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成語一鳴驚人來曆

成語一鳴驚人來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2 22:31:16

作者:史遇春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成語出處如下:

漢·王充《論衡·道虛》:“儒書言,淮南王(劉安)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争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産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雲中。此言仙藥有餘,犬雞食之,皆随王而升天也。”

晉·葛洪《神仙傳·劉安》:“時人傳八公、劉安臨去時,馀藥器置在中庭,雞犬舔啄之,盡得升天。”

後便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來比喻一人得勢,與其有關者亦皆随之發迹。

關于這個成語,不說别的,就其常用的現實意義而言,自古及今,莫不皆然。

滿清主政之後,皇室親貴的生活處境可想而知。

就曆史的細部看,當然,也非全是想象中的樣子。

清人何剛德在其筆記《春明夢錄》卷下的一節中,就簡要地記了那麼幾筆。我感覺,他說的是人間實況。

這裡,就寫出來,供讀者一覽。

話說,何剛德有一位福州鄉試、會試榜的同年,名叫鐘傑人(鐘英)。

鐘傑人進入京師之後,先是在戶部任職。他被京察(考核京官的一種制度)的時間比較早,因成績好,升遷外放到湖南嶽州府任職。

鐘傑人本來是福州駐防的随屬,他的老本家仍然在京師。

鐘傑人到京師任職時,就去老本家那裡,認了親族。

鐘傑人屬于旗人,所以,他的老本家,自然也是旗人了。

滿清時期,旗人對科舉出身的人都很看重。

鐘傑人屬于科舉出身,所以,他的老本家更加看重他,他到京師任職後,與老東家之間的往來很是密切。

成語一鳴驚人來曆(成語雲一人得道)1

鐘傑人的老本家和愛新覺羅·載瀾是姻親。

載瀾為誰?

載瀾是愛新覺羅·奕誴的兒子,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帝的堂兄,封輔國将軍,晉輔國公。

奕誴是清宣宗(愛新覺羅·旻甯)道光帝的第五個兒子,過繼給了惇親王愛新覺羅·綿恺〔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嘉慶帝的第三個兒子、道光帝的異母弟,生有一子,五歲殇。卒,谥,恪〕,封惇親王(卒,谥,勤)。

因為是鐘傑人老本家姻親的關系,所以,載瀾與鐘傑人之間的來往也不少。

何剛德是鐘傑人的同年,又同在京師,二位同年碰面時,偶然間會遇見載瀾。

載瀾見到何剛德之後,便開始拉攏,攀扯交情,又是要請酒,又是要送禮的。

載瀾還很喜歡結交外官。李畲曾由工部捐知府,清廷發放李往江西。載瀾還為了李畲曾,向德曉峰(德馨)寫信。德馨曾任江西巡撫。

李畲曾到了江西之後,為了表達謝意,就向載瀾送了一些瓷器。

因為這件事情,載瀾曾經對何剛德說:

“李畲曾居然送給我瓷器,未免太見外了吧。”

載瀾的真實意思,倒不是說李畲曾“見外”,而是嫌李贈送的禮品太薄了。

上文提到,鐘傑人工部京察後,升遷外放到湖南嶽州府。

衆所周知,外官待遇較為優厚。

所以,鐘傑人到嶽州任職後,載瀾曾多次向鐘傑人借貸。

載瀾的這種狀況,在當時,并非他一人而已。

那個時候的王公,似乎很多人都有窮則思濫的想法和行動。

按照清朝的規制,嚴禁王公與外臣接納。而且,每一位主政者掌權之後,都會谕旨明示這一禁條,防範是極為森嚴的。直到清德宗光緒(公元1875年~公元1908年)朝中葉,對王公與外臣結交的防範,才逐漸松弛。其時,像載瀾這樣的王公,不止一個。

成語一鳴驚人來曆(成語雲一人得道)2

鐘傑人還有個親戚惠某。

惠某是莊順皇貴妃的内侄。

莊順皇貴妃,烏雅氏,事清宣宗道光帝,為常在,進琳貴人,累進琳貴妃;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鹹豐尊為皇考琳貴太妃;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尊為皇祖琳皇貴太妃;同治五年(公元1866),薨,年四十五歲,命王公百官持服一日,谥曰莊順皇貴妃;生有三子,愛新覺羅·奕譞(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诒〔封為多羅鐘郡王,25歲卒,谥“端”,無子,奉旨以從子(愛新覺羅·載濤)為嗣。〕、愛新覺羅·奕譓(封孚郡王,後加親王銜,年33歲卒,谥曰敬。);孫子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曾孫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

莊順皇貴妃是醇親王奕譞的生母,惠某是醇親王的表弟。

惠某的背景,算是很顯要了吧。

惠某在兵部做筆貼式時,剛剛二十歲,為人極為恭順。

所謂筆貼式,清代官名,掌翻譯滿、漢章奏文字等事,設置于京師各部、院,盛京五部,外省将軍、都統、副都統官署,以滿族、蒙古族、漢軍旗人充任,宗人府則專用宗室。

筆記作者何剛德曾經問惠某道:

“您也算是皇親國戚了,為何僅僅隻做了一個筆貼式啊?”

惠某回答說:

“我與醇親王是至親,與惇王是親戚。但是,醇親王窮,惇王更窮。哪裡比得上恭親王(奕訢),他是軍機大臣,當然會有一些進款啊!”

惠某接着說道:

“我在京師的房子,是租賃的,租金每月十二兩銀子,惇王幫我出五兩、醇王幫我出七兩。剩下的夥食費,他們也會随意補貼我一些。惇王和醇王現在都沒有實權,我怎麼能不做筆貼式呢?”

後來,筆記作者何剛德閑談之間,又問起同部任職的郎官恩灏:

“惠某是醇親王的表弟,竟然清貧如此!您是慈安太後(鈕祜祿氏,鹹豐帝皇後,與慈禧皇太後在同治、光緒兩朝垂簾聽政,前後近二十年。)的内侄,為什麼也一點都不闊綽呢?”

恩灏無奈地說到:

“還是不要說了吧!原本,每年宮中會給我家二千兩銀子的津貼。慈安太後去世(公元1881年)之後,還繼續給了一二年。後來,法國打仗(公元1883年,法國侵略越南,清廷出兵),慈禧太後說是國用乏絕。像我們這樣的宮中外家(娘家人),原有的津貼,一概停止供給發放了。”

恩灏還說:

“去年,我娶親,宮中給了我二百兩銀子,此外,一絲一毫的光都沒沾到!”

恩灏又說:

“您可能還不知道,每次到了年節,我們還要向宮中送禮。所送的物件,就是鞋子、針線活之類。不過,花錢不多就是了。我們送禮進去,宮中也會以饽饽等物答謝。要緊的是,往還之間,需要太監傳遞,每次還要給太監四兩銀子的賞錢。”

筆記作者何剛德與鐘傑人往來十分密切,所以,對王公們的情況頗有所知。

看來,天下事也是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而異的。不過,大多數情況下,大多數人隻看大略,不察細節;所以,在他們那裡,就少了很多真實與意趣。

(全文結束)

成語一鳴驚人來曆(成語雲一人得道)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