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 題:親情在 哪兒都是家——“宅家”之樂
新華社記者邰思聰、段菁菁
2月5日,來自巴西的胡安(後排右二)與妻子韓文彬(後排右三)一家拍攝新年全家福。新華社發
過年去哪裡?過年幹點啥兒?随着越來越多的人們追逐休閑輕松的生活方式,宅在一處成為不少人過年的選擇。其中,有的人選擇宅在鄉間,重拾兒時過年的味道;有的人宅在家中,一家子烹制美味菜肴,感受親人團聚的喜悅;更有外國友人宅在中國家中,感受傳統的中國春節習俗。“宅”中有樂,“宅”中有情,“宅”中更有濃濃的春節氣息。
宅在鄉間 重拾鄉土年味
年三十一大早,莫幹山一念間“今夏山居”的女主人金虹就忙活起她拿手的土豬肉餡煎餃,這是為她春節期間的客人楊曉猛一家所準備的“年夜飯”之一。從農曆小年開始,這間坐落在浙江德清莫幹山腰間的民宿就客源不斷。當城裡人抱怨在家過年年味越過越淡時,換個地方宅起來,尋找鄉土年味逐漸流行起來。
楊曉猛在杭州從事企業管理咨詢工作。從大山裡走出來,他希望帶着妻兒重拾鄉土情懷,懷念記憶中的春節。
“我是從大别山走出來的孩子,對于過年,總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楊曉猛說,在大城市生活,年味在他的記憶中變得越來越淡薄。
回老家尋找兒時的年味其實是一種選擇,但假期有限,加之旅途勞頓,整個春節過得又局促又颠簸。“去年回老家過年,晚上睡覺前都不敢喝水,怕起夜,洗個熱水澡也困難。”楊曉猛說。
今年,楊曉猛最終選擇宅在金虹的民宿過年。從杭州驅車不到一小時,一條鄉道邊,金虹的三層小樓坐落在那裡。雖然隻有十間客房,但集中采暖、獨立衛生間等設施一應俱全。
“既要有鄉野的體驗,又要有家中的舒适。”經營多年民宿,金虹對于和客人一塊兒過春節,有自己的一套經驗。她說,城裡人來鄉下過年,雖圖一個“土”味,但對民宿的舒适度也是有要求的。“客人希望有更寬敞的活動空間、更自主的勞動參與、更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也希望有和家裡一樣明亮整潔的房間和溫暖惬意的床。”
山間偶有鞭炮聲,“今夏山居”屋外支着燒烤架,炭火正旺,烤架上烤乳豬冒着香氣。趁着最後一絲天光,楊曉猛和幾個客人張羅着把各種燒烤端進屋内。
雖身在異鄉,卻絲毫沒有“為異客”的感覺,這讓楊曉猛一家自在舒服,“在這裡不需要把自己當作客人,有什麼要求就去跟老闆娘說,這讓自己感覺更像這間房子的主人。”
宅在家中 感受團聚親情
2月1日臘月二十七,在北京工作了十年的張利民在火車站接到從安徽老家來京過年的女兒。新華社記者邰思聰攝
臘月二十七,在北京工作了十年的張利民早早來到火車站等候,因為女兒要從安徽老家過來與他團聚,一起過年。
“家裡老人都去世了,所以我就叫孩子來北京過年。”由于火車兩次晚點,張利民有了充裕的時間。他告訴記者,從事眼鏡制造和維修行業的他去過浙江、河北等地,孩子也一直跟着他四處求學。
“孩子今年要高考了,課業壓力挺大的。今年讓她來北京過年也是為了給她換個環境,放松一下,但也是‘宅’在我住的地方。”張利民說,女兒張雨晴是一名藝術類考生,在學習文化課的同時還要準備專業課考試,所以過年也僅僅是換個地方準備年後的考試。
由于女兒在寄宿學校上學,平日父女倆隻能周日通電話,今年春節也是二人2019年的首次團聚。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等待,女兒終于出現在出站口。凜冽的寒風中,父女二人在地鐵進站口排隊等待。雖交流不多,但張利民把女兒全部行李都拿在手中,時不時還回頭張望,生怕女兒與他走散。
回到他租住的地方時,他跟記者聊了起來。“我們老家有一種白菜做的特色菜叫‘香菜’,孩子特别愛吃,今年我就準備給她做一些,讓她嘗嘗是不是那個味道。”張利民說,雖然是放假過年,但是也隻能讓女兒宅在家裡複習。“沒辦法,高考壓力太大,隻能辛苦孩子半年,考完試再帶她好好玩兒。”
宅在家裡過年,流露着張利民的一絲無奈,但卻蘊藏着對女兒内斂的父愛,為孩子提供溫暖舒适的環境和氣氛是他最重要的事情。
宅在中國家中 親情無懼文化差異
今年已經是胡安在中國過的第五個春節了。回想起第一年過春節的場景,胡安至今仍曆曆在目。“那時我所有的中國朋友都回家過年了,很多商店和酒吧也不營業。”
對于胡安來說,春節給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回家,而像他一樣的外國人隻能宅在屋裡。“過年回家對于每個中國人來說,真是意義非凡。”他感慨道。
這個對中國充滿好奇心的巴西人2016年成為了一名中國女婿,妻子韓文彬來自廣東佛山,在那裡,胡安曾感受到了别具特色的廣東過年風俗。韓文彬介紹,比如年夜飯的圍餐形式,就讓丈夫既好奇又不解。
她說,廣東家庭的年夜飯基本上都是在餐廳提前預訂的套餐,根據價格選擇套餐類型。白切雞、白灼蝦、老火湯……這些傳統菜肴幾乎都會出現在每個家庭的年夜飯餐桌上。
除了相似的菜品,連一起吃飯的人也都大抵相同,這讓胡安非常不解。“從除夕開始幾乎每天都會和相同的親戚們吃飯,隻是買單請客的人不同。”“不過春節和家人宅在一起,聽他們聊家常,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胡安說。
甚至發紅包這樣的習俗,在胡安眼裡也非常神奇。“在巴西,我們不會将錢放在信封裡分發給其他人,我們都是包一些小禮物的。但是意義都是相同的,将幸運和祝福分享給其他的人。”
他表示,巴西人與中國人一樣,都是十分注重家庭的。“我現在作為中國女婿,也是中國人了,與家人宅在一起,生活中不管是哪裡的習慣與風俗,有親情就有家,有家的地方就有溫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