒”,捉住,抓住。(鮑彪注的《戰國策》版本中,将“禽”寫作“擒”。)
(注:原典參考範祥雍箋證《戰國策箋證》。)
(文中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