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淵驅魚,為叢驅雀”,這句話出自戰國·孟轲弟子《孟子·離婁上》。是孟子總結曆史上君王治國得民心與失民心的經驗時講的一段非常精采的話。原文如下:
“桀、封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擴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雀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纣也。”
孟子,名轲,字子輿 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
夏桀和商纣王是曆史上稱為無道國君之典型,為商湯、周武王所滅。孟子用形象比喻方法,說明商湯、周武王之獲得民心,正好是夏桀、商纣王喪失民心之結果。這段話的意思是:桀、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失去了民心。可見得其民就得天下,而得其民,在于得民心。而得民心,就是對民之所求給予他們,不需求的不要去給,如此而已。
這樣,民衆擁護施仁政的國君,就會象水往低處流、獸往野外跑一樣。所以說,水獺要吃魚,魚為躲避水獺之害遊向深淵裡,這好比水獺在替代深淵把魚驅趕到那裡去一樣;鹯(鹞鷹一類的猛禽)要吃小鳥,小鳥要躲避危害都飛往從林裡去,這好比是在替叢林把鳥趕往它那裡去似的;商湯、周武王之得民心與桀、纣之失民心,正如替深淵把魚趕來的是水獺、替森林把鳥趕來的是鹞鷹一樣,替商湯、周武王把民心趕來的是夏桀、殷纣王兩個暴君啊。
因此“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是根據孟子說的話簡化成的,比喻由于自己政策上、策略上的失誤,實際結果是替敵人把本是自己方面的人趕到敵人那裡去,等于替敵人做了有害于己的事。
“為淵驅魚,為叢驅雀”,也可用于泛指意義,形容個主張或措施的不當,把本來是于己有利的事,推向了對方,等于替對方做了好事,替自己一方做了壞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