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徐州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成效

徐州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成效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9-30 18:55:45

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徐州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成效(奮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1

蘇甯廣場 (本報資料)

徐州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成效(奮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2

徐州高鐵 (本報資料)

近日,國家發改委公布《“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徐州被納入資源型地區和老工業城市重點支持城市。規劃明确支持徐州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國家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壯大裝備與智能制造産業;支持沛縣、銅山區、賈汪區實施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支持徐州經開區、泉山區實施獨立工礦區改造提升工程。

在國家發改委同時發布的《“十四五”支持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中,同樣提及徐州——支持徐州等城市夯實制造業基礎,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增強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能力。

選擇徐州:

典型經驗做法夯實底氣

所謂“省域副中心”,是僅次于省會城市的、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帶動能力的重點城市。一般而言,這樣的城市距離省會有一定距離,對省會及鄰近城市難以輻射的區域将起到引領帶動作用。

成為“省域副中心”,需要具備相當的經濟實力和輻射帶動力。近年來,徐州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振興轉型實踐,推動産業結構、城鄉面貌、生态環境根本性重塑、曆史性改觀,“強富美高”新徐州建設取得豐碩成果,這賦予了徐州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底氣。

上個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對全國20個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的典型經驗做法進行總結、通報表揚。徐州3項經驗做法被納入典型全國推廣,分别為“以産業園區為載體,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推進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因地制宜發展新能源産業”。

徐州始終堅持以産業園區為載體,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作為徐州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徐州經開區堅持構建以工程機械及智能制造世界級地标性産業為主導,以生物醫藥與大健康、新能源、集成電路及ICT三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引領,以人力資源、跨境電商、數字經濟三大新業态為特色,以五大創新中心為驅動的“1335”現代産業體系,園區實力不斷增強,2020年徐州經開區綜合實力躍居國家級開發區第24位、全省第5位。

目前,徐州已有省級以上開發區(含高新區)17個,各縣(市、區)結合實際,規劃布局了相應的開發園區,各類産業園區蓬勃發展也帶來了市場主體繁榮發展。到2020年底,徐州市場主體總量達到了115.8萬戶,位居全省前列。

加速産業轉型的徐州,不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城一谷一區一院”創新平台載體加快建設,深地科學與工程雲龍湖實驗室成功創立、挂牌運營,優質科創資源要素加速集聚。截至目前,徐州高新技術企業超1000家,科技貢獻率達57.2%,累計建成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9家,獲批11家省級雙創示範基地,設立各類創新創業專項資金44億元。

聚焦實體經濟,徐州積極構建以裝備制造、食品及農副産品加工等6個優勢産業為主體,新能源、新材料等6個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先導的“6 6”現代工業産業新體系。今年前三季度,徐州六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同比增長29.8%,占規上工業總産值58.7%,較去年同期提高5.4個百分點。

作為國家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徐州在“十三五”期間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全市經濟總量達到7319.8億元,穩居淮海經濟區首位、全省第6位、長三角地級以上城市第10位,躍居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27位,人均GDP達到8.29萬元。根據規劃,到“十四五”末,徐州GDP将突破1萬億元。

與此同時,我省“十四五”規劃明确提出建設3個都市圈,分别是橫跨蘇皖兩省的南京都市圈、與上海深度融合的蘇錫常都市圈,以及着眼于淮海經濟區的徐州都市圈。在淮海經濟區,徐州對周邊城市的輻射能力越來越強,“十三五”期間全市商貿輻射半徑超過150公裡,中心商圈外地居民消費占比超過30%。

看交通,鄭徐客運專線、徐宿淮鹽鐵路、連徐客運專線先後建成,徐州高鐵運營裡程390公裡,位居全省前列;徐州地鐵1、2、3号線建成運營,地鐵通車運營裡程達64公裡;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一環五射兩縱一聯”總體格局,總裡程達464公裡。

看醫療,徐州擁有三級甲等醫院12家,衛生資源總量位居淮海經濟區20個地級城市首位,醫院門診人數中40%來自省外,“到徐州看病”已成為周邊城市群衆首選。

國家支持:

予以更多資源傾斜和支持

2017年,國務院批複《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2017年修訂),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地位确立;此次在國家規劃中被明确為我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意味着徐州市将獲得更多資源傾斜和支持。

從《“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内容看,針對省域副中心城市,國家将支持優勢産業發展,推動跨區域産業轉移對接、基礎設施互通、生态環保合作,支持多省交界地區共建跨行政區産業園區,打造一批綜合性消費平台,帶動和促進特色消費發展。

聚焦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國家将健全支持示範區高質量發展政策舉措,統籌支持産業結構調整、城市更新改造、綠色低碳轉型,繼續對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老工業基地給予表揚激勵,繼續安排中央預算内投資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培育壯大特色産業園區。

