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河南裝備制造企業發展戰略要點

河南裝備制造企業發展戰略要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20:49:45

河南裝備制造企業發展戰略要點?作者:闫麗霞(中原工學院教授),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河南裝備制造企業發展戰略要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河南裝備制造企業發展戰略要點(着力推進河南省傳統裝備制造高端化)1

河南裝備制造企業發展戰略要點

作者:闫麗霞(中原工學院教授)

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推進傳統裝備制造高端化、智能化是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河南省裝備制造業先天基礎較好,具有一定的優勢,目前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重要階段。

一、河南省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及成效

統計顯示:河南省全省工業增加值從2016年的1.55萬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1.88萬億元,規模總量穩居全國第5位、中西部地區第1位。智能終端、新能源客車、盾構裝備、超硬材料等主要産品産量位居全國前列,裝備制造作為河南的傳統優勢産業,電氣裝備、農機裝備、礦山機械、盾構裝備、起重機械是5大優勢領域。裝備制造業基礎雄厚,具有良好的産業基礎,在河南工業中占到了半壁江山的比重,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裝備制造業發展方向明确

近年來,河南省相繼編制了一系列裝備制造轉型升級規劃和方案,繼《中國制造2025河南行動綱要》《河南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7―2020年)》等文件之後,河南省政府2021年12月印發了《河南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2年,省政府辦公廳又印發了三個《行動方案》,即:《河南省加快傳統産業提質發展行動方案》《河南省加快新興産業重點培育行動方案》和《河南省加快未來産業謀篇布局行動方案》。一系列文件的出台,進一步明确了河南省推動傳統裝備向成套化、低碳化、智能化轉變,加大傳統裝備的智能化研發力度,推動大型化、智能化、服務化、國際化轉型,打造一批“大國重器”的發展方向和具體實施方案。

(二)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國内行業龍頭企業

河南省裝備制造門類齊全,在工業經濟中占比高,擁有宇通客車、中信重工、河南中航光電、新航集團、許繼集團、一拖集團、中鐵盾構、森源電氣等衆多在國際國内市場具有較強競争力的行業龍頭企業。部分企業的高端化、智能化轉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優勢,發現新的業務價值點,衍生出全新的業務和商業模式,已經從最初的探索嘗試階段發展到智能化驅動運營階段甚至成長為國内行業頭部企業。如中信重工,堅持傳統動能和新動能雙輪驅動,打造“5 1”産業闆塊。确立了“核心制造 綜合服務”的新型商業模式,從單純“賣産品”向“綜合服務商”轉變,實現了由主機供應商向成套服務商的轉型。安鋼集團,不僅在鋼鐵行業樹立起綠色發展的新标杆,還通過科技治污,發展綠色新産業,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鄭煤機發力智能制造,成長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礦綜采裝備研發制造企業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長垣的起重機械産業是全國最大的起重機生産基地,集群發展的成功範例。中鐵裝備也實現了由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再到服務型制造業的轉型。

(三)創新中心、标杆企業建設取得一定成效

河南省陸續組建的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制造業創新中心、産業研究院為傳統裝備制造轉型提供了平台支撐。截至2021年,河南省成功創建國家級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培育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9個,創建國家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8家、省級97家,創建全國質量标杆企業15個、省級167個,創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23家、專精特新企業92家,建成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4個、省級44個。建成智能工廠和智能車間571個,創建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服務型制造、信息消費等國家級試點示範62個,建成工業互聯網平台25個,推動企業上雲10萬餘家,數字經濟規模達1.25萬億元,兩化融合發展指數水平達52.3,鄭州入選國家綜合型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15個、綠色園區10個。

(四)持續開展交流合作,發展規模逐步壯大

河南省持續深化區域合作、部省合作、産學研合作、産融合作,成功舉辦中國(鄭州)産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豫滬産業合作對接活動、兩岸智能裝備制造鄭州論壇,建立了京津豫、豫閩、豫粵定向合作機制。先後承接億元以上重點項目3422個、實際到位省外資金1.2萬億元,大批優質項目落戶河南,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産業發展規模逐步壯大,在全省出現了一批優勢産業和骨幹型企業。

