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曆史漸行漸遠,而有些人和事卻越來越光芒耀眼,就如辛棄疾和他的詞。辛棄疾,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字幼安,号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轼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山東人的忠義豪邁、濟南人的靈秀灑脫全部凝結在他的身上,也反映在他的詞裡。縱觀曆史,文韬武略、人品學問都足以流芳千年者,還能有誰?
而在辛棄疾的詩詞中,最經常回蕩耳畔的一句詞便是"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句詞,曾幾何時是大家心裡的共鳴,在面對青春期懵懂的初戀,期盼着那個人在等你,隻希望他能在"燈火闌珊處"等你。
這樣一句經典的詞,經常被我們提及的一句詞,卻在詩詞大會上難倒了很多高手。到底是怎麼難倒這些高手的呢?詩詞大會曾出過這樣一道題:
"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燈火闌珊"指的是什麼地方?選項共有三個: A.燈火昏暗的地方 B.燈火明亮的地方 C.沒有燈火的地方
其實對于真正讀懂了《青玉案》這首詞的人來說,這道題不難,但是對于那些沒有真正讀懂的人來說,選出答案也許不難,但是往往會選擇錯誤的答案。真正的答案是A,燈火昏暗的地方,但是很多人往往會選擇B,燈火明亮的地方。而這道題也确實把不少高手都難倒了。
"闌珊"這個詞的意思是衰落、凋零,将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經常出現,出自唐·白居易《詠懷》:"白髪滿頭歸得也,詩情酒興漸闌珊。"
在文學作品中,闌珊多做凄涼之意,70年代的諸多作者常用之比喻"秋意"。這在古今都是相通的,沒有一種義項可以表示燈火通明、興緻很高。
在《青玉案》這首詞中,作者在詞中描繪的氣氛是一種歡快活潑的氣氛,自己在茫茫人海中尋找那個人,回首望去,不應該因為燈火通明才能一下就發現那個人嗎?如果燈光昏暗的話,怎麼一下就能看到呢?
其實辛棄疾在整篇詞的最後用了"闌珊"一詞,是與前面的熱鬧做對比,在如此熱烈重大的節日裡,大街上滿滿都是人,苦苦尋找卻沒有那個人。但是在不經意間忽然眼前一亮,隻見那人站在一角殘燈的旁邊。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是對辛棄疾自己的一種寫照。根據曆史背景可知,當時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懷着一種無比惆怅之感,所以隻能在一旁孤芳自賞。也就像站在熱鬧氛圍之外的那個人一樣,給人一種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覺,也體現出他受冷落後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風。
辛棄疾的寫詞手法安排之巧妙,王國維稱之為做學問的最高境界。辛棄疾一生愛國心切,希望用自己的一身本領報答祖國,可惜技無可施,一生不得志。通過他的詞我們可以發現,他雖然不受重用,可是也并沒有放棄,而是一直在等待機會,隻可惜命運捉弄人,事與願違。
在讀辛棄疾的詞時,我們也會被他的執着所感染,他一直堅持着自己的理想,沒有想過放棄,再看看我們,總是遇到一點小事就要放棄,實在是難以成大事。所以通過讀辛棄疾,我們也要向他學習,學習他不服輸的精神。
如果想讀辛棄疾的詞的話,我推薦《辛棄疾詞傳》,這本書以辛棄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辛棄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辛棄疾當時的經曆,展現給我們辛棄疾對待生活的态度,我們可以從中學習他的精神。
這套書中還有《納蘭容若詞傳》,納蘭容若,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為詞壇一說而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句詞就是出自納蘭容若之手。這本書也是從用了大量的史實對納蘭容若的生平進行了分析和描寫。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轼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書才45元,平均每本不到10元,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并能從中感悟到人生哲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