針對接續替代産業培育,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促進關聯産業協同發展,建設全産業鍊平台,加快推進傳統優勢産業技術改造,培育發展裝備與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特色新興産業集群。國家還将支持包括徐州市賈汪區在内的資源枯竭城市(區)創建可持續發展示範市(區),支持包括鼓樓區在内的老工業區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

此外,《“十四五”支持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了《“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要求徐州等被列入示範區建設的城市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加強組織協調,健全工作機制,強化政策協同,加強評估激勵,形成支持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的合力。

《實施方案》支持示範區城市按照“先存量、後增量”的原則,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科學有序推進不同産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調整完善産業用地政策,創新使用方式,探索增加混合産業用地供給;加大對示範區城市編制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的指導和支持力度;支持相關省(區、市)對省域副中心城市适當增加用地指标,賦予更多土地管理權限。

《實施方案》明确,優先支持示範區城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型産業集群、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支持徐州新沂經開區等按規定創建國家級開發區。國家有關部門在區域發展和産業發展政策措施制定、重大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對示範區城市給予積極支持,完善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支持示範區城市優勢産業發展。

此外,國家開發銀行将結合職能定位進一步加大對示範區的投融資支持力度,通過科技創新和基礎研究專項貸款、制造業專項貸款等對示範區城市優勢産業鍊和先進制造業發展給予傾斜支持,對示範區城市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基礎設施、城市更新改造及産業園區建設項目給予優先支持。

自我加壓:

進一步做強實力提升能級

針對以徐州為代表的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實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支持徐州、洛陽、襄陽等城市夯實制造業基礎,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增強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能力。

今年9月召開的徐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确立“建設産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戰略總目标,要求做強城市實力、提升發展能級、增創競争優勢,真正把中心城市的規劃“定位”變成實際“地位”,打造名副其實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實際上,無論是打造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亦或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均離不開做強經濟綜合實力、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正因如此,徐州自加壓力,将“十四五”主要目标定為:到2025年,實體經濟支撐有力、産業發展更加充分——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過1萬億元,工業開票收入過1萬億元;全力打造綜合實力更強、城市魅力彰顯的區域中心,基本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家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城市、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長三角北翼副中心城市。

為此,徐州将牢牢堅守“工業立市、産業強市”戰略,加快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鍊現代化,深入實施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進工業倍增工程,積極構建特色現代産業體系,不斷壯大實體經濟。

緊盯産業基礎和優勢,徐州将做強做優工程機械和智能裝備産業,力争關鍵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實現更大突破,徐工集團進入全球行業前兩名,形成3000億元規模世界級地标性産業集群。聚焦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徐州将推動鋼鐵冶金産業重點發展優鋼特鋼産品,綠色化工産業走高端精細化路線,建築建材産業向新型建材、裝配式建築轉型,食品及農副産品加工産業着重做好優勢農産品精深加工,盤活傳統産業轉型騰退資源,提升産業競争優勢。

圍繞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這一定位,徐州将着力強化創新驅動,建設區域産業科技創新中心。比如,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小升高”計劃和創新型企業倍增計劃,打造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和掌握核心技術的隐形冠軍企業;以創建深地科學與工程雲龍湖實驗室為龍頭,加快細胞治療藥物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科創平台建設,積極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力争新增國家級研發平台5家。

着眼增強承載集聚輻射力,徐州還将深入實施城鄉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進城鄉安居工程,持續放大城市發展優勢:

——科學劃定“三區三線”,構建“東聯、西進、南拓、北改、中優”空間格局;加快構建中心城市、中等城市、重點中心鎮、一般鎮、新型社區五級城鎮體系,提高縣域城鎮化率,形成城鄉融合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完善鐵路、公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構建“米”字形高鐵樞紐;紮實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抓好城市基礎設施補短補軟,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增強城市韌性;推進美麗宜居城市試點建設,全面開展城市“體檢”,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文脈保護,打造縱貫主城區南北的文化軸,彰顯特色文化風貌;創新城市管理方式,提升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啟動編制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規劃,高水平推進徐州都市圈建設,全力推動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抓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堅持主核帶動、毗鄰先行,共建“一小時通勤圈”“一日生活圈”。強化産業發展協作協同,共建區域大市場;推進社會事業共建共享,完善就業、醫療、社保、文旅等銜接機制,共建幸福生活都市圈;深化生态環境聯防聯控,健全跨區域生态治理和環境保護聯動機制,共建美麗新淮海。

大風起兮雲飛揚,新征程上戰鼓催。打造名副其實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徐州正昂首前行。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張濤 嶽旭

編輯: 陳彤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