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逐句解讀知不知,上。意思是,能夠清楚自己認知有限,并非什麼都懂,什麼都在行,也就不至于魯莽行事,這樣的人,無疑是高明的。
能夠清楚自己有很多不了解的東西,這是一種境界。
事實上,人的認知太有限了,就算不停的學習,還是跟不上變化的節奏。客觀世界總在不斷的變化着,日新月異,而我們的認知,也需要不斷的更新,就好像你前幾年學的軟件操作技巧,現在很多已經用不上了或者失效了,因為軟件不停的升級,所以操作方法也在不斷的優化,同時,客觀世界的改變,不斷的颠覆着我們的認知,一個人如果能夠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自己絕非全能,這個世界有許多問題是自己解決不了,有許多事情是自己改變不了,有許多領域是自己無法勝任,那麼就應該量力而行,避免盲目行事,草草做決定,卻因能力不足而危機四伏,進退維谷。
老子說,自知者明,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本章,老子進一步闡述,當一個人了解自己優勢特長并最大化的開發利用,就可以避免誤打誤撞,最好最快的實現自我價值,同時呢,知道自己有哪些長處,也就應該知道自身存在哪些不足,這些不足,是毫不在意的放任,還是諱疾忌醫的掩飾呢?顯然如此對待不是聖人之所為,因為那樣就如同姑息自己的疾病,終有一天會拖延成大病而難以醫治。所以,老子說,知不知,上,意思是,能夠清楚自己認知有限,并非什麼都懂,什麼都在行,也就不至于魯莽行事,這樣的人,無疑是高明的。
接下來,不知知,病。病,毛病。
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是一種缺點,不把自己的缺點當缺點,這是一種病态。一個人隻有揚長避短,才可以走得更順,站得更久。
不知道自身的局限性,總以為自己無所不能,本來對事物不了解,也不在行,卻總覺得自己很能耐,很行,盲目自信,剛愎自用,就容易讓自己付出代價,損失慘重,顯然,如此行為,是大錯特錯的,對自己的這種态度,是一種病,是病就要治,不然後果很嚴重。
趙括,本來紙上談兵還可以,理論的的确确很在行,但是一丁點實戰經驗也沒有,偏偏他不清楚這一點,總覺得自己是曠世奇才,領兵打仗不在話下,結果怎麼樣,長平之戰,趙括自己被亂箭射殺,四十餘萬趙兵因他而慘死。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
第一個病是動詞,患病,第二個病,動詞,意思是防病,第三個是名詞,病患。
聖人幾乎沒有缺點,是因為他們不斷地發現自身的缺點,當成毛病看待并積極改正,正因為把缺點當作缺點而不會加以掩飾或者放任,所以他們不會陷入危機。
聖人不會像尋常人一樣,總喜歡姑息掩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而陷入困境,因為他們能夠把自己的不足,自己的局限性當作隐患,并且加以預防,防患于未然,像防治疾病一樣。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到底是什麼意思
第一個病,是動詞,治病,第二個病是名詞,疾病,第三個病是名詞,病痛
此句意即,正因為有道之人能夠改正自身錯誤,清楚自身的不足,糾正自己的缺點,所以他們能夠避免讓自己面臨損傷。
老子在道德經第50章裡面說: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有道之人在陸地上行走不會遇到猛獸襲擊,征戰沙場不會受到武器傷害,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沒有進入死亡地帶。
這個世界究其根本就是一個能量場,人不在正能量場,就會進入負能量場,自身的缺點錯誤,就是一種負能量,負能量過多的人,一定諸事不順。
懂得遵循規律,遵守法則的人,能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然後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停止執着妄想,不自以為是,不膽大妄為,一切以客觀規律和事實為依據,提升自己,而不與别人攀比争鬥,能做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這樣就可以與大道同在,可以不入死地。
結束語——易經通篇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若想過得幸福美滿,就必須懂得趨吉避兇,避開危險因素而不是等到處于險境之後才想辦法擺脫。而揚長避短,知道自己的短闆并加以規避,清楚自己的缺點并加以糾正,就是最好的趨吉避兇之法,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能夠把自己的缺陷當成風險一樣去預防的人,即便逢兇可以化吉,雖遇艱難,可以呈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