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胃癌的6個生活細節?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家,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胃癌年新發病例超過40萬,位列第二位,而死亡人數約為29萬,位居第三位南京鼓樓醫院消化道疾病專家鄒曉平教授提示大衆:“胃癌防治從早做起,發現危險因素,早診斷、早治療,讓胃癌不再是影響人類健康的病魔”,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防胃癌的6個生活細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家,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胃癌年新發病例超過40萬,位列第二位,而死亡人數約為29萬,位居第三位。南京鼓樓醫院消化道疾病專家鄒曉平教授提示大衆:“胃癌防治從早做起,發現危險因素,早診斷、早治療,讓胃癌不再是影響人類健康的病魔。”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1。由于飲食結構的改變、工作壓力增大以及幽門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現年輕化傾向。絕大多數胃癌早期無明顯症狀,或出現上腹不适、嗳氣等非特異性症狀,常與胃炎、胃潰瘍等胃慢性疾病症狀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國胃癌的早期診斷率仍較低。
出現這些症狀,警惕胃癌早期
鄒教授介紹,導緻胃癌發生的病因尚不确定,目前較為肯定的緻病因素包括:幽門螺杆菌感染、環境因素、生活習慣等。能否早期發現胃癌,直接關系到成千上萬胃癌患者的預後,也是我國降低胃癌死亡率的關鍵所在。過去認為大部分胃癌患者早期無典型症狀,但經過仔細追問病史,發現部分患者都有一定的症狀,隻是早期症狀缺乏特異性而被忽視,按胃炎或潰瘍盲目服藥治療,造成誤診誤治。以下表現往往是胃癌早期的信号,應予重視。
(一)上腹部飽脹不适:有一種說不清的上腹部悶脹感,但不像晚期胃癌所具有的難以緩解的腹脹,活動量大時不明顯,平靜時可感知,飲食調節效果欠佳。
(二)上腹部疼痛:開始為間歇性隐痛,繼之逐漸加重且較持久。疼痛雖可忍受,但不易緩解或短時間緩解後又出現。
(三)食欲不振、泛酸、嗳氣、消化不良:通常找不出誘因。食欲方面表現為食欲差,有的伴泛酸、嗳氣或消化不良。
(四)大便隐血陽性或黑便:常易誤認為潰瘍出血,而且出血量小時不易引起注意。
(五)原有慢性胃病的疼痛規律發生改變:如以前空腹痛或進食後痛的規律性明顯,近期規律性消失,或原來治療有效的藥物現效果欠佳。此時應提高警惕,及時就診。
預防胃癌,從一級預防做起
胃癌能預防嗎?答案是可以的。鄒教授介紹,預防胃癌可以分為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一)胃癌的一級預防
1、生活規律,摒棄不良生活習慣:定時進餐,适量運動增強體質;不食高溫煎炸、燒烤、煙熏、鹽腌等垃圾食品;戒煙限酒。
2、認真對待幽門螺杆菌感染:我國目前的HP感染率為40%~60%,多數地區人群感染率在50%以上,多數感染者并無症狀或并發症,但所有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即HP胃炎;來自我國人群的隊列研究一緻認為HP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根除HP可降低胃癌發生率,因此除非有抗衡因素,對所有的感染者均應予以根治。
(二)胃癌的二級預防:即胃癌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1、早發現:由于早期胃癌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胃癌的早期發現依賴于胃早癌的篩查。我國胃癌篩查目标人群的定義為年齡≥40歲,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條者,建議其作為胃癌篩查對象人群:①胃癌高發地區人群;②HP感染者;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病;④胃癌患者一級親屬;⑤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
2、早診斷:根據胃鏡檢查所見發現可疑病竈并進行靶向活檢,由病理科醫師根據診斷标準作出最終診斷。
3、早治療:早期胃癌内鏡下切除方法主要包括: 内鏡下黏膜切除術和内鏡下黏膜下剝離術兩種。内鏡下切除術已成為無淋巴結轉移風險的早期胃癌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相比外科開腹手術,早期胃癌内鏡下切除具有不改變胃結構、不影響患者術後生活質量,且術後住院時間短、花費少等優點。大量的臨床病例資料顯示,早期胃癌ESD手術治療後5年生存率達90%以上,相比進展期腫瘤五年存活率顯著提高。通訊員 郭慧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