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樹木栽植深度的問題,業内一直衆說紛纭,有說宜深,也有說宜淺。那麼,樹木栽植深度到底多少合适呢?
栽植深度分類
1、深栽
樹木移栽時,土壤覆蓋在原生長土壤所達到的位置之上,即可稱之為深栽,一般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固定樹體。而一旦覆土超過原生長地土壤位置10cm以上,即稱之為樹木栽植過深,會造成根系缺氧爛根死亡、不發根、 不發芽、長勢弱等後果。
2、淺栽
樹木淺栽,根系呼吸通暢,利于保活,但對水分要求較高,不便于管理,容易造成根壓不足,樹體及枝葉所需養分供應不足,引起樹體水分回流,長此以往,會導緻樹木衰弱,造成枯枝死亡。
3、淺栽高培土
淺栽高培土是指淺栽後實行高培土(高培土相當于深栽,有利于固定樹體),樹木成活後将高培土除去(相當于淺栽,樹木根系呼吸良好)。
淺栽高培土的方法彌補了前面說的淺栽和深栽的缺陷。栽植時可讓土球高出地面10-20公分,然後培土,這樣經過澆水沉降後土球與地面幾乎平齊,既不影響美觀,也不會造成積水。
具體栽種深度分析
1、 竹類:可深栽3-5cm。
2、常綠針葉樹種:宜淺栽,以土球頂面略高于栽植面5cm為宜。
3、落葉喬、灌木:裸根苗栽植面與原根莖土痕線平齊,土球苗木球頂面應與栽植面平齊,假植苗應去除虛土,以原土球頂面為準。幹旱缺水及漏水、漏肥的沙土地,可适當深栽5-8cm。
4、春淺秋平冬宜深:5至10公分的樹,春栽宜比原位上提3公分;秋天種植宜和原生頸高度持平;而冬季種植宜深2至3公分。
樹木栽植後為什麼要固定?
對移栽樹木進行固定,主要出于以下幾方面的考慮:首先是最基本的安全問題,防倒。其次是防止刮風時搖樹傷根。如果我們一直不搭設支撐,那麼即便是一些已經開始慢慢生根發芽的苗木,遇見大風時也很有可能會被刮倒,把那些剛剛萌發的新根弄斷、或者撕裂;這些生根萌芽後又倒伏的苗木,成活率往往會更低。
哪一類苗木需要搭設支撐?
在進行樹木移植時,并不是所有的苗木都需要搭設支撐,需要搭設支撐的主要有以下幾類苗木:
1、樹冠較大,根系較淺的苗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頭重腳輕”的苗木。
2、栽植地是沙性土壤的苗木,沙性土壤的固定能力較差,苗木更容易晃動和倒伏。
3、栽植地多風的苗木,苗木需要承受的風力較大,樹木更容易發生晃動或者倒伏。
對于這幾類苗木,在進行移栽時,最需要搭設支撐。
到底支撐如何做才能達到真正固定的效果呢?
首先是角度問題。木棒和樹體呈45度角,是固定最合理的角度。上角達到60度,不夠穩,上角低于45度,防風能力發揮不出最佳效果。
其次是地面的處理,大家通常的做法就是把支撐棒的下端放置在地上,這是一個自欺欺人的做法。一旦出現連續陰雨大風天,這些固定就是形同虛設,樹體照樣被刮翻。在支撐木棒接觸地面挖個40公分的小洞,下面再放塊半截磚。任你風吹雨打,固定效果就更加有保證了。
再次是關于支撐棒和樹體的接合處,既要穩,還不能傷害樹體的韌皮部。那就需要先對樹幹進行保護。選用無紡布、土工布、麻袋布進行樹幹包紮,然後用一公分厚度的小木闆圍着樹幹均勻放置一圈,用鐵絲進行纏束。
在支撐棒和樹體接合部位用鐵釘固定。直接使用鐵釘,砸進支撐棒并穿過支撐棒達到一公分厚的木闆上。或者直接将釘子通過小木闆釘進樹體。有人說,這對樹木有影響嗎?會有,但基本忽略不計。我們在移植樹皮的時候都是采用小鞋釘釘進去固定的。簡單、效果好。還有麻繩打摽固定法。依然是三點固定,依然是45-60度角固定,所不同的,一是固定材料換成了直徑1公分以上的麻繩,二是固定的地面端要進行打小木樁。樹幹的處理辦法同上,隻是木闆必須進行楔釘進樹體進行固定,防止保護層上下滑動。
搭設支撐的方法有哪些?
在對苗木搭設支撐架時,我們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角支撐法、四角支撐法、“井”字支撐法、“門”字支撐法等。
其中“門”字支撐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主幹較低的小喬木,比如桃樹、李樹、櫻花等;
而三角支撐法、四角支撐法不僅支撐效果比較穩定,操作起來相對來說也比較簡單,主要适用于一些樹幹較為明顯中型大小的喬木,是目前來說行道樹苗木移植中使用最多的兩種支撐方法;
“井”字支撐法,可以說是幾種支撐方法中,最為牢固的一種支撐方法了;主要适用于一些主幹高大、樹冠豐滿、樹身較大的苗木,比如銀杏、水杉等,移栽時一般都會選擇這種支撐方法進行。
關注“必全”頭條号,了解更多園林行業資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