二、河南省傳統裝備制造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存在問題

河南省裝備制造領域雖然擁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總體還存在政策、企業結構形态、企業創新、認識等方面的問題制約其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

(一)相關政策不夠細化,對中小裝備制造企業扶持不夠

雖然河南省相繼出台了多項鼓勵裝備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發展的政策措施,但是傳統裝備制造企業轉型中投入大,行業、企業間數字化能力、智能化需求差異較大,業務場景複雜,行業分散,突出行業特點的政策支持重點不夠突出,具體措施還不夠細化,未體現企業在不同階段對智能制造各核心環節的主要訴求。同時,目前出台的鼓勵政策中對中小裝備制造企業的支持力度尤其是關鍵的财政補貼、融資擔保和稅收還不夠;相關的智能制造生産模式提供的指導與幫扶不足;有針對性地支持面向中小企業智能化的服務和實驗平台建設的政策還較少。

(二)大型骨幹裝備制造企業未發揮頭部效應,缺乏國際競争力

從河南省裝備制造業整體看,大型骨幹企業不多,産業規模小,盡管近年來湧現出鄭州宇通重工、中信重工、中鐵工程裝備、洛陽一拖等一批大型智能裝備制造企業,但是在全國與浙江、廣東等發達省份的企業比差距較大,還不能發揮頭部示範引領效應,沒有形成周圍輻射效應,也沒有有效帶動上下遊産業鍊配套企業的發展,關鍵技術、智能制造裝備核心零部件等很多還基本依賴進口,已有的核心技術在國際上也缺乏一定的競争力,與世界一流水平差距依然較大,缺乏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骨幹企業。

(三)企業對智能化認識不到位,轉型信心不足

經走訪,裝備制造企業雖然意識到智能化技術的重要性,但是對智能化轉型較多依然處于智能生産層面,即對硬件智能設備的購買使用、建設數字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認識層面,如注重購買數控設備、儀表、電器等,尚未形成全面系統及明确的高端化、智能化戰略和創新機制,頂層設計缺乏。同時,企業對智能化改造投入及後期效益缺乏信心。河南省近年來雖然加大了對裝備制造業智能化、高端化發展的支持,但是傳統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所面臨的高端人才、資金等問題的制約仍然十分突出。對人才要求高,資金投入常常以億甚至百億計,投資回報周期較長,一般需要5-10年甚至更長時間,尤其是在疫情以及國内外複雜環境影響下市場的不确定性加大,大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規模、實力不足,對轉型升級缺乏信心。

(四)創新資源分散,多層次金融、人才支持體系沒有形成

一是河南省裝備制造業的創新資源分别來自于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以及民間社會,這些資源包括人力、财力等都很分散,未形成合力。未形成智能制造對裝備制造業帶來的産業技術創新效應、融合效應、協同效應,成為河南省傳統裝備制造生産效率、産品附加值低,“兩化”融合度低,不同産業之間很難形成協同合作、資源共享的一個重要原因。二是河南金融多層次支持實體經濟的體系沒有形成,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多年來沒有得到有效破解。河南本土缺少創投、風投這些有能力承受風險的資本的支撐,河南引進的創投資本也不夠多,裝備制造業的投研周期長、資金投入大,強烈需求的中長期貸款和科研技術貸款銀行不能滿足,“短貸長用”現象較為普遍,擡升了企業的“轉貸”“倒貸”成本。由于得不到基金的支持,許多先進制造業的大型投資項目不能在河南落地,不少企業的技術改造不得不推遲或擱淺。三是人力資本制約智能化改造實施,專業性的技能型人才缺口更大。具有先進智能制造産品、裝備和技術研發能力和具有服務企業實戰經驗,能對河南省産業布局認識清晰、眼界開闊的高層次領軍人才匮乏,既熟悉信息技術又對掌握企業專業知識的複合型技術人才不足。

