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氣溫下降要比往常要更早一些。随着氣溫的下降,高血壓患者的不适也随之而增加,血壓控制也就更加不穩定。而根據資料證實,氣溫每下降1攝氏度,血壓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會分别上升1.3mmHG和0.6mmHg。
可見,氣溫越低高血壓患者所承受的負擔也就更大,這個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環境刺激
相比于正常人,高血壓患者的交感神經反應要高很多,因此對環境的适應更加不容易适應,而低溫刺激會令到高血壓患者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從而使得心髒周圍血管收縮明顯,進一步引發高血壓。此外,氣溫降低令到體内血管收縮也會引起高血壓。
二、運動減少
氣溫一下降人們的運動欲望也大大降低了,運動量自然也降低,從而影響對血壓的控制。
三、飲食控制不當
氣溫一下降,人們總想找點火鍋、燒烤來暖和暖和,相比于平常,秋冬季所攝入的高油、高鹽的食物自然也增多,再加上缺乏運動,這時血壓想不升都難。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控制好血壓呢?
1.早晚一杯“救命水”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王清海對此建議,早上堅持喝上一杯大約200到300毫升的水,而夜尿不多的人群,也可在入睡前喝上一杯。早上喝水能夠大大減低血液的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起到一定的控制血壓的效果,而晚上睡前一杯水不僅有助于睡眠,還可以減少心梗和腦梗的發生。
2.睡好
夜間睡眠質量下降,會很容易引發高血壓,尤其是秋冬季節。所以,保持一個高質量的睡眠對控制血壓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在入睡前要盡量平複心情,不要思考或談論過于興奮的事情。此外,秋冬季節較為幹燥,老人們不妨調節室内濕度,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從而提高睡眠質量。
3.慢起床
對于一衆的高血壓患者而言,早上的6點到10點是血壓一天的高峰值。而早晨起床過快,或者早晨活動量過大,就會很容易導緻血壓升高,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起床的時候動作要慢,尤其是秋冬季節。不妨做到3個半分鐘,即:醒後在床上待半分鐘,起來床邊坐半分鐘,下地慢步半分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