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耶路撒冷9月6日電(記者王卓倫 張天朗) 以色列政府今年2月曾出台一份政策文件,其中要求與約旦河西岸地區巴勒斯坦人有婚戀關系的外國公民在入境以色列時必須向以方報備。這一規定發布後引發争議。迫于輿論壓力,以色列政府于9月4日晚間删除相關條款。
這份政策文件原定7月開始實施,但因其中個别條款争議太大,實施日期推延至9月5日。
文件由以色列政府領土活動協調處起草。争議條款規定,與約旦河西岸持巴勒斯坦身份證的人有訂婚、結婚或同居關系的外國公民,必須在入境以色列30天内向以方報備,否則将影響現有簽證效力以及未來簽證的申請。
4月17日,以色列邊防警察在耶路撒冷老城警戒。新華社發(穆阿邁爾·阿瓦德攝)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争後,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口登記、身份核認、簽證發放等事務由以色列政府實際控制。政府領土活動協調處隸屬于以國防部,是以方在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民事政策的執行機構。
據《以色列時報》報道,按照這一新規,若婚戀關系在抵達約旦河西岸後開始,則須在關系開始後30天内以書面形式通知以色列政府領土活動協調處官員;所謂“關系開始”日期可以是訂婚儀式、婚禮發生日或同居開始日,“以先發生日期為準”。
條款中還注明,若外國公民未在90天内完成上述“婚戀報備”,其以色列簽證将作廢,涉事外國人“有義務”立即離境,且6個月内不得再次進入以色列。
以色列政府領土活動協調處2月公布新規草案時即招緻輿論強烈批評。人權組織“争取和平和社會主義變革”負責人傑西卡·蒙特爾說,新規将剝奪“數千巴勒斯坦家庭不受幹擾地共同生活以及正常家庭生活的權利”。
這是2021年12月7日拍攝的以色列沿加沙地帶“智能”隔離牆。新華社發(以色列國防部供圖)
巴以地區民間組織“有權進入”4日發表聲明,譴責以色列政府這一規定是“歧視、殘忍和任性的做法”,為巴勒斯坦人的外國配偶制造了“巨大的人道主義困境”,逼迫他們與約旦河西岸的家人分離。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了一名嫁到德國的巴勒斯坦女子的故事。這名女子擔心新規生效後,帶丈夫及未來的孩子回娘家将會難上加難,趕在5月同新婚丈夫回約旦河西岸探親。即使如此,這對夫妻一路上仍是“步步驚心”——兩人删除了通信軟件上的聊天記錄;為應付以色列警察的密集盤查,丈夫摘下婚戒,不敢明言探親目的,隻說來“旅遊”。
以色列政府4日晚間撤銷的争議條款除了“主動報備婚戀情況”,還有另一項被指限制約旦河西岸對外學術交流的規定——将約旦河西岸地區外國學生簽證每年發放數量縮減至150張、外國教師名額限制在100名以下。
歐盟委員會此前對以方限制約旦河西岸外國學生和教師人數的舉措表達嚴重關切,稱這将影響歐洲學生赴約旦河西岸參加伊拉斯谟項目。據統計,2020年,該項目框架下有366名歐洲高等教育機構學生和教職員工前往約旦河西岸進行學術交流,1671名歐洲人赴以色列學術機構學習。
“由于以色列自身從伊拉斯谟項目中受益匪淺,歐盟委員會認為以方應該促進而非阻礙學生進入巴勒斯坦的大學(交流)。”歐盟委員會分管創新、研究、文化、教育和青年事務的委員瑪麗亞·加布裡埃爾說。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