三、河南省傳統裝備制造高端化、智能化轉型路徑

筆者認為,河南傳統裝備制造高端化、智能化轉型主要有以下路徑:

(一)構建傳統裝備制造産業鍊的提升與融合體系

實施産業鍊提升工程,強化關鍵技術、材料、零部件、整機、後端服務全鍊條的培育與提升,推動傳統裝備制造業拉長産業鍊、提升價值鍊,形成以精深加工、高端與終端産品制造、服務化為代表的優勢産業鍊。要圍繞産業鍊部署創新鍊,鍊接供應鍊,考慮要素鍊的配置,完善制度鍊,促進産業鍊與創新鍊、供應鍊、要素鍊、制度鍊的配套融合體系。發揮糧食生産與加工大省的綜合優勢,推動傳統農機裝備向智能大馬力拖拉機、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作業裝備、設施農業裝備、低碳保質糧油産品幹燥裝備等的産業鍊提升。推動采礦、礦物加工、礦物輸送裝備向成套化、低碳化、智能化轉變,發展“設計 生産 施工 運維 服務”的礦山裝備産業鍊。加快傳統裝備制造由生産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鞏固提升電氣裝備、農機裝備、礦山機械、盾構裝備和起重機械等5大領域優勢。

圍繞産業鍊龍頭企業,出台相關政策,支持龍頭企業在産業鍊的示範引領以及上下遊資源掌控能力,加快補鍊延鍊強鍊,發揮在産業鍊的輻射效應。梳理重點産業鍊供應鍊等的“白名單”,強化要素保障,提高本地化要素配套水平,實現豫産豫銷、豫材豫用。通過召開行業協調會、企業供需對接會,促進信息聯通、訂單共享、産能對接、高效協作等舉措,在推行産業鍊鍊長、盟會會長制的同時,完善鍊主鍊核的制度方案,注重落地,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形成以萬億級産業為引領、千億級産業為骨幹、未來産業為先導的現代産業體系。

(二)夯實工業互聯網基礎,數字化賦能傳統裝備制造

一是強化工業互聯網作為關鍵新型基礎設施的作用,把工業互聯網作為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抓手,加快覆蓋裝備制造業重點行業、優勢集群的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建設,把基礎性通用型工業互聯網平台做強做優,把特色性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台做專做精,建設可靠、靈活、安全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

二是建立智能企業公共服務,扶持培育專業化的第三方制造智能化服務商,出台相應政策,鼓勵支持裝備制造配套服務商、大型裝備制造企業内部的信息技術部門、互聯網信息技術企業這三類企業轉型智能服務商。

三是以“兩化”融合為主線,推動傳統裝備制造業融合大數據、雲計算、AI、區塊鍊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開展生産方式智造、産業形态再造、商業模式改造、高端價值鍊創造,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改造升級。通過整合信息流提升資源的使用、管控效率,推進柔性化生産制造,助力改變裝備制造行業當前靠資源投入來獲取增長的發展方式。

(三)完善多渠道、多元化的财政科技投入制度

河南省要堅持以強鍊、延鍊、補鍊為标準招商引資,通過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放寬貸款融資條件、實行利率優惠、實施貸款貼息等舉措加大對裝備制造業科技創新的融資支持力度。要減少對銀行信貸的依賴,大量吸引創新風險資本和天使創投,扶持、壯大一批風險投資機構,引導風險投資參與裝備制造業發展,政府要将裝備制造的投資重點轉向高端裝備制造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所需裝備的研發及制造,如綠色新興裝備制造企業,對“卡脖子”技術重點專項扶持,設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為有發展前景的中小裝備制造企業提供改善性銀行貸款,支持企業通過改革的辦法融資,建立政、産、學、研一體化的社會化多元投入機制,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四)加大對龍頭企業的培育,扶持中小企業晉檔升級

