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注意到同事脖子側面長了一片顔色暗沉的小肉球,好奇詢問同事,同事表現出對此事非常苦惱的神情,說:“最近無緣無故脖子附近長這麼多小小的‘肉球’,特别難看,這是怎麼回事?不會是腫瘤吧?這麼小,能不能把它摳掉?”
相信在人口基數較大的中國,這位同事的三連問可能也是許多受此困擾的患者的疑問:為什麼皮膚上毫無征兆的出現不痛不癢的“小肉球”?或許是單個的,或許是成片的,或是軟軟的小肉球,或顔色較深,像小丘疹。這些“小肉球”可以摳掉嗎?又該怎樣處理?不要着急,讓我們今天來一起了解真相。
随着年齡的增長,相當一部分人發現自己皮膚上出現各種“小肉球”。這些“小肉球”一方面影響美觀,另一方面也是身體給出的一種不健康的信号。這些“小肉球”到底是怎麼回事?今天一文告訴你。
“小肉球”較為常見的是皮贅,皮贅是一種柔軟、皮色的增生物;皮贅不是皮膚癌,也不會轉變成皮膚癌;多發于腋下、脖頸、軀幹、乳房下部和生殖器區域等皮膚褶皺處。典型的皮贅更多是一種年齡增長的特征,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當中特别常見,女性發生率大于男性,往往趨向于家族性,懷孕後也很容易出現皮贅。
随着時間推移,皮贅由一個很小的柔軟腫塊變成肉色皮塊附着在表皮。如果有衣物或首飾摩擦,它們也可能産生刺激症狀。部分病人出現多發性皮贅,皮贅會慢慢變大,顔色變深,甚至因為經常摩擦刺激可能出現瘙癢或者局部感染的情況。種類包括單發袋狀型和多發絲狀型。
單發袋狀型 多發于軀幹部位,為單個。根部細小呈有蒂袋狀的贅生物,質地柔軟;色澤與正常皮膚顔色相同。不痛不癢沒有任何感覺,如果發生扭轉時可有疼痛感甚至出現壞死。
多發絲狀型或發疹樣絲狀型 多發于頸部、腋窩、腹股溝、腘窩等皮膚皺褶部位。為針頭至綠豆大的柔軟絲狀突起,呈正常皮色或淡褐色。發疹樣皮贅常常發生在頸部以及腋窩。
2.疣
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皮膚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贅生物,表面較粗糙,大部分患者沒有炎症反應及自覺症狀。由于疣是感染病毒所導緻,具有傳染性,可通過皮膚接觸而傳染,也可能自身接種發生新的皮損,所以當出現“小肉球”時應積極治療,避免贻誤治療機會,造成更多的感染。種類包括尋常疣、扁平疣與跖疣。
尋常疣 俗稱“刺瘊”“瘊子”,當皮膚出現未察覺的微小傷口,HPV
病毒就會趁機通過傷口進入局部表皮細胞内進行複制、增生,從而引起表皮出現良性贅生物,即疣。所以,外傷或皮膚破損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容易出現尋常症狀。
典型特征為黃豆大小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皮色丘疹,表面粗糙,質地堅硬。可出現于身體的任何部位,以手部為多。其中較為特殊的一種類型稱為絲狀疣,顔色和膚色相近,形狀像一簇金針菇,多長在皮膚薄弱部位,例如眼睑,脖子等。
扁平疣 為扁平隆起性丘疹,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好發于顔面、手背及前臂。特征為米粒至黃豆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表面光滑,質地較硬,顔色呈正常膚色或淡褐色,數目較多且密集。搔抓後可呈串珠狀排列。
跖疣 是可以發生在足底任何部位的尋常疣,但以掌跖前部多見。多由外傷、摩擦、足部多汗等原因而引起。
特征是初起為細小發亮的丘疹,漸增至黃豆大小或更大,因受壓而形成黃褐色斑塊或扁平丘疹;表面粗糙,界限清楚,邊緣繞以角質環,去除角質層後,其下方有疏松的角質軟芯,可見毛細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的小黑點。患者可自覺疼痛,也可無任何症狀。
3、皮脂腺瘤
皮脂腺瘤 是一種良性腫瘤,由皮脂腺外口分泌物阻塞引起。當身體内的雜物無法從毛孔排除,就會堆積在毛孔内,最終撐大毛孔,形成
“小肉球”;多出現于頭部、真皮和其他部位的皮下組織;常見于老年人。
4.皮膚纖維瘤
皮膚纖維瘤 是一種真皮成纖維細胞增生的良性皮膚腫瘤。特征為綠豆至花生大小的皮膚結節,直徑小于2cm、質硬、呈紅褐色或深褐色;中青年多見,好發于四肢伸側、胸背部;若不觸碰,大多數人無明顯感覺。
二、長了“小肉球”該如何處理?科學應對對于皮膚上出現的“小肉球”,怎麼解決才是關鍵,摳掉肯定是不可取的。患者應及時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對症治療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應如何治療?
