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23:30:17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1

文學報 · 此刻夜讀

睡前夜讀,一篇美文,帶你進入閱讀的記憶世界。

不任性的靈魂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2

張新穎

歌德決定去魏瑪宮廷做公務員的一瞬;以賽亞·伯林與阿赫瑪托娃促膝長談的一夜;E.B.懷特從《紐約客》每日專欄寫作自我逃逸的一年……作家、評論家張新穎在回望時捕捉到了這些命運攸關的轉折、不動聲色而意義深遠的“文學時間”,在新作《不任性的靈魂》中,他從布羅茨基眼中的奧登、奧登眼中的歌德談起,牽引出但丁、艾略特、帕斯捷爾納克、卡佛、博爾赫斯、E.B.懷特等世界文學史上的巨匠,以此來讨論一個有創見的發現,即不任性的天才靈魂。

多年的寫作中,張新穎建立了富有個人風格的叙事方式,将作品置于人物的生命情境中解讀。在講述人物的生命曆程時,同時關注他們在生活和精神上的磨難。探讨個人面對曆史變化力量的态度與抉擇。張新穎對天才的識别體認,對他們不任性的書寫深有啟發,給予讀者重新理解這些天才靈魂的新視角。任性與不任性,原是天才靈魂的兩面。這些擁有超常天賦的人,理當任性;然而,他們意識到人生與自我的有限性,選擇了以不任性的方式度過一生。這樣一群“不任性的靈魂”:克制,謙遜,中性,平靜,把自己美好的才賦用于現實的細事。他們從以自我為中心的情緒控制下解脫出來,學習把它放到适當的位置,放到世界之中。因為隻有這樣,才可能看到世界。

不任性的靈魂

(節選)

約瑟夫•布羅茨基說,他用英語寫作,是為了使自己更接近“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威斯坦•休•奧登。一九七七年開始,布羅茨基改用奧登的母語為文為詩,其時奧登已經去世四年,他的所為,隻是想“取悅一個影子”。

奧登最初給布羅茨基的印象,是自我克制。那還是在俄羅斯時期,奧登的一行詩,讓他見識了另外的“菜譜”:“由于我是靠吃俄語詩歌那基本上是強調和自我膨脹的食物長大的,故我立即就記下這個菜譜,其主要成分是自我克制。”“可我在這行詩中受益于這位詩人的,不是其情緒本身而是其處理方式:安靜,不強調,沒有任何踏闆,幾乎是信手拈來。”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3

W.H.奧登

這個印象随後不斷深化,達至對謙遜品質的領悟。奧登有些近于閑聊的詩行,其實是,“形而上學僞裝成普通常識,普通常識僞裝成童謠對句。”這種個人謙遜,“與其說是由某個特别信條強加在他身上的,不如說是由他對語言本質的意識造成的。謙遜絕不是經過選擇的”。在讀了《悼葉芝》之後,布羅茨基意識到,奧登是比葉芝或艾略特更謙遜的詩人,有一顆比他們都“更不任性的靈魂”,同時,“其悲劇性恐怕一點不減”—但是,“他從不把自己放在悲劇畫面的中心;他充其量隻是表明自己在場”。

還有,奧登的臉。布羅茨基見過奧登的一張照片,似乎是在紐約的某座天橋上。“那樣貌很一般,甚至平凡。這張臉沒有任何特别詩意的東西,沒有任何拜倫式的、魔性的、反諷的、冷峻的、鷹鈎鼻的、浪漫的、受傷的之類的東西,反而更像一個醫生的面孔,他對你的故事感興趣,雖然他知道你有病。一張準備好應付一切的面孔,一張總面孔。”

等到他們第一次見面,布羅茨基問他對羅伯特•洛厄爾有什麼看法,他回答說:“我不喜歡這樣一些男人,他們總散發一股背後有一群哭泣的女人的氣息。”

約瑟夫·布羅茨基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4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5

最後一次見面,是在倫敦斯蒂芬•斯彭德家中的晚宴上,由于椅子太低,女主人拿了兩大卷《牛津英語詞典》讓奧登墊着。“當時我想,”—布羅茨基想—“我看到了唯一有資格把那部詞典當坐墊的人。”

