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騎着電動車剛進小區,迎面而來的人流中,鄰居徐姐停下了車子看着我:“才四點,先從班上回來了?”
看到徐姐疑惑的表情,我不太自然地點着頭,随後走近她壓低聲音:“徐姐,我退休了,正辦着手續”
“退休了?你才多大啊?”看到徐姐吃驚的表情,我肯定地告訴她:
“我上個月就五十周歲了。”
“不是事業編五十五才能退嗎?”徐姐愈發不能理解了,我也隻好進一步解釋:“我沒進副高職稱,工人身份退休的。家裡老媽等不得啊!”
“嗯,你老媽快九十了,是越來越離不了人喽!”看到徐姐重重的點着頭,我感到被理解和支持,心裡輕松許多,笑着和她揮手道别:“咱不聊了,老媽在家等着呢,我先走了啊!”
果然,一進門就看到客廳裡餐桌旁眼巴巴等候的母親:“媽,我回來了!”
“你一大早兒的,上哪裡去了?”
聽到母親的質問,我知道母親又出現時間定向障礙了:“媽,現在是下午四點多,不是早晨”
“是下午?!”母親的眼神滿是疑惑:“我說怎麼起來家裡一個人沒有,閃下我一個人了”
近一個月來,我已經習慣母親這樣的問詢,也知道如何淡化和引導她回到當下:
“你睡午覺的時候,我們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就出門了。我是去政務中心了,辦退休手續去了”
“退休辦完了?”看到老媽關切的目光,我如實告訴她:
“還沒有,再去兩趟就差不多了”
“這麼啰嗦(手續)”聽到母親低聲嘀咕,我扮個鬼臉故作輕松回應道:
“嗯,養老金和醫療保險都接上頭兒辦利索,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啊!”
估計母親的生物鐘已經在發揮作用了,我開始銜接母親的記憶:
“媽,你午覺起來練完八段錦了嗎?”
“早練完了!”母親神态很是自豪,十多年來,她堅持每天兩次習練八段錦,強身健體、受益匪淺。
我豎起大拇哥給母親點贊,然後協助母親吃上改善腦神經和記憶的藥。
擡頭看看挂在牆上的石英鐘,四點半,還早。老媽一閑下來就想睡覺,不能這樣坐着,得給她找點事兒幹。
我想到剛才洗手給母親拿藥時,丢棄用過的餐巾紙沒有垃圾收納盒了,幹脆就和老媽一起疊疊垃圾盒子吧!
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母親,母親連連點頭。
于是,我拿來廢棄不用的雜志,按照既往的分工模式進行“流水線作業”:還是母親疊紙印子,我制作成形,然後由母親擺放成品。
母親一邊對折着紙,一邊辨别紙上的标題,端詳着彩圖:“《戰“疫”有力量 最美巾帼行》!這本書還挺好的,撕了怪可惜!”
“媽,這樣的時事雜志,當時看着還行,過時就不好看了。我留着的,一般都是可以長期看的工具書。”
看到母親依舊惋惜的神情,我指指書架:“媽,你看!隻有像我書架上的這些書,才是需要長期留存細細品味研讀的。”
我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來,遞給母親:“比如,我現在看的就是這本《和老爸在一起的日子》,作者也是一個女心理咨詢師。”
“哦” 母親放下正捋着對折印子的紙,接過我遞過來的書翻看着。
我借機和母親詳聊起來:“媽,這本書是真人真事!說的是,國外一個女心理咨詢師陪護照料老父親的經曆和感悟。”
看到母親從書中擡起頭來,我故作神秘地問老媽:“這本書的作者,把世界上的人分成了兩種,你猜是哪兩種?”
“男的、女的”母親不假思索地回答
“不對!”
