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三大流派分: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每個流派内部又有衆多教派。容我想想,大家都認為“基督教”是信仰,那一個信仰就好了,定義簡單,部分流派,這樣受衆不是更多嗎?難道分出來有利于基督教的發展嗎?其實想想佛教,佛教也有很多流派,我聽到最多的是藏傳佛教。
說起這個問題,不得不提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起源于猶太教,猶太人多次被迫遷徙,承受着國破人亡卻又無能為力的痛苦,所以宗教文化比較濃厚。最初猶太教寄希望于民族神Jahaweh,民族神将派來救世主Messiah(彌賽亞),由他帶領猶太人和Jahaweh一起統治這個世界。
公元1世紀30年代,猶太教中有人認為世世代代盼望的救世主Messiah(彌賽亞)已經降臨到人世,并被聖靈降孕的瑪利亞生養成人。希伯來文(古猶太語,也是最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中Messiah,被羅馬帝國的希臘語中被譯為基督,新教派的追随者也被叫做基督徒。由于當時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當時被羅馬帝國統治,基督徒的新主張在羅馬統治者眼裡就是造反,傳教者耶稣被釘在十字架上處死,其他的基督徒也被迫害,但是基督徒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信仰。
經過幾個世紀的打磨,基督教被廣泛傳播,而羅馬執政當局最終停止反對基督教,并與392年被定為羅馬帝國國教。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在“米蘭”駕崩。他跟咱們中國皇帝駕崩,太子繼位不同。他決定把羅馬帝國分給自己的兩個兒子,東西兩部分各由每個兒子分别統治。西邊仍舊以羅馬城為中心,東邊以君士坦丁堡為城,又稱拜占庭帝國。
由于兩方政治,經濟,語言文化上的差異,再加上當時交通不便,通信狀況不好,久而久之就“分家”了。西方羅馬帝國認為自己是耶稣的“嫡派”繼承人,東方的君士坦丁堡在東羅馬皇帝的支持下搶占勢力範圍。1054年,兩方在君士坦丁堡開協商會議,沒想到變成了相互控訴大會,兩方相互開除了教籍,正式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君士坦丁堡在東方,所以稱為東正教)。
中世紀基督教士開始售賣“贖罪券”,教皇為了斂财,宣稱“如果想讓自己的靈魂得到上帝救贖,就必須得到教會的幫忙,教皇是上帝意志的代表,無論是誰買了贖罪券,教皇都代表上帝免除他的罪過”。很多人收到教主蠱惑,拿出僅有的錢去買贖罪券。當時一個叫馬丁路德的人,勇敢站出來,揭露“贖罪券”内幕。再加上當時跟過去的教徒在知識含金量上有明顯對比。以前聖經都是希伯來文,很多人不識字的教徒靠教士解讀聖經。當時已經有個人開始解讀聖經了。大家被馬丁路德的反抗驚醒,紛紛轉向馬丁路德。後來他與神學家們展開一場公開大辯論,結果神學家們被駁的無言以對。馬丁路德雖然最終被教皇逐出教會,但是路德的擁護者已經行動起來,宗教改革運動如燎原之火,迅猛發展。
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天主教而産生的新宗派:路德宗、加爾文宗、安立甘宗以及随後又從這些宗派中不斷分化出來的更多宗派。新教又稱“更正教"、“抗羅宗"、“耶稣教”。
以上對三大教派做了簡單的介紹,其實中間的複雜曲折如果當事人講的話,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宗教的發展過程實際上融合了政治、經濟、人文、科學等等的發展,他們相互影響,相互變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