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孩子說你不應該怎麼辦

孩子說你不應該怎麼辦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1-16 15:00:39

孩子說你不應該怎麼辦(孩子叫不動是因為他把你當朋友)1

為什麼小孩講不聽、叫不動?每次都要催得火冒三丈、棍子拿出來了才做?快來看看孩子是不是有苦難言的原因!

小孩在幼兒園階段,生活幾乎沒什麼壓力,每天隻知道吃、玩、睡,開開心心地過一天。但等進入小學、每天都有作業壓力後,「被催促」的次數大增,爸媽不僅要催促他洗澡、睡覺,現在還要三不五時問他「作業寫了沒?」、「聯絡簿拿出來給我簽!」、「明天書包整理好了沒?」

有的孩子可能叫一下就會動作,但有的孩子卻讓爸媽催到火冒三丈!每天隻要一叫小孩做事,家裡氣氛肯定會烏煙瘴氣。對此,兒童專注力中心的童童老師在新書中便解釋了孩子「叫不動」的行為。

為什麼孩子叫不動

孩子說你不應該怎麼辦(孩子叫不動是因為他把你當朋友)2

通常4歲以下的孩子還沒有團體生活的意識,無法理解「遵守生活規範、約束自己行為」是什麼意思,就很有可能發生「隻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情況,而且最容易好發的年齡更是在3歲半~4歲半的孩子身上。

對這樣年紀的孩子,童童老師建議家長「建立結構化的情境」,讓孩子知道有些時刻(情境)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而且要制定規則,像是明确地告訴孩子「吃完飯才能玩遊戲」,或是「做完功課才能看電視」。

為什麼孩子叫不動

孩子說你不應該怎麼辦(孩子叫不動是因為他把你當朋友)3

具有「亞斯伯格特質」的孩子,他們對「想要做」的事情執念會更深,給人一種我行我素、不受控的固執。但對有亞斯伯格特質的孩子而言,是因為他們對「社交信息」的察覺較不敏感,像是他們無法解讀他人的情緒、肢體動作的改變、表情變化……等等,因此他們無法感覺到大人生氣的情緒,不會因為「爸爸媽媽已經生氣了」而有「我要趕快去做」的行為改變。

即使如此,有亞斯伯格特質的孩子卻非常注重「規則」。因此大人隻要将事情的執行與分配建立成簡單的規則,并将孩子最想要的事情排在後面當作獎勵,孩子就比較能夠按照規則來完成任務。

為什麼孩子叫不動

孩子說你不應該怎麼辦(孩子叫不動是因為他把你當朋友)4

不曉得大人有沒有發現,有時候小孩叫不動是針對人的!爸爸叫,小孩不理;但媽媽隻要眼睛一瞪小孩就立馬動作。童童老師将這種情境歸納在「執行者的規則不明确」以及「權力結構的影響」!

規則不明确,小孩就會鑽漏洞、或是吵鬧,因為過往大人都會因為小孩鬧一下、哭一下就放棄。為了避免此狀況,大人必須在事件發生前就跟孩子讨論好明确的規則,而且要盡量具體一點,免得太過抽象、大人小孩的認知不同引起誤會,像是「整理房間」就很模糊,怎樣叫整理房間、整理好的定義是什麼?這時候大人可以換個說法「把玩具放進箱子、地上不要有東西」,就明确很多。

最後,如果事情還是進行得不順利,可以在不影響規則前提的狀況下,提供解決辦法,像是「給出選擇權」、「提出替代方案」。例如:「玩最後一次溜滑梯,我們就回家」,但如果小孩還是繼續玩,你可以給出選擇:「你如果不回家,明天就不能來玩,或者你現在一起回家,明天再來玩」;或是提出替代方案:「你可以現在跟我一起回家,然後玩你最喜歡的玩具!」

為什麼孩子叫不動

孩子說你不應該怎麼辦(孩子叫不動是因為他把你當朋友)5

小孩針對特定對象的不聽話,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剛剛上述提到的「權力結構」,直白一點就是:「誰是家裡的老大就聽誰的!」例如爸爸在小孩的心理比較像是朋友關系,就可能容易叫不動小孩。

遇到這樣的狀況,被小