看到母親茫然的搖着頭,好奇地盯着我,我得意地翻開書把答案念給母親:“在這個世界上,人可以分成兩種,一種人照顧過年老體衰的父母,另一種人沒有照顧過年老體衰的父母”
母親連連點頭,恍然大悟的樣子。
我的情緒興奮起來:“媽,我很慶幸自己也屬于照顧過父母的那類人,這本書讓我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人跟我一樣,有過這樣的人生選擇,也在經曆這樣的事情!”
我撫摸着書的手,停留在封皮的書名上:“我準備好好的看看這本書,然後寫寫咱們倆,寫寫《和老媽在一起的日子》!”沉寂已久的心願終于說出來,我不禁開心的笑了起來。
母親也笑着補充:“對!把在一起生活的經驗說一說,還有些問題想不到的,提出來!”
我繼續沉浸在未來的想象之中:“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樣對我也起一個監督作用。不斷地督促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成長!不是光在以前的經驗裡照顧老人,可能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困難”
母親補充道:“可以和大家夥兒商量商量怎麼解決這些問題!”
我沖母親點點頭:“嗯!也可能有好的方法,可能别人看了也會受益。我覺得挺好!我可以少做點别的,把這個事可以做一做,是吧?”
“這個事兒就是最大的事兒啊!”
得到老媽的認可和支持,我不禁有些激動了:“這樣更好地盡孝心,我的心裡頭兒也舒坦。用當今時興的詞來說,就是心靈的安甯,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了!”
看到母親笑眯眯地點頭贊許,我嘗試着和她進一步交流:“媽,有的人會覺得有錢的時候就能幸福,有的人說有地位的時候更幸福…我看你搖頭了!那你覺得,怎麼着才會覺得心裡幸福?”
“不一定你最富的時候你感覺最好!”
沒想到老媽的回應立場鮮明、斬釘截鐵:“我覺着有時候,我幹的一點小事兒,值得别人注意或者是贊歎的!我覺得好像是,我一個是幹的這麼一點點事兒,值得你說嘛!一個是,我覺得好像是,你幹點事兒就比不幹強,引起别人的注意,這就是我做對了,我做得對啊!心裡挺高興!”
晚飯後,我推着坐在輪椅上的母親從超市出來,在去藥店的路上,一個從小區邊門出來的中年婦女驚歎道:“你還有老媽,真好!”
看到我和母親停住了腳,她走近輪椅羨慕地問:“您多大年紀了?有八十了?”。
聽到母親說“八十七”,那個婦女連連點頭:“八十七了啊!還能推着出來,真好啊!”
我聽到她聲音裡羨慕之外的惆怅,看到她眼角的點點淚光,便沒再多問。
但與此同時,我心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油然而生:是的,我還有老媽!我想要的那一種幸福近在咫尺,何樂而不為呢?
(本系列文章為原創,轉載請标明作者和出處,歡迎繼續期待《和老媽在一起的日子》之2——《老媽住院了》)
【本文備注:關于老年人的時間定向障礙】
現代科學研究證實,人體的老化,除了髒器的老化和運動功能的老化之外,還包括大腦功能的老化,而大腦功能的老化主要表現在認知功能的下降。認知功能是指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所必需的記憶力、理解力、判斷力、計算能力、言語能力、執行能力等大腦高層次功能的總稱。認知功能的下降主要表現有記憶障礙、定向障礙、失語、失認、失行、執行功能障礙等。
老年人的時間定向障礙,指老年人判斷時間的能力降低,分不清具體時間,如分不清上午、下午等。老年人定向能力下降,是輕度認知障礙的表現之一。如果及早采用科學的訓練程序進行幹預,幫助她們恢複認知功能,就能有效地預防認知症。
根據歐美和日本等實施認知症國家戰略的國家的大數據分析,在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不同年齡階段的認知症的患病率分别為65~69歲2.9%。70~74歲4.1%、75-79歲14%、80-84歲22%、86~89歲42%、90~94歲61%、95歲以上80%。
(本系列文章為原創,轉載請标明作者和出處,歡迎繼續期待《和老媽在一起的日子》之2——《老媽住院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