皮贅不是感染性疾病,不會癌變,也不是癌變前的增生,更不會對自身健康産生危害,較為容易去除。如果不采取人為去除的辦法,皮贅則成為永久性贅生物。不過長了皮贅也不用太過擔心,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是激光治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激光去除之前先局部外敷麻藥或對于較大的皮贅先注射麻藥,使用麻藥後激光燒灼時痛感輕微,當時就可以把皮贅去掉。術後5 天天左右不沾水,讓結痂自己脫落。一般 7~10 脫痂處就可以恢複正常皮膚了。
術後建議适當增加運動量、少吃冰冷辛辣之物、減少手術部位日光照射、減少皮膚的不良刺激、手術部位多做滋潤保養,有助于減少複發。
通過激光燒灼的方法去除的皮贅一般不會再次複發,但由于體質不同,其它身體部位或許會出現新發的皮贅。從美觀度與術後恢複時間的角度出發,建議身體上出現的皮贅應盡早治療。
皮膚出現“小肉球”後,應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确“小肉球”的性質,接受正規治療方法。若皮贅出現于腋下、腹股溝及生殖器官周圍時,由于部位多潮濕且血管較為豐富,不應自行扣除,若異物感強烈,可到醫院進行無菌激光消除治療,避免不必要的感染。
2、皮膚出現了疣該如何處理?
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皮膚黏膜而引起,病毒具有傳染性。主要治療方法有物理治療、外用藥物治療,對于數目較多或久治不愈者可選用系統藥物治療。
物理治療包括冷凍、電灼、刮除和激光等治療方法,數目較多者可以分批次進行治療。外用藥物治療主要針對不宜采用物理治療的患者,結合疣生長的部位、大小、是否感染以及治療史等情況,選擇合适的外用藥物;系統藥物治療目前尚無确切有效的抗HPV治療藥物,可遵醫囑試用免疫調節劑,建議年齡小于26歲的女性接種HPV疫苗。
3、皮脂腺瘤應如何治療?
皮脂腺瘤具體病因尚未明确,可能與遺傳與環境因素有關。一般無需特殊治療,如果影響美觀,可進行手術切除;術後應注意保持傷口處皮膚保持幹燥清潔,注意手術皮膚出血與愈合情況;術後或有瘙癢感,撓抓可能引起皮膚感染,影響傷口愈合效果,故應予注意。
皮脂腺瘤為良性腫瘤,多預後較好。術後應做好局部皮膚的日常防曬,注意保護手術部位的皮膚,保持健康飲食與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4、皮膚出現纖維瘤該怎麼做?
皮膚纖維瘤是一種良性結節,其發病原因仍不明确。一般情況下可不進行處理,除非有明顯的感覺,如影響日常生活或皮膚纖維瘤較大,影響美觀。根據纖維瘤的位置、大小、症狀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通常建議患者手術切除,切除部位的皮膚應做好日常防曬。
在日常起居生活中,人人都應多注意自身的健康狀況,一旦身體功能或外在皮膚發生變化,要及時引起自身的注意。如果皮膚上出現“小肉球”,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查明原因。當身體出現異常時,很可能提示健康問題,應該到正規醫院做檢查,配合醫生确定“小肉球”的性質,并進行科學治療,才能避免身體出現大問題。
1、“小肉球”的病因是什麼?
如果身體無緣無故出現不痛不癢的“小肉球”,有可能是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病人最好到醫院全面檢查,查明病因,是單純的組織增生?或是感染了人乳頭瘤病毒?或是皮脂腺阻塞造成?如果是感染了病毒,患者應及時治療,避免造成更廣的傳染,也争取早日康複,避免疾病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嚴重影響。
2.治療後,患者要做好術後養護工作
皮膚上出現的“小肉球”多采用激光治療,術後要注意有效的護理。可以使局部皮膚較快恢複健康,減少複發。在飲食上,應減少生冷刺激類食品的食用;在手術後,應做好局部皮膚的防曬與滋潤工作,術後局部皮膚在掉痂前應避免接觸水;在生活中,适當加大運動量,健康飲食,正常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3.皮膚出現“小肉球”,應保持積極心态
出現“小肉球”并不代表身體出現嚴重的健康問題。部分患者可能會因為“小肉球”出現于顔面部以及生殖器官周圍而産生自卑心理或焦慮心态。在治療過程中要與醫生充分溝通自己的顧慮,隻有相信醫生的專業性、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不要給自己過大的心理壓力,才能早日治愈,恢複正常的生活。
“小肉球”本身不可怕,千萬不要圖一時的美觀,就用手或頭發絲去除。每個人的指甲縫中都藏有大量的細菌,用手摳掉容易造成局部傷口感染,對身體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如果在身體不明的情況下皮膚上出現“小肉球”,應及時到醫院皮膚科就診,明确病因,再決定下一步治療。
此外,術後對局部皮膚應做好防護,注意局部皮膚的清潔與幹燥,做好日常防曬,促進傷口愈合;在生活中與治療中都應保持健康飲食,正常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讓病毒無可乘之機;保持皮膚年輕的狀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