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地方國有建築企業發展思路

地方國有建築企業發展思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10:11:12

地方國有建築企業發展思路?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題:改革創新強動力 轉型發展立潮頭——中國建築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綜述,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地方國有建築企業發展思路?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地方國有建築企業發展思路(改革創新強動力)1

地方國有建築企業發展思路

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題:改革創新強動力 轉型發展立潮頭——中國建築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綜述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

2020年,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新簽合同額3.2萬億元,再次刷新全球建築企業訂單記錄,同比實現兩位數的增幅。

面對不平凡的2020年,業績逆勢增長,體現了中國建築積極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取得紮實改革成效。

(小标題)優化管控激發新活力

“挂表作戰、按圖施工”。中國建築對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要求編制方案,将目标具體細化為8個方面、105項任務舉措。

“中國建築積極推進國企改革走深走實,不斷提升綜合改革成效。”中國建築集團董事長周乃翔強調,集團105項任務舉措的2020年度節點目标,均已完成。

國有企業發展活力如何激發?中國建築在國企改革中不斷健全公司治理機制,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推進。引入非公資本,中國建築與民營企業神州泰嶽合資設立中建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中建一局二公司增資擴股,注冊資本由原3.6億元增加至5.33億元,工商變更後公司由單一股東變更為二元股東。

處置低效無效企業,截至2020年,已完成了年度治理工作任務,累計實現治理工作目标的法人企業共181戶。

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目前,集團已完成全部26.9萬戶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的協議簽署、必要資産劃轉、管理職能變更等工作。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中國建築全面推進用工市場化,實行績效考核全覆蓋,建立倡導價值創造的績效文化和薪酬分配機制。

限制性股票計劃、股票期權激勵、分紅激勵、任期激勵……多元化激勵機制的建立健全激發了企業的活力。中國建築以市場化、契約化為導向,在7家子企業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改革,并在“科改”“混改”企業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推進三項制度改革縱深發展。

“集團上下要深入貫徹落實,堅持和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抓住行動重點,補齊改革短闆,強化發展弱項,在改革中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競争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周乃翔說。

(小标題)科技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

自主研發出全球加載能力最強、加載空間最大、功能最領先的土木工程實驗設備“中建萬噸級多功能實驗系統”,成功實現世界首例“五橋同轉”……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以來,中國建築苦練内功,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

2020年初,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建築依托防疫醫院快速建造核心技術,在10天、12天内分别完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任務;随後,憑借防疫工程建設集成技術和全産業鍊一體化能力,高質量完成國内外119座醫療設施,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技創新始終處于關鍵地位,科技自立自強始終是中國建築發展的戰略支撐。

——引領行業新型建造技術發展,積極推動“綠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築工業化”,布局城市更新、流域綜合治理、智慧城市、地下物流、機器人及智能技術創新與集成等領域。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制定并發布《中國建築中長期重點研發方向》,确定了“智能建造關鍵技術”等10個重點研發方向、153項研究任務,圍繞“重點研發方向”立項26項核心技術攻關方向課題。

——出台《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三十條舉措》,召開科技創新大會,發揮科技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加快科技創新平台建設,不斷提升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完善研發經費投入保障機制。

(小标題)大膽探索深化供給側改革

長期以來,我國建築業物資采購工作受到工程承包模式繁多、組織管理方式複雜、項目點多面廣等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和影響。

針對建築業集采管理常有的“采而不集,集而未管,管則難控”問題,中國建築不斷提升采購管理水平,創新構建“互聯網 ”物資采購新模式。

為解決建築業大宗集采的困難,中國建築構建了“7 N”區域聯合集中采購模式,并組建了相應的虛拟機構“區域聯合集中采購中心”,大宗物資公開采購有了質的飛躍。

以2020年11月份的華東區域鋼筋聯采為例,共彙集華東區域4省1市年度鋼筋采購需求1000萬噸,實現一小時内完成開标、評标、定标,采購金額超400億元。

中國建築數字化轉型成效初步顯現。中國建築在全行業率先開展數字經濟探索,以雲築網為載體,建設建築産業電商平台,2020年交易額達到9300億元。此外,中國建築承建的全國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平台,從2018年上線至今,将2600萬名建築工人、26萬個項目納入平台管理,有力保障了農民工合法權益。

此外,中國建築自主開發智慧工地平台,将更多人工智能、傳感技術、虛拟現實等高科技技術植入到建築、機械、場地進出關口等各類物體中,普遍互聯形成“物聯網”,有效推動了建築産業數字化轉型。(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