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松江區滬亭北路的道路中心,坐落着一家釘子戶,駐紮了10年餘久,2017 年 9 月 7 日," 上海最牛釘子屋 "終于搬遷。
遠遠的看去,這條路上車水馬龍,而在道路的中央,有一棟小樓擋道,原來這棟樓就是傳說中的“釘子戶”,十幾年前城市就開始規劃,一直未能和房主達成協議,于是隻好選擇繞道而行,将馬路4車道變成了2車道。
房屋主人已 87 歲
這棟房屋的主人是已經 87 歲高齡的徐先生,他們祖孫四代一家九口人住在二樓和三樓,周邊的裙房則出租給别人。
從2003年到2017年,在這條馬路的中央居住了14年。當然與房主的協商也從未停止,最終的結局令人唏噓,房主張大爺終于妥協,由原來的6套房變成了現在的4套房,并未如願以償。後來這棟樓房也被稱為“上海最牛釘子戶”。
在網上流傳着“上海最牛釘子戶”拆遷獲得了6000多萬的賠款,親戚朋友也常來打電話來詢問到底賠了多少錢,有時還有一些陌生人前來“關心”,于是各有各的說法,有說賠了3000萬的,有說賠了4000萬的,也有人嘲諷道:“摒了10幾年,最後不是一分錢沒拿到”。
這戶 " 最牛釘子屋 " 是怎麼形成的?十多年前,随着大批房地産項目入駐,再加上價錢相對市區便宜不少,位于郊區的九亭鎮吸引了大量人口。人和車越來越多,馬路就顯得越來越窄了,路面也破損不堪,下雨後積水能達十多厘米深。九亭當地人把滬亭北路稱作是一條被 " 拖拉機軋出來的馬路 "。
據媒體報道,滬亭北路拓寬工程在 2008 年 10 月前有了方案,但由于動遷工程浩大,完工日期一推再推。" 滞留戶 " 從最初的 10 多戶慢慢減少為 4 戶,2009 年 7 月份僅剩 2 戶,一直到 2011 年 1 月僅剩下 1 戶不肯搬遷。
最後的這一戶便是徐先生一家。他們因為家庭人口衆多,訴求多而與動遷部門僵持不下,始終沒有達成動遷協議。協商拆遷沒結果,最終滬亭北路的拓寬工程隻能繞過徐家的房子完成了通車。
徐先生的女婿張先生說:" 早在 2003 年 9 月 19 日,我們就收到了政府的動遷通知書,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整整 14 年。" 眼看着這裡從鄉村小道變成柏油大馬路,周邊的老鄰居一戶戶搬走,一輛輛急速行駛的汽車從自家門前飛馳而過,徐家人的這 14 年過得 " 不舒服 "。
" 滬亭北路原是四車道的大馬路,因為我們家這棟房子橫在當中,硬生生被截成了兩車道,來往車輛的司機常常因視覺上看不清楚造成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 張先生就親眼目睹過至少 3 起嚴重的交通事故," 出租車開着開着直接撞上了水泥樁子。"
" 那時馬路還沒完全修好,地面路基不平,凹槽處蓋一塊鐵闆,讓車子能夠順利通過。可是,每當車子輪胎軋過鐵闆,在屋裡的我們不僅感覺到地面在抖動,還有那震耳欲聾的聲音,吵得人心神不甯。" 張先生回憶說。
八次面對面約談
在馬路中間的破舊房屋,不僅影響城市美觀,對交通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2016 年 9 月,九裡亭街道成立動遷辦,主動與徐先生一家上門對接,兩名負責人與他們進行了八次面對面的約談,十多次電話溝通,經常保持聯系,宣傳動遷政策,分析形勢。街道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也上門聽取訴求。在一次次的溝通談話中,徐先生一家與動遷辦主任陸輝和副主任徐民強從陌生到熟悉,漸漸地建立了良好的關系。
今年 8 月 19 日,兩名負責人用了兩個多小時與徐先生一家溝通交流,客觀分析協議動遷與依法征收的利弊關系,勸解他們以一個積極的心态面對動遷,認識築路和保持道路暢通對廣大居民帶來的生活便利,徐先生一家人最終願意配合政府動遷。
陸輝透露,約談過程中,雖然有争議,但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徐先生一家人看到了動遷辦一直以來的耐心和對他們的尊重,因而願意配合政府協議動遷。
老張在記者面前道起了自己的苦水,确實一些人說得沒錯,他們最後沒有拿到錢,其實早在2011年的時候,老張自己就同意搬遷,但是因為家庭是四世同堂,人口太多,在這件事情上産生了分歧。
最終,街道拆遷辦主任陸輝與老張進行了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溝通,為老張家權衡了拆遷與不拆的利弊,最後才達成了共識,給予老張家大中小三套動遷房,還有一套安置房給老張已婚的女兒,加起來一共四套房子,老張最開始堅持賠償6套房子,常年的堅持最終也沒能實現。
(圖文來源網絡 侵權即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