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買硬盤或是移動硬盤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一塊标注容量為1TG的硬盤插在電腦上時候,在系統裡看到的容量隻有931GB,标注容量512GB的硬盤插在電腦上去查看的話也隻有476GB,硬盤的實際容量要總是比标注的容量小一些,這是什麼原因呢?真的是廠家偷工減料嗎?答案肯定是不是,我就給大家解釋一個關于這個硬盤容量縮水的謎題吧。
這個硬盤容量縮水并非是廠家或是賣家聯合來欺騙消費者,也不是什麼其他外界因素影響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第一,操作系統對于容量的換算和存儲與廠商的是有差異的,硬件廠商的存儲單位是Giga Byte也是我們平時說的GB,這裡的G是公制單位延伸出國際單位制詞頭Giga的縮寫,它是基于十進行換算的标準單位,也就是1KB=1000Byte,1MB=1000KB,1GB=1000MB,1TB=1000GB,對于廠商來說1TB等于1*10^12Byte。而對于系統來說内部換算都是二進制的,它無法去表達十進制基本的GB,隻能用新的電位Giga binary Byte,簡稱GiB,GiB是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所制定标準的一部分,它是基于二進制換算的标準單位,也就是1KiB=1024binary Byte,1MiB=1024KiB,1GiB=1024MiB,1TiB=1024GiB,1TiB=1,073,741,824Byte。問題就出在這,硬盤廠商都是按照基于十進制的GB以1000的換算單位計算硬盤容量的,操作系統是按照二進行的GiB以1024為換算單位計算硬盤容量的,所以硬盤廠商标注的1TB的容量到了操作系統裡顯示的出來就是(1000*1000*1000*1000)/(1024*1024*1024)≈931.32GiB,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買的1TB的硬盤到了系統隻顯示931GiB的原因了,我們再算下512的,(512*1000*1000*1000)/(1024*1024*1024)≈476GiB。所以硬盤容量縮水并不是硬盤廠商偷工減料也不是賣家欺騙我們,隻是不同進制的單位換算造成的。
第二,除了單位換算的因素外還有一個因素分級标準不同,我們在買固态硬盤的時候會發現不同型号不一定會有相同容量的分級标準,有的型号是240G/480G/960G,有的則是250G/500G/1T,還有256G/512G/1T,這三種空間的劃分方式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講講固态硬盤的OP空間。
什麼是OP空間呢?要知道固态硬盤主要有四部分組成:電路闆、主控、緩存、顆粒。顆粒是用來存放數據的,主控控制着數據的流入與流出,安排數據存放的位置,還要對所有的數據進行管理、分配和讀寫等。但是顆粒是有一定壽命的,随便着讀寫次數的增加它的性能就會逐步下降直至報廢。所以為了保證固态硬盤的性能穩定并延長使用壽命,主控内部會有很多的優化算法去針對顆粒内部存儲的數據進行管理和遷移以達到不同顆粒的耗損和負載是相同的,同時固态硬盤還要經常進行GC垃圾回收操作,在一堆算法的加持下才能讓我們的固态硬盤始終保持在高性能的水平。但是這些算法需要經常性的變更和遷移數據,所以主控需要預留出來一部分空間以便執行這些優化操作這部分空間就是我們平時說的OP空間。
OP空間預留的越多,主控在優化顆粒内的數據時就能越從容,當這個空間超過一定的值後能産生的收益效果就非常有限了,因為優化也是存在物理上限的,OP空間一般分為三層詳解如下:
第一層是必須要設定的,除非廠商不在乎他的固态用一段時間掉速或者提前報廢,這個數值通常為7%,也就是之前不同進制換算容量缺失那部分,也就是說廠商在做硬盤的時候是用1024的進制單位去生産的,隻不過标注容量的時候用的1000的進制,多出的那7%拿去做OP空間了,因為這7%的空間我們用不了,所以廠商就解釋為與系統的進制不同造成的,所謂的1000與1024的進制不過是硬盤廠商拿來解釋OP空間的借口罷了。如果它正大光明的對外聲稱自己把總容量的7%拿去做OP空間了,可能會被某些極端消費者特别是國外的以OP空間不能使用而告上法庭的。
第二層OP空間為廠商自己規定,廠商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額外的增加OP空間,這個主要針對企業級固态而普通消費費固态不般不會增加二級OP空間。
第三層為用戶手動設定的OP空間,但是支持這個功能的主控并不多,也就是說支持這個功能的硬盤也不多,因為之前說過的,當OP空間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時能産生的收益很有限了。所以一般不建議大家手動分配OP空間,一二層的OP空間足夠用了。
正是因為不同硬盤的OP空間和緩存空間不同所以才會出現240G/480G/960G,250G/500G/1T,還有256G/512G/1T這三種不同的容量定義了。
關于這個容量縮水的話題隻是針對為微軟用戶,比如Mac系統的話它顯示的容量是按照硬盤廠商的相同1000進制的單位顯示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