圍繞河南省傳統裝備制造業的優勢和強項,按照全球化和專業化生産的思路,大力培育一批在國内、國際上有競争力的頭部企業和一大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集群,形成“上接天下接地”的良好企業形态結構。

一是要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創新轉型、兼并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構建本地産業鍊生态體系,要以通用設備制造業及專用設備制造業為重點,如冶金礦山大型成套設備、工程機械及軌道設備、新興能源和環保裝備等,集中優質資源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裝備,推出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品牌。龍頭企業要加快各項技術的綜合集成,聚焦全環節智能化升級,打造企業自身智能制造平台,縮小與國外先進企業的差距,實現工業銷售的C2M商業模式轉型。

二是要推進中小企業晉檔升級。持續開展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程,推進中小企業晉檔升級,鼓勵本地中小裝備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發展道路,在某一方面形成技術領先優勢,成為行業的隐形冠軍。在河南省“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了“打造一批補強産業基礎和産業鍊短闆的冠軍企業”,在提升河南制造業“硬脊梁”以及越來越多的省份、城市已加入制造業“單項冠軍”的角逐的背景下,河南省要集合智能制造産業集群制定單項冠軍培育計劃,從财稅支持、金融服務、創新能力、育才引才等方面制定具體舉措,将更多企業按照“智能化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的成長路徑不斷培養,成為單項冠軍的聚集地,助力河南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五)促進創新資源、創新能力整合體系的建立

當下河南的創新資源、創新能力需要整合進行優勢再造,實現産學研一體化。讓各種資源服務、支持傳統裝備制造企業的創新,形成合力。一是積極探索企業、政府、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的整合,集聚優勢資源,探索建立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由政府協調整合各中心及平台的研發資源優勢,形成産學研協同創新聯盟,實現1 1>2的協同效應。可以參照龍門實驗室模式,由河南科技大學、鄭州大學牽頭,聯合省内18家科研院所、國家重點實驗室與龍頭企業共同組建。在鄭州、洛陽、新鄉、安陽等每個裝備制造集聚地建設至少一個河南省乃至全國的标志性創新平台,成為新材料與智能裝備領域的高端人才集聚地、原始創新策源地、傳統産業煥新地、新興産業孵化地、未來産業發源地,進而可以支撐萬億級産業集群。

二是整合省内外先進技術創新人才,參照發達地區的做法,推進内部調動和外部引才聯動,内外并舉組建複合型創新人才隊伍。從企業内部來說,通過交流合作、學習培訓等渠道自主培養、提升内部人員的智能化技術水平是較可靠的路徑。從外部來看,做好人才引進工作,可成立河南智能制造人才基地,用體制、機制、政策等各種優惠條件靈活引進全國甚至全世界智能制造的技術型人才。鼓勵本地裝備制造企業或智能化實施企業跨市、跨省進行合作,組織發展較好的省份高層次技術和管理人才對口支持河南省裝備制造企業發展,建立跨省份勞務輸出對接機制。鼓勵有實力的頭部企業建設研究院,作為企業甚至行業技術人才培訓基地以及研究、孵化、輻射及服務基地。

(六)細化政策,加強支持中小企業

在總體、全局、長期規劃的基礎上,需要分行業、分企業、分階段明确任務、有重點地出台有針對性的、行業特征明顯的細化支持政策。按照國民經濟行業中裝備制造業的八大行業,制定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四個裝備制造行業的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方案,細化行業金融、稅收、人才等的相關支持政策。根據龍頭企業、“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一般中小企業的分類和需求制定分企業類别的相關細化政策。根據企業初期、發展期、全面實現期的不同階段對智能制造各核心環節的主要訴求,有差異化地制定相應細化政策和清晰的發展路線圖。重點關注傳統的中小裝備制造企業利潤下降,訂單減少,成本不斷攀升,融資難、融資貴,人才匮乏,面臨生存危機等現狀,制定專門的中小裝備制造企業扶持政策,為其進行纾難解困,助力其智能化轉型。

(本文為河南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2400410162)研究成果。)

來源: 光明網-學術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