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經典名言30句加解釋?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孟子經典名言30句加解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名句的誕生
孟子曰:“魚,我所欲1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2,舍3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告子章句上
完全讀懂名句
1﹒欲:期望、希求。2﹒兼:同時、一起。3﹒舍:放棄。
孟子說:“魚是我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歡吃的;如果不能兩樣都吃,我就舍棄魚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想擁有的,正義也是我想擁有的;如果不能兩樣都擁有,我就舍棄生命而堅持正義。”
名句的故事
在本篇名句裡,孟子讨論如何做選擇的問題。到底是生命比較重要,還是義理比較重要?喜歡講嚴肅大道理的孟子,卻常常能夠利用生動活潑的比喻,來傳達他的想法。這次他用的比喻是魚和熊掌這兩種食物。
他說:“魚是我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歡吃的;如果不能兩樣都吃,我就舍棄魚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想擁有的,正義也是我想擁有的;如果不能兩樣都擁有,我就舍棄生命而堅持正義。”
不知道魚與熊掌是否真是孟子最愛的食物,也不知道為什麼不能既吃魚又吃熊掌。總之“魚與熊掌”的抉擇,已經成為曆史上最有名的難題。但是孟子的重點不是在于食物的選擇,孟子想強調的是“舍生取義”———正義比生命更重要的概念。他認為不義之财、不義之食,是甯可餓死窮死,都不可以拿的。
曆久彌新說名句
人生的複雜就在于必須有所取舍、必須做選擇。不僅在中國有“魚與熊掌”的抉擇。在西方也有:“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孟子主張要選擇熊掌放棄魚、要選擇仁義放棄生命,《禮記》裡面曾記載一個故事,不知道算不算是“舍生而取義”呢?
齊國遭到饑荒,黔敖準備了食物在路邊赈濟饑民。一個人饑餓不堪地走過來,黔敖連忙左手端飯、右手端湯沖那人喊道:“喂!過來吃!”那人瞪着眼睛對黔敖說:“我正因為不吃嗟來之食才餓成這個樣子!”盡管黔敖再三向他道歉,那人仍然堅決不吃,直到餓死。
“舍生取義”是一種選擇,人每天都要面臨各式各樣的選擇、決定。不隻人有選擇的困擾,動物也有。《伊索寓言》記載了關于一匹馬的選擇的故事。
從前,有個人趕着一匹馬和一頭驢子上路。路途中,驢子對馬說:“求求你,我快不行了,我快累壞了。如果你能幫我分擔一點東西,就能救我一命。”馬選擇拒絕。後來,驢子就精疲力竭而倒地、一命嗚呼。于是,主人就把所有的貨物,包括那張驢子皮,都放在馬背上。這時,馬悲傷地說:“真是悔不當初!早知道我就做另外一個選擇了。現在不但得馱上全部的貨物,還又多加了一張驢皮。”不隻動物,很多人也常常自以為是,自以為做了最聰明的算計與選擇,結果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