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瓶梅》,時不時地就會讀到我兒時時常聽到的一些方言土語。
我是在冀中鄉下長大的,一直到高中畢業才離開,而今讀到這些方言土語時,霎時便想起我的兒時種種,不由地破顔一笑。
諸如第六回的“物件”(東西、物品),第十一回的“多咱”(什麼時候),第十九回的“耍錢”(賭錢),第二十三回的“冷合合的”(形容寒冷),第三十五回的“韶刀”(形容啰唆、唠叨),第二十七回、第三十二回、第七十六回的“躲滑兒”(形容躲懶、耍滑頭),第二十三回、第八十六回、第九十二回的“不是材料”(形容沒出息、不成材、沒本事)……
“信着他”
第十四回,因為家産糾紛,花子虛被他的三個兄弟告了,并被拘押了。李瓶兒哭着求西門慶托人解救。書中寫道:
婦人便往房裡開箱子,搬出六十錠大元寶,共計三千兩,教西門慶收去,尋人情上下使用。西門慶道:“隻消一半足矣,何消用得許多?”婦人道:“多的大官人收去。奴床後邊有四口描金箱櫃,蟒衣玉帶、帽頂縧環、提系條脫、值錢珍寶玩好之物,一發大官人替我收去,放在大官人那裡,奴用時取去。趁早奴不思個防身之計,信着他,往後過不出好日子來。……”
這裡的“信着他”,冀中鄉親常說,是“依着他”或“聽任他”的意思。
在我小的時候,時常能聽到這樣的話:“若是信着他(你)的意兒,他(你)就會如何如何了!”
“倒過醮來了”
第十九回,地痞張勝對李瓶兒的丈夫蔣竹山道:“打了你一面口袋,倒過醮來了!”
“倒醮”一詞,在冀中鄉下也常說,意思有三個:
一、牛啊羊的等反刍動物,吃完草料後的反刍,叫“過醮”。
二、沒有足夠的空間,倒騰不開了,叫“倒不過醮來”;而經過一番整理或挪動,終于能活動開,或能轉過身時,便叫“倒過醮來了”。比如說吃東西,我一個勁兒地往嘴裡塞,娘便說我:“你看看你,嘴裡都倒不過醮來了。”
三、對某件事想通了想明白了,也稱“倒過醮來了”。
張勝對将竹山所說的,正是這後一種意思。
另在第二十六回,來旺兒對他媳婦說起西門慶時道:“他倒過醮來了,拿買賣來窩盤我。”也是這後一種意思。
我認為,就“倒醮”這個詞來說,若是改為“倒嚼”,或許更為恰切,更通俗。
然而,當我以為這個是我的“獨到認為”時,沒想到在網上搜到一篇文章,标題恰是《“倒醮”應該是“倒噍”》(載《文史知識》1992年第11期)。百度漢語稱:“倒噍”同“倒嚼”。
“意意似似”
第二十五回,當孟玉樓聽說來旺的媳婦宋惠蓮和西門慶有首尾,便道:“嗔道賊臭肉在那裡坐着,見了俺們意意似似的,待起不起的,誰知原來背地有這本帳!”
此處的“意意似似”是何意思?
梅節校本的注釋是:“記音詞,即北京土話之‘長行市’,廣東四邑話之‘起市’‘起起市市’。形容某人因地位提高而态度驕矜,擺出架子。”
百度百科的解釋是:“意思是指說話猶豫、支吾,雖然說了一點但又不知所雲。”
百度漢語的解釋是:“形容行動遲疑或猶豫不決的樣子。”
《漢語成語辭海》的解釋是:“形容做事或表達某種情感時,行為遲緩又猶豫。”
在我看來,這樣的“注釋”,除梅節校本比較貼切外,其他的不能說錯,卻貌似有失全面。
在我們冀中的方言裡,所謂的“意意似似”,不僅是“言語或行為,猶豫、支吾”,還有“愛答不理”的意思。這種“愛答不理”,正是孟玉樓所要表達的意思。
“心不在肝上”
在第三十三回,忽然看到了一句話:“心不在肝上。”
這是潘金蓮在數落(打趣)陳經濟時說的:
那經濟走到鋪子裡,袖内摸摸,不見鑰匙,一直走到李瓶兒房裡尋。金蓮道:“誰見你什麼鑰匙!你拿鑰匙管着什麼來,放在那裡就不知道?”春梅道:“隻怕你鎖在樓上了,頭裡我沒見你拿來。”經濟道:“我記的帶出來。”金蓮道:“小孩兒家屁股大,敢掉了心。又不知家裡外頭什麼人,扯落的你恁有魂沒識心不在肝上!”