以上這些,都出自布羅茨基一九八三年的文章《取悅一個影子》;如果要了解布羅茨基對奧登詩歌的具體見解,應該細讀那篇著名的講稿《論W. H. 奧登的〈1939年9月1日〉》,九十九行詩,布羅茨基一行一行地闡釋,譯成中文,大概三萬字左右。這兩篇文章都收入散文集《小于一》,黃燦然翻譯了這本書,浙江文藝出版社二〇一四年出版。

但眼前這篇短文主要想說的,還不是布羅茨基眼中的奧登,而是奧登眼中的歌德。布羅茨基刻畫出這麼一顆“不任性的靈魂”,克制,謙遜,中性,平靜,“他把自己的位置定得很低:實際的低,這意味着在衆多人事中間。”借助布羅茨基對奧登的理解,或許更容易明白奧登對歌德的理解。理解,交織着許多重要的因素構成相互的關系,其中有認同,有投射。

奧登在一首紀念路易斯•麥克尼斯的詩中,吐露了一個願望:“如果可能,成為一個大西洋的小歌德。”a minor Atlantic Goethe——隻有偉大的心靈,才會這樣平淡地自信和自我期許吧。

《序跋集》(黃星烨譯,上海譯文出版社,二〇一五年)裡,有三篇關于歌德的文章,《維特與諾維拉》《意大利遊記》《G先生》,前兩篇是歌德作品譯本的序言,後一篇是書評。雖然這些文章都出于實際的功用而寫,不是從整體上論述,不是奧登對歌德的全部理解,但基本的重點,的确都包含其中了。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6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7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8

歌德肖像畫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9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10

奧登手迹

歌德中年時寫過這樣的詩,顯然隻能是已經克服了“少年維特時代”的狂飙突進情緒之後,才會如此“不任性”:“若徒有放任習性,/ 則永難至境遨遊。/ 非限制難見作手,/ 惟規矩予人自由。”

從以自我為中心的情緒、感情的控制下解脫出來,學會克制,也即意味着學習把它放到适當的位置,放到衆多的人事之中,放到世界之中。這個時候,才可能看到世界。

奧登抄錄了歌德給一個年輕作者的信中的這麼一段:“直到目前為止他都自顧自隻寫主觀的現代詩,一直沉迷于此。隻要是和内心體驗、情感、性情相關的内容,或者是關于這些的思考,他都很拿手,于這些相關的主題他也能處理得很出色。可是處理任何與實際客觀物相關内容的能力他還很欠缺。……我給這個年輕人布置的題目是:假設他剛回到漢堡,如何描繪一下這個城市。他一開始的想法是寫寫他多愁善感的母親,他的朋友,他們之間的親情友情,如何有耐心、互幫互助等等。易北河還是靜靜流淌,也沒城市和停泊港口什麼事,他甚至連擁擠的人群都沒提一句—這樣的漢堡和農伯格、和梅澤堡又有什麼區别。我直截了當把我的想法告訴了他,如果他面面俱到寫這個偉大的北部城市本身,另外加上對家庭的情感,那麼他就成功了。”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11

歌德繪畫作品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12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13

歌德繪畫作品

“大多數人拜訪他就因為他是那本書的作者”——那本書就是他年輕時候寫的《少年維特的煩惱》——奧登覺得,這是非常“古怪”的;用布羅茨基的說法來解釋這一現象,即“人類對不成熟的依戀”。

布羅茨基是在談到奧登晚年處境時,表明了這個尖銳的洞察。“奧登作為一個詩人的悲劇性成就,恰恰是他使他的詩歌脫去任何欺騙的水分,不管是雄辯家的水分還是詩人的水分。這類事情不僅使他疏離學院教職員工,而且疏離詩歌同行,因為我們大家内心都坐着那個長着紅粉刺的青年,渴望興奮的語無倫次。”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14

《不任性的靈魂》

作者:張新穎

上海文藝出版社

新媒體編輯:李淩俊

圖片來源:資料圖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15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16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17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18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19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20

每天準時與我們遇見的小提示:

一個震撼人心的午夜的讀書筆記(不任性的天才靈魂)2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