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出塞古詩王昌齡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出塞古詩王昌齡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12 07:31:19

出塞古詩王昌齡告訴我們什麼道理(中小學生必背古詩文之二十四)1

王昌齡的《出塞》有兩首:

出塞(唐)王昌齡

·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将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其二

骝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裡金刀血未幹。

出塞古詩王昌齡告訴我們什麼道理(中小學生必背古詩文之二十四)2

同樣以《出塞》為題,同樣是邊塞詩,但無論從表達方式、描寫内容,還是表達的情感上看,都迥然有異。

其一以概括描述和議論為主,以雄勁有力的筆觸,概括了當時邊塞戰争生活,慨歎邊戰不斷以及國無良将的問題,表達了平息邊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願望。

其二則全篇描寫,通過一些細節,描寫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剛剛結束的情景。

出塞古詩王昌齡告訴我們什麼道理(中小學生必背古詩文之二十四)3

其一:

首句概括寫景。描寫明月與邊關,但分别以“秦時”“漢時”兩個曆史概念來修飾,看似不合情理,實際是用互文見義手法,賦予詩句更加豐富深遠的蘊含,意思是:無論是秦,還是漢,明月都一如既往地高懸天空,照耀着征戰不休的邊關。“秦”“漢”兩詞,給人一個幽遠縱深的時間感,“明月”和“關”,又營了一個空闊遼遠的空間。詩人在一個遼遠的時空大背景下,将秦漢以來的千年曆史與當時明月籠罩下的萬裡邊關巧妙地融合起來。從秦漢時起便築城備胡,在千年漫長的歲月中,邊關内外一直征戰不斷,一代又一代的戍邊将士久不得歸,那日夜相伴的明月和邊關成了曆史的見證。

次句概括叙事,寫久戍邊關的戰士,出征萬裡,久未歸還,秦漢時如此,今天依然如此的事實。簡單的叙述中蘊含濃郁的情感,一是戍邊将士們睹月歸鄉之思,一是久不得歸之怨。

三、四兩句議論抒情,借漢代名将李廣的典故,以側面烘染的筆法點出詩篇的主題:假如漢代名将李廣将軍還活着的話,就決不會讓胡馬度過陰山。言下之意是如果有像李廣那樣的名将,胡馬就不會度過陰山,邊境就會安定,征人也就可以回家與親人團聚了。“但使”、“不教”的假設飽含對漢代飛将軍李廣的無限景仰之情,和對當今将領戍邊無能的諷刺之意。

出塞古詩王昌齡告訴我們什麼道理(中小學生必背古詩文之二十四)4

其二:

首句描寫戰馬:骝馬即駿馬,寶馬,好馬。駿馬剛配上白玉馬鞍,突出了戰馬的威風,從側面暗示出騎馬将士的威風。

次句描寫沙場:剛剛結束戰鬥的戰場籠罩寒風和月色之中。以“月光寒”來襯“沙場”,給戰争披上一層冷峻肅殺的氣氛。

三句描寫戰鼓聲:戰争雖然結束了,但城頭那震天的戰鼓聲還在耳畔回響。既寫出了戰争剛剛結束,也表現出将士還沉浸在戰鬥之中的情态。

四句描寫金刀:剛剛入鞘的寶刀上的血迹還沒有幹。

四句詩,描寫了四個細節,沒有寫到征戰的人。但我們可以從戰馬、沙場、鼓聲、金刀等景物中想象出一個剛剛奮戰沙場的騎士形象,他披一身月色,頂着獵獵寒風,剛剛結束鏖戰,仍沉浸在煙塵滾滾的戰鬥之中,渾身上下散發勝利者的驕傲。這風度軒昂、勇武不凡、充滿自信的騎士,是詩人心目中戍邊将官的形象,也是詩人矢志抗敵、時刻渴望拼搏戰場的心靈寫照。

其一境界闊大,悲壯雄渾,婉而多諷,重點表達對統治者的諷刺;其二畫面感強,格調昂揚,語言凝煉明快,形象具體可感。

兩首詩聯系起來看,其一重點表達不滿,其二重點表達自己的希望,兩首詩有着密切的聯系。

出塞古詩王昌齡告訴我們什麼道理(中小學生必背古詩文之二十四)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