看到這句話時,我竟欣喜異常。蓦地想起我曾經的歲月,想起了娘。
我小的時候,娘就常常這樣說我:“心不在肝上。”
這是句方言。意思其實很簡單,卻又很難用一句話說清楚。大意就是心神不定,或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或該幹的事兒沒有認真幹,等等吧。
“越發越曬”的“曬”
第三十五回,應伯爵吃過酒,過盆與謝希大擲,輪着西門慶唱。……西門慶道:“我不會唱,說個笑話兒罷。”說道:“一個人到果子鋪問:‘可有榧子麼?’那人說:‘有。’取來看。那買果子的不住的往口裡放。賣果子的說:‘你不買,如何隻顧吃?’那人道:‘我圖他潤肺。’那賣的說:‘你便潤了肺,我卻心疼。’”衆人都笑了。伯爵道:“你若心疼,再拿兩碟子來。我媒人婆拾馬糞——越發越曬。”
西門慶的這個笑話,自然是在打趣應伯爵、謝希大等,稱他們白吃白喝他,感到心痛。
不瞞您說,當我看到這句“越發越曬”,我和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因為這個“曬”字,我小時候時常聽到,隻是不知是哪個字,現在終于知道了。
“媒人婆拾馬糞——越發越曬”是句歇後語,其意思網上的解釋各有不同:
一、發:指馬糞發酵。曬:曬馬糞,與“賽”近音相諧,方言指好。指越多越好。
二、發:指馬糞發酵。曬:雙關語,本義指曬馬糞,“曬”諧“篩”,即斟酒。用時指更加頻繁地斟酒。
三、媒人婆拾馬糞,比喻越發越曬。形容别人越着急,自己則越高興。
四、發:發酵。曬:諧“篩”。馬糞受熱發酵膨脹,接着曬,才能曬幹。比喻越怕人吃酒人越要篩酒吃。
五、發:指馬糞發酵。曬:曬馬糞,與“篩”諧音,轉指斟酒;一說,轉指曬臉,方言。比喻憨皮憨臉,不顧羞恥。
六、說媒人不怕碰釘子,面皮就像馬糞那樣,越碰釘子越厚。
七、媒人是靠嘴吃飯的,往往能說得天花亂墜,但是卻不怎麼賺錢,往往還得做點農活,拾糞可能就是她們的本職工作之一。越發越曬,發就是發财,“曬”在這裡一方面指拾到家的糞要曬幹,另一方面就是炫耀的意思。沒想到明朝時“曬”字就有炫耀的意思了,跟如今曬富、曬幸福一個道理。
當然還有其他解釋,委實難以盡述。
但在我們冀中一帶,這個“曬”,通常說成“上曬”,意思是“呈臉”“顯擺”“憨皮憨臉,不顧羞恥”“得寸進尺”等。諸如哪個小孩子不聽大人勸阻,反複做某一件事情,便是“上曬”。諸如說哪個孩子是“人來瘋”,也稱他是“越有人(越人多)越上曬”。
百度百科對“曬”的一種解釋,也是這層意思:“展示、顯示、表現一下,即‘亮’‘秀’(show)。曬是英文“Share”的音譯,意即把自己的淘寶收獲、心愛之物,所有生活中的“零件”拿出來曬曬太陽,與人分享,炫一炫,得瑟一下的意思。”
其實,“曬”的這層意思,是我國方言土語裡本就有的。指不定英文“Share”是我國民間“曬”字的音譯呢?
