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盤作為人手必備的電子産品,在移動存儲設備中是絕對的C位!體積小且易攜帶,尤其是在不同設備之間轉存文件非常實用方便,但我們使用的時候難免會出現一些小問題,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些關于U盤比較常見的問題和解決辦法,當你遇到了自己也能解決!
1.提示文件或目錄損壞且無法讀取U盤?
① 可以嘗試檢查功能修複U盤,具體方法:打開【此電腦】,找到U盤盤符,右鍵【屬性】,選擇【工具】-【檢查】-【修複驅動器】,對U盤進行檢查并修複。
② 在控制面闆裡打開【設備與打印機】,在設備一欄找到要使用的U盤,選擇删除隔一會再插上,你就會發現一切恢複了。
③ 在替換接口和其它機器重新插入U盤後,依舊有此提示,可能需要維修或者更換U盤了。
2.U盤總提示格式化,格式該怎麼選?
這種情況,通常是由于U盤系統的不兼容導緻的,需要更改系統格式,但是很多朋友在格式化的時候,可能沒有注意,直接默認的文件系統格式,對此我們要先了解U盤文件系統格式的分類及區别:
3.U盤裡的文件無法複制?
① 還是先對U盤進行檢查并修複,點選U盤,右鍵【屬性】,依次選擇【工具】-【檢查】-【掃描并修複驅動器】進行修複。
② 修複完成後,換到【共享】選項卡,選擇【高級共享】,勾選【共享此文件夾】,點擊确定保存即可
4.U盤總提示格式化,格式該怎麼選?
這種情況,通常是由于U盤系統的不兼容導緻的,需要更改系統格式,但是很多朋友在格式化的時候,可能沒有注意,直接默認的文件系統格式,對此我們要先了解U盤文件系統格式的分類及區别:
一般小容量U盤,建議FAT32格式,畢竟兼容性比較好,如果是大容量U盤的話,格式首選建議為exFAT,不過如果是要将U盤制作為電腦啟動盤的話,建議選擇FAT32格式,這樣對于引導系統啟動的兼容性更好。
5.為何U盤實際容量少于标稱容量?
這主要是計算方式不同導緻的!存儲生産廠是按照以下格式出廠的:
1G=1000M
1M=1000K
1K=1000B
而電腦的識别是按照如下計算空間的:
1G=1024M
1M=1024K
1K=1024B
因此,标稱1G容量的U盤,實際顯示大約為976M左右(1000M/1024)。另外産品本身的文件系統也會占有部分内存,所以實際容量達到标稱容量的90%均屬于正常範圍。
6.U盤掉盤,無法作為引導盤啟動?
寫入數據過程掉盤或者卡死等現象,先檢查USB接口問題,并且最好将U盤插到後置USB接口,因為前置USB接口線材做工等因素,容易引起供電不足。如果無法作為引導盤啟動,建議檢查U盤裡面是否有引導文件,同時檢查啟動設備第一項是否為U盤。
8、U盤用完後能不能直接拔掉?
理論上是可以的,為什麼說“理論上”呢?因為熱插拔是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的,比如傳輸數據時就盡量不要直接拔,也不要拿着 U盤快速反複插拔,否則極易導緻你的文件損毀,而且,總會有一些不知名的流氓軟件悄悄訪問你的 U盤,造成強行拔除的姿态,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小編建議還是養成好的習慣,先彈出,再輕輕的拔掉U盤。
9.U盤使用起來發熱會有問題嗎?
U盤工作時發熱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請大家稍安勿躁!當U盤通電後會進行數據的傳輸讀寫,導緻U盤裡面電子元件發出熱量,根據通電時間長短以及讀寫操作的頻繁程度,産生的熱量也有所不同。不過金屬外殼,更有助于散熱,運行也更加穩定。
10.U盤的閃存顆粒都有什麼區别?
目前閃存顆粒的種類有SLC、MLC、TLC、QLC等,閃存顆粒類型會直接影響U盤的的壽命,具體如下:
■ SLC大約100000次的擦除壽命
■ MLC大約5000次的擦除壽命
■ TLC大約1000-2000次的擦寫壽命
■ QLC大約500-1000次的擦寫壽命
穩定性和造價方面往往也成正比,SLC>MLC>TLC>QLC,SLC雖然性能最好,但造價也最貴。目前市面上U盤主要以TLC閃存顆粒為主。
最後要說的是,無論U盤出現何種故障,有一點極為重要,就是當故障出現時,切勿盲目操作,避免數據丢失。再就是我們在選購U盤的時候,盡量選擇擁有品質保障的正規品牌廠家,産品的穩定性幾乎決定了我們在使用中的體驗與感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