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蘋果制造代工廠的發展

蘋果制造代工廠的發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7:55:43

在生意場上,任何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都不能被忽視。因為你不知道它在什麼時候就爆發,成為一個人或一個企業暴富的缺口。譬如在手機配件領域,前有藍思科技靠着手機玻璃面闆做到了千億市值,成就了一個中國女首富,後有安克創新憑借着幾十塊錢的充電頭實現年營收破百億,成功上市。

蘋果制造代工廠的發展(福建小夥從貼牌起家)1

現如今又有一家從貼牌起家,靠着一條數據線年入34億的企業出現了。它就是來自深圳的綠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為一匹從競争激烈的3C數碼配件市場跑出來的黑馬,綠聯科技是如何從貼牌起家做到如今估值57億的企業呢?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它的創始人,一個福建80後小夥。

01

門外漢闖進數碼配件市場

2007年,來自福建莆田的80後小夥張清森從仰恩大學的金融專業畢業了。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他孤身一人來到了深圳,并成功地進入一家港資企業當外貿業務員。

蘋果制造代工廠的發展(福建小夥從貼牌起家)2

剛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張清森倒是老實地在企業兢兢業業工作了2年,也憑借着自己的努力積攢下了幾十萬的積蓄。可每個打工人的内心裡都住着一個老闆,張清森也不例外。

在深圳這座城市裡,他不僅接觸到了金融方面的知識,也看到了電子産業的興盛。本就有創業想法的張清森,一看這個行業大有可為,愣是毫不猶豫地辭掉了自己的工作,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由于一開始沒有多少資金和資源,張清森也不貪心。他始終秉持着的初衷就是入局小,格局大、容易上手。從不起眼、精确的小切口進入,獲得的生存幾率也比較大。

蘋果制造代工廠的發展(福建小夥從貼牌起家)3

于是在創業之初,張清森選擇了從貼牌代工和出口做起,慢慢積累資本。直到2011年,随着電視高清線在國内市場火爆後,張清森趁機抓住了機會,開啟了綠聯的輝煌之路。

當時雖說高清線因着高清電視的迅速發展而激發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可在市場上售賣的高清線基本都是出口國外剩下的尾貨。它的标準是按照國外市場需求的1.8米來設計制作的,這并不是很符合國内市場的需求。

正是注意到了這點,張清森就帶領着團隊對高清線進行了改造,制作出了不同長度的高清線,滿足了不同家庭的需求。而靠着這個小改造,張清森在線上開出的綠聯天貓數碼店的生意也得到了很好的反饋。

蘋果制造代工廠的發展(福建小夥從貼牌起家)4

這無疑給了張清森更大的信心,使得他在數據線這條路上越走越遠。2012年,綠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02

借勢蘋果、華為,小米都跟風

在華強北這個電子産品的聚集地,競争壓力大,但同時機會也多。自從在數據線上吃到紅利後,張清森就将注意力聚焦到了各種配件品類上。特别是2011随着智能手機的普及後,它的周邊産品陸續也受到了關注。

蘋果制造代工廠的發展(福建小夥從貼牌起家)5

張清森也借機推出了排插 USB充電口,讓很多找不到充電口的消費者得到了便利,口碑一下子就傳播了出去。甚至在後面,這個創新還引來了小米的跟風。

但同時這也意味着在市場上,綠聯面臨的競争壓力成倍增加了。為了不被後來者追上,困于一席之地,綠聯除了在國内市場穩紮穩打,也開始發力國外線上市場。

當然在布局國内外市場的時候,張清森也不是盲幹的。他憑借着綠聯在行業内取得的領先優勢,瞅準機會分别于2014年和2018年成功拿下了蘋果的MFi(專供iPhone、iPad、iPod等産品使用)認證、華為的DFH(Design for HuaWei)認證,為兩家企業生産周邊産品。

蘋果制造代工廠的發展(福建小夥從貼牌起家)6

有了這兩家實力雄厚的企業的訂單,綠聯的業務基本就不愁了。畢竟俗話說得好,背靠大樹好乘涼。而事實也證明了,綠聯科技的經營狀況是一年比一年好。

2013年,綠聯科技的營業額有6000萬;2015年前後就達到了2億;自進入2019年開始更是不得了,它過去3年的營收分别為20.45億元、27.38億元和34.46億元,合起來已經超過80億。

綠聯科技這樣的成績就連高瓴資本看了都心動不已,以至于在綠聯科技IPO前夕,一連兩次投資了5.5億元成綠聯科技大股東。

蘋果制造代工廠的發展(福建小夥從貼牌起家)7

自此,綠聯科技的估值也達到了57億。一旦綠聯科技成功上市,張清森這個年僅39歲的福建小夥也将搖身一變成為新晉富豪。

03

繁榮下的隐憂

當然在綠聯科技看似一片繁榮的景象下,它也有存在的隐憂。綠聯科技能夠做大做強,一開始靠的就是它的“平替屬性”。在産品競争上,它沒有自己的核心競争力。

一旦市面上出現了質量不比綠聯差,價格更加優惠的産品,綠聯科技就沒有了競争優勢。

蘋果制造代工廠的發展(福建小夥從貼牌起家)8

另外就是綠聯科技的業務很大部分都依賴于線上銷售,可随着電商紅利的過去,平台服務成本随之增加,綠聯科技的運營成本自然也跟着上漲。雖然每年的營收看着是在呈正增長,但淨利潤卻是下滑的。

因此在看似風光的表面下,綠聯科技所面臨的壓力還是很大的。過去綠聯科技可以靠着貼牌代工起家,但在未來卻要不止于代工。

還想看更多名人企事?曾被稱為空調界的價格屠夫,銷量超格力僅次美的,如今遭遇滑鐵盧 空調品牌前十排名:格力第2,榜首兩次入選“世界名牌”國内紙巾品牌前十排名:第一名年營收超百億,卻不及第三名崛起的方便面巨頭:年營收突破200億超越統一,僅次康師傅奶茶大王:曾連續8年穩居市場第一,如今卻半年虧損上億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