“張睛”
第五十九回,潘金蓮養的白獅子貓兒,把李瓶兒的官哥兒唬得手腳風搐起來。吳月娘得知後,叫将金蓮來問她說:“是你屋裡的貓唬了孩子?”金蓮問:“是誰說的?”月娘指着:“是奶子和迎春說來。”金蓮道:“你看這老婆子這等張睛!俺貓在屋裡好好兒的卧着不是?你們亂道怎的,把孩子唬了,沒的賴人起來。爪兒隻揀軟處捏,俺們這屋裡是好纏的!”
此處的“張睛”二字,也是冀中鄉下常說的一句方言。
“張睛”二字什麼意思?梅節校本的解釋是:“張睛——此意為白張大了眼睛。”魏子雲的解釋與此大緻相同:“這等張睛——意為竟這等的睜着大眼睛說瞎話。”(《金瓶梅詞話注釋》)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張眼露睛。”
其實在冀中方言中,“張睛(張精)”的意思比較複雜,礙難一言以蔽之:諸如說一個人“嬌氣,不堅強”,說一個人“愛顯擺,愛出風頭”,說一個人“逞能,逞強,顯示自己能幹、賣弄本領,顯示自己能力強”,說一個人“大驚小怪,說話辦事過分誇張”等,都是“張睛(張精)”。
我覺得,潘金蓮此處說“這老婆子這等張睛”,并不是稱“這老婆子這等睜着大眼睛說瞎話”,而是說“這老婆子這等大驚小怪,也太誇張了”。
“磆碌”與“骨碌碌”
“磆碌”與“骨碌碌”在《金瓶梅》中出現了多次:
第三十九回,“西門慶玉皇廟打醮”時有一句:“然後一個道士,向殿角頭骨碌碌擂動法鼓,有若春雷相似。”
第五十一回,玳安與書童打架時:書童道:“你說不是,我怕你?你不說,就是我的兒!”玳安道:“賊狗攮的秫秫小厮,你賭個兒真個!”走向前,一個潑腳撇翻倒,兩個就磆碌成一塊子。
第五十七回,“薛姑子勸舍陀羅經”時,西門慶道:“那一朵蓮花有幾多大?生在上邊,一陣風擺,怕不骨碌碌掉在池裡麼?”
第五十八回,那潘姥姥正歪在裡間屋裡炕上,聽見金蓮打的秋菊叫,一骨碌子爬起來,在旁邊勸解。
第七十九回,原來金蓮從後邊來,還沒睡,渾衣倒在炕上,等待西門慶。聽見來了,慌的骨碌爬起來,向前替他接衣服。
第九十四回,那春梅一骨碌子爬起來,教奶子拿過燈來,取粥在手,隻呷了一口,往地下隻一推……
無論是“磆碌”還是“骨碌碌”,都是冀中人時常說的,都是“滾動的樣子”,隻是“骨碌碌”的意思是滾動得很快。
當然,在冀中方言中,“一骨碌”還有“一段”“一截”“一節”之類的意思。
“家夥”與“家活”
“家夥”與“家活”是一個意思,指“日用器具物品”。這也是冀中一帶常說的一個詞語。
這算是個象聲詞吧,怎樣寫都是正确的。可是為什麼在《金瓶梅》中,作者時而寫作“家夥”,時而寫作“家活”呢?
按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書寫習慣,同一個詞語怎麼一會兒這樣寫,一會兒那樣寫呢?為什麼呢?
莫非這部書的底本,是由兩個不同的人共同整理出來的?
