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漢字便是當中最突出的代表之一。在當今世界,漢字是極少數仍然在國家層面被通行使用的,由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的文字。漢字在曆史上曾經随着中原王朝的強盛而傳遍了東亞各個地區,形成了一個“漢字文化圈”,南至越南,東至日本朝鮮都使用中國的漢字。19世紀以來,随着西方列強的入侵,東亞各國包括中國在内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這種影響反應在文化之上的結果便是各國相繼放棄了漢字作為其官方的文字。韓國便是其中的一個國家,1968年韓國總統下令自1970年開始在官方的公文中禁止使用漢字,如今50年過去了,沒想到事情出現了反轉,2020年12月,10位韓國國會議員提案,要求恢複使用漢字。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一衣帶水,文化同源
韓國所處的朝鮮半島與中原自古以來就有着交往,有明确曆史記載,古代朝鮮的祖先便是殷商後裔的箕子,被武王封在朝鮮地區,傳國近千年。唐朝時,中原王朝的強大吸引了大批朝鮮貴族前來留學,此後兩國交往一直保持着。1392年,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鮮,第二年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聖旨準許建國,并且朱元璋還在《皇明祖訓》中将朝鮮列為“不征之國”。
朝鮮太宗時期,朝鮮得到了明成祖進一步的認可,賜下诰命、金印、冕服,得到了明朝的正式承認,朝鮮與中國正式建立起宗藩關系,一直保持到中日甲午戰争以後。中原文化對李氏朝鮮影響巨大,朝鮮幾乎全盤漢化,他們将此引以為豪,自稱“小中華”。
上層貴族如此,朝鮮民間的文化風俗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原的影響,這種痕迹在如今韓國也能找到許多,特别是在節日上。
中國過春節,韓國也過春節;中國過端午,韓國也過江陵端午祭;中國過中秋,韓國也過“秋夕”;中國過冬至,韓國也過冬至。雖然習俗有差異,但基本都是繼承中原習俗。
正月初一中國人給長輩和親戚拜年,韓國稱之為“歲拜”,而且相比完全世俗化的中國,韓國人将儒家尊卑思想繼續保留着,在新年裡要穿上傳統的韓服恭恭敬敬地給家中長輩行大禮。
過春節的時候怎麼能夠少了春聯和紅包呢?但在韓國,人們崇尚白色,所以無論是春聯還是紅包,他們都以白色的紙和信封裝着,随後認真仔細地在上面寫上祝福語。
時至今日,韓國的春聯依舊還是使用中國漢字來書寫。
脫亞入歐,經濟騰飛
近代朝鮮和近代中國一樣遭受了沉重的苦難,1895年甲午戰敗的清政府宣告朝鮮不再是清朝藩屬,新興的列強日本加速對朝鮮的滲透,他們逼迫朝鮮下“斷發令”,移風易俗。1910年,日本和朝鮮簽訂《日韓合并條約》,正式吞并了朝鮮。
二戰的1948年,韓國在美國的扶持下獨立,1961年樸正熙發動軍事政變,成立了獨裁統治的軍事政府,樸正熙雖然實施着獨裁的統治,可是他同時也是一個有抱負的政治家,他通過一系列的經濟改革使得韓國的經濟得到了騰飛,将韓國從他剛剛上台時候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一下改造成為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樸正熙最重要的一項經濟措施便是确立“電子興國”的策略,大力發展高新科技産業,LG、三星等韓國高科技企業便是崛起于樸正熙時代。
“漢江奇迹”一路延續今天,到2020年,韓國GDP位列全球第11,成為不折不扣的經濟強國。
既然經濟獨立了,那麼文化也要獨立,韓國人這時候又玩起了老鄰居日本當年的把戲,而且他們相比日本做得更加徹底。
福澤谕吉大家可能聽說過,他的肖像被印在最大面額的日元之上,可見日本人對其重視,他提出“日本應該放棄源自中國的思想和儒教的精神,吸收學習西方文明,和列強站在一起。”此即福澤谕吉的“脫亞入歐論”。
在日滿時期化名“高木正雄”參軍當過僞滿中尉的樸正熙,既深深地敵視共産主義的他對朝鮮千年來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大為不滿,于是強推“文化獨立”,廢除漢字便是其中一環,樸正熙這一舉措,雖然迎合了韓國日漸興起的民族主義,然而全盤否定漢字,卻導緻了後來整整幾代的韓國青年完全不認識漢字。
文化斷層:張三李四傻傻分不清楚
21世紀的韓國在文化産業上做出了相當耀眼的成績,“韓流”文化更是風靡全球,其中的王牌綜藝節目《Running Man》裡有過這麼一段:主持人們來到韓國水原古城,從工作人員手中拿到了集合地點的地址卡片,撕開一看,大家都傻了眼。
上面寫着“練武臺”三個大大的漢字。
當時主持人的表情是這樣的……
完全看不懂漢字的幾個主持人隻能在諾大的景區裡四處漫無目的地亂碰亂撞,中間不斷地找旅客詢問,可年輕的韓國人不認識漢字,從樸正熙時代一路走來的中年遊客就更不認識的。
這時候高能場面出現了,一群外國友人來到了景區,挽救了主持人。
這群亂入的遊人便是前來旅遊的中國大媽!
原本聽不懂主持人韓語的大媽們瞅了眼主持人手上的卡片,恍然大悟地讀出了上面的漢字,随即伸出手給主持人指明了方向,造就了《Running Man》經典的一幕:中國大媽神奇入鏡。
廢除漢字的韓國人遭遇了史詩般的尴尬,水原古城是讓韓國人引以為豪的世界文化遺産,是朝鮮王朝正祖時期建立的,凝聚了當時改革勢力的願望,這麼一座曆史名城的匾額,韓國人自己居然看不懂了。
廢除漢字的劣勢還體現在姓名之上,現代韓文是單純的表音文字,有些類似漢語裡的拼音,我們可以想象得到,如果今天的中國廢除了漢字隻保留拼音,那麼人們的日常生活馬上就得亂套,首當其沖的就是連名字大家都認不出。
是張三李四?還是張叁李寺?
别無他法的韓國人隻能在身份證上保留漢字。
更讓韓國人沮喪的是,廢除漢字後造成了巨大的文化斷層,以朝鮮高麗王朝時期修成的韓國文化瑰寶《高麗大藏經》為例,其内容完全是用漢字寫成的,廢除漢字後的韓國,年輕人一個漢字都不認識,壓根就無法閱讀韓國古籍,所以韓國讀大學修古代史的大學生必須從新将漢字從頭學起。
這麼一來現代韓國社會出現恢複漢字的呼籲,就不足為奇了。
結語
俗語說矯枉過正,韓國幾十年的“文化獨立”可以帶給我們不少的啟示,中華文明曆史悠久,我們在培養文化自信的同時,還需要實事求是,客觀看待祖輩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不要動不動就以“封建落後”之名搞“廢除”運動,我們要文化自信,絕對不是搞文化“霸權”,文化“歧視”。百花齊放的中國才是文化昌盛的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