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學說中,最為重要的概念“Idea”,被中文翻譯成了“理念”,一旦變成了“理念”,我們就很難再認識到柏拉圖“Idea”的真正的内涵。其實,柏拉圖的“Idea”與中文“理念”在字面意思上,半點關系都沒有。
同樣,愛因斯坦的“Imagination”,被中文翻譯成了“想象力”,于是,我們就從字面意思以為,愛因斯坦的“Imagination”就是我們平時在意識活動中,也能體驗到的“想象力”,其實,愛因斯坦的“Imagination”與我們平時能體驗到的“想象力”,完全不是一回事。
一、柏拉圖的“Idea”究竟是怎麼回事?要搞清柏拉圖的“Idea”究竟是怎麼回是,我們首先要搞明白在柏拉圖《理想國》中,那個非常著名的“山洞隐喻”。
1、柏拉圖在“山洞隐喻”中,向表達什麼?
我們在專欄《Get高端思考》的最近兩篇文章中分析過:古希臘哲學,在柏拉圖之前的形而上學是“真正形而上學”,從亞裡士多德之後的《形而上學》,隻是用于傳承的形而上學。
這二者的最大區别是什麼呢?
“真正形而上學”是對“重疊結構世界”的感知,而“用于傳承的形而上學”是依靠語言、邏輯,對“形而上”的概念進行分析。
而且,從哲學家的意識層面來看,二者也完全不同。
“真正形而上學”需要哲學家用“最裡面一層意識層面”對“重疊結構世界”進行感知。而“用于傳承的形而上學”隻需要哲學家用“中間一層意識層面”對“形而上”的概念進行邏輯分析。
相信不少網友是第一次接觸到“重疊結構世界”的概念,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下——
“重疊結構世界”就是:“完整的世界”,由物理性質完全不同的,兩個真實世界重疊組成,其中一個真實世界,人的感官能感覺到,我們可以稱之為“顯性世界”。還有一個真實世界,人的感官無法感覺到,,我們可以稱之為“隐性世界”。
“隐性世界”是“重疊結構世界”的主體,也就是說,在顯性世界中,所有一切事物的主體都在隐性世界中,在顯性世界中所有一切事物變化、發展的動因、動機、動力也都在隐性世界中。
對于“重疊結構世界”的概念,大家千萬不要覺得驚訝,中華傳統文化的甲骨文、易經、儒、釋、道、中醫、功夫都是建立在“重疊結構世界”基礎上的。
上圖,是陰陽八卦圖,就是“重疊結構世界”的示意圖。
那麼,柏拉圖是如何向世人描述“重疊結構世界”的呢?
這就是“山洞隐喻”的作用。柏拉圖借助“山洞隐喻”向世人解釋“重疊結構世界”。
在柏拉圖的“山洞隐喻”中,“山洞中的空間”以及“山洞外的空間”,都屬于隐性世界,而“山洞中的空間”屬于組成“重疊結構世界”的隐性世界部分。
山洞洞壁上,被火炬照亮的部分,就是顯性世界。
“在山洞中的人”,用道家的說法就是“谷神——真正的人”,用佛教唯識學的說法就是“阿賴耶識——第八識”。
這個“真正的人”手上舉着的“木偶”是承載這個“真正的人”的“隐性人體”,而在山洞洞壁上“木偶的投影”是與“隐性人體”重疊存在的“顯性人體”。
柏拉圖的“山洞隐喻”是能夠與莊子的“齊物論”齊名的,在古代知識背景中,對“重疊結構世界”最為完美的描述。
2、柏拉圖的“Idea”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重疊結構世界”中,“完整的人”有三層人體與三層意識層面,普通人隻會使用“最外面一層”與“中間一層”意識層面,這兩層意識層面隻能認識顯性世界。
而“最裡面一層意識層面“卻能在意識空間中感知到一種很獨特的“意識影像”,這種“意識影像”屬于“隐性世界”的投影,也就是說,用“最裡面一層意識層面”看這種“意識影像”,能感知到“顯性世界中的事物”在隐性世界中的主體部分。
王陽明所說的“心外無物、随感而應無物不照”,講的也是用“最裡面一層意識層面”看這種“意識影像”。
柏拉圖“Idea”的詞根是“ide”,“ide”是個動詞,意思是“看”。因此,柏拉圖的“Idea”所表示的意思就是:用“最裡面一層意識層面”看這種“意識影像”。
所以,把柏拉圖“Idea”翻譯成“理念”是不對的,完全淹沒了原有的含義。
二、愛因斯坦的“Imagination”與我們的“想象力”有什麼不同?愛因斯坦對人類的真正價值,并不是他的《相對論》,因為,《相對論》早晚會被後來的新科學(Science)理論所證僞。
但是,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的方法,對于人類來說卻是永恒的。
愛因斯坦以外的科學家,所進行的科學研究,都是從肉眼觀察開始的,比如,牛頓是因為被蘋果砸了頭,就開始觀察物體為什麼向下落,就連最為燒腦的《量子力學》,也是從觀察打鐵爐裡的“燒火棍”開始的。
而愛因斯坦研究的,一個是“最小單位的光”的運動,還有一個是“大光年尺度”的宇宙時空,兩樣東西都無法用肉眼觀察到,一個實在太小、另一個實在太大。
不能用感官進行觀察,愛因斯坦是如何進行研究的呢?
愛因斯坦是在他的“Imagination”中看到的,我們通過愛因斯坦對于他的“Imagination”的論述,就能發現,愛因斯坦是用“最裡面一層意識層面”看“意識影像”這種方式,觀察的“最小單位的光”的運動,以及“大光年尺度”的宇宙時空。
愛因斯坦明顯能體驗到,他的“Imagination”是一種“實在”因素。
三、結語: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階段:柏拉圖的“Idea”,愛因斯坦的“Imagination”在本質上是一回事,都體驗到了用“最裡面一層意識層面”看“意識影像”。
==========================================================
更多内容,請關注:心智玩家,以及專欄《Get高端思考——戰略、創新思維的原理·方法·應用·訓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