同“家夥”與“家活”相類的,還有“褡裢”與“搭裢”。
所謂“褡裢”或“搭裢”,是昔日我國民間長期使用的一種布口袋,通常用很結實的家機布制成,長方形,中間開口。過去的商人或帳房先生外出時,總是将它搭在肩上,空出兩手行動方便。
“褡裢”與“搭裢”也是同一種物件的不同寫法。兩種寫法都對。雖然都對,但也有個書寫者個人習慣的問題在。
竊以為,若誰能像陳熙中先生那樣——從一些字詞入手研究《紅樓夢》——來研究《金瓶梅》,一定會大有斬獲。
“不斷頭”等等等
第三十七回,馮媽媽對王六兒說,西門慶“家中人來人去,通不斷頭的”。這裡的“不斷頭”,是“絡繹不絕”的意思。在我小的時候,娘就常常這樣說。由此可知這個“不斷頭”,也屬冀中方言。
第三十八回,王六兒對西門慶道:“達達,隻怕後來耍的絮煩了,把奴不理,怎了?”這裡的“絮煩”,是“因過多或重複而感到厭煩”的意思,冀中一帶的人也常這樣說。
第四十七回,苗青心内暗道:“……這分家私,連刁氏都是我情受的。”這裡“情受”一語,意即“承受”“接受”“繼承”等,也屬冀中方言。
第五十一回,有一句“西門慶隻是佯佯不睬……”,這裡的“佯佯不睬”,也是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方言,意思是“裝作未見或沒聽到的樣子,不予理會”。
第五十三回,應伯爵對西門慶道:“不住的來擾宅上,心上不安的緊。”這裡的“不住的”,就是“不斷地”的意思,也是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方言。
第五十九回,李瓶兒夢中見花子虛對她厲聲罵道:“潑賊淫婦,你如何抵盜我财物與西門慶?如今我告你去也!”這裡的“抵盜”,也是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方言。梅節校本對“抵盜”的注釋是:私下偷盜。其實在冀中方言中,“抵盜”還有“倒騰”這層意思。
第六十回,潘金蓮對西門慶說:“若是信着你意兒,把天下老婆都耍遍了罷。”這裡的“信着你意兒”,也是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方言。
第六十二回,“話說西門慶見李瓶兒服藥百般醫治無效,求神問蔔發課皆有兇無吉,無法可處。初時李瓶兒還[門乍][門争]着梳頭洗臉,還自己下炕來坐淨桶……”這裡的“[門乍][門争]”,即“紮掙”,掙紮,勉勵支撐,強忍着,也是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方言。
第七十六回,孟玉樓對潘金蓮笑罵道:“賊奴才,你見你主子與了你好臉兒,就抖毛兒打起老娘來了!”這裡的“抖毛兒”也屬冀中方言。冀中鄉民也說“奓毛兒”。
第八十五回,薛嫂對潘金蓮說陳經濟:“他教你回個記色與他。”這裡的“記色”也屬冀中方言。梅節校本将“記色”釋作“信物”。其實在冀中方言中,“記色”的本意是“記号”。
第八十七回,西門慶死後,應伯爵不僅新發張二官,還開始拆西門慶家的台,撺掇西門慶家的小厮春鴻也改換門庭去張二官家,并對春鴻說:“他(指張二官)性兒又好,年紀小小,又倜傥,又愛好,你就是個有造化的!”這裡的“愛好(ài hǎo)”也屬冀中方言,意思是:顧惜體面,喜歡打扮,喜歡幹淨,講究。
第八十七回,春鴻聽了應伯爵的一番話,有點動心,但又對應伯爵說:“小的去了,隻怕家中大娘找尋小的,怎了?”這裡的“找尋”也屬冀中方言,意思是:故意挑剔,使人難堪,找岔兒。
附言
因此我想到,總見有人通過爬梳文本中的方言,來推斷《金瓶梅》(以及《紅樓夢》)的作者籍貫。
諸如有人說:《金瓶梅》的一些語言,屬于吳越維揚語系,因此認定蘭陵笑笑生是江蘇揚州人!
魏子雲也根據第一百回中有這樣一句:“那老婆婆炕上柴竈,登時做出一大鍋稗稻插豆子幹飯……”便稱:“顯然是南方人的生活,斯亦可證本書作者乃南方人也。”
竊以為,僅僅靠方言來推斷作者籍貫這種方法,是靠不住的。
那麼請問:《金瓶梅》中也存有一些冀中方言,總不能說蘭陵笑笑生是冀中人士吧!
或者再問:倘若有人在文本裡使用了ok、sorry之類的詞語,就能說作者是英美人士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