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一定知道“大智若愚”這句成語。那你又是怎麼理解“大智若愚”的“愚”?
很多人把這裡的“愚”解讀為愚鈍,愚昧、笨。如果這樣解讀,那麼“大智若愚”隻能解釋為“有大智慧的人看上去很笨,很蠢。”
對這樣的解讀,我非常疑惑。大智慧的人,為什麼看上去很笨、很愚鈍呢?是他刻意掩飾自己的聰明,還是本來就一臉懵樣?
現實生活告訴我們,前者沒有必要,後者也不符合實際。
查了一下說文解字,原來“愚”的本意是性格孤僻,不谙熟人情世事。
換句話說,不圓滑叫“愚”。
一個人不圓滑,也可以理解為不做作,不刻意,未雕飾,未污染,雖然不谙人情,但呈現本真的狀态,是原生态。
一個真正智慧的人,他給人呈現出來的感覺,不是老謀深算、故作高深、或者熟于圓滑。而是兒童一樣自然、真實的狀态。
這樣的狀态,走時或許有點笨拙,卻是他本真的反映。這樣的人,不會居高臨下,相反他們總是平易近人,虛懷若谷,讓你感覺很舒服。
讓人舒服,才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最高智慧。
比較而言,故作高深或故作謙虛,都與大智慧無緣。
隻有保持本真,保持内心原生态的人,才會不斷吸收新知,内心通透,交流暢達。
這個世界很奇怪,越有知識的人,越感覺知識不夠。越成熟的人,越覺得火候不夠。正因為如此,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厚積薄發,甯靜緻遠,對于很多事情持大度開放的态度,有着海納百川的境界。
他們從來沒有太多抱怨,能夠真心實在、腳踏實地做事。在他們的内心,從來不覺得自己了不起,而是對這個世界永遠保持新鮮的感覺,求知若渴。他們對知識或生活的渴求,是發自内心的。他們沒有必要做作,也沒有必要掩飾,因而非常從容。
一句話,大智若愚,不是看上去笨,而是看上去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