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喧嚣中的甯靜,上海典型弄堂有哪些

喧嚣中的甯靜,上海典型弄堂有哪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4 09:44:35

  上海弄堂是上海建築中有特色的一種,吸引着諸多外來遊客前往。其中,在上海弄堂中有一些較為典型的弄堂更受歡迎。那麼,都是哪些弄堂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弄堂文化中一起去看看吧。

  王家樓(Wangjialou)在區境中部,古北路南段西側。明末吳、董二姓居此,名吳董二宅。後因張姓遷此,又稱張家門。清初,王姓于此置田地,建鼓樓,用作敲鐘扯旗,作為雇工耕作、收工信号,人稱王家樓,因以為名。有中式二層樓房60多間。居民800人。

  左家宅(Zuojiazhai)即淮海西路442弄。在區境東南部,淮海西路西段北側,凱旋路、番禺路之間。因明清間左姓居此,故名。宅地有果園,人稱“富左家宅”。占地6.7公頃。抗日初期,難民紛紛在此搭棚聚居或經營作坊。上海淪陷後,商人相繼在此設廠開店。有紙漿、液壓泵、蓄電池、橡膠等廠。

  亨昌裡(Hengchangli)即愚園路1376弄。在區境東部,定西路、安西路之間。民國14年(1925年)建。有樓房25幢。居民500人。民國16年,中央在上海創辦機關刊物《布爾什維克》,編輯部曾設在弄内48号(今34号)。

  範園(Fanyuan)即華山路1220弄。在區境東南部,江蘇路、平武路之間。占地5公頃。民國5年(1916年)建。有英國式、法國式、西班牙式三層花園住宅12幢。業主自诩是當時模範的花園式洋房,故名範園。居民600餘人。為區境高級住宅區之一。

  春光坊(Chunguangfang)即華山路1520弄、幸福路22弄、26弄、70弄、80弄、90弄。在區境東南部,法華鎮路、平武路之間。原地為郁氏山莊(墳場),民國7年(1918年)築有通煤渣路,取春輝堂、光裕堂首字,命名為春光路。占地8公頃。居民1800人。有鍊條、軸承、特種燈泡等廠10多家。

  姚村(Yaocun)在區境南部,伊犁路東側(近虹橋路)。明末姚永濟在此建宅,初名姚家港20世紀20年代更名"姚更浪",1949年後稱今名。民居多為中式二層樓房,瓦平房。有旗杆白石、大荷花缸等明代遺物。居民500人。

  薛家厍(Xuejiashe)在區境西北部,北新泾鎮境,長甯路南側。相傳明弘治年間已成村落薛姓聚居而得名。占地3.2公頃。居民400人。

  湧泉坊(Yongquanfang)即愚園路395弄。在區境西部,鎮甯路、烏魯木齊北路之間。民國25年(1936年)建。因原湧泉浜得名。占地0.5公頃,有樓房16幢。居民350人。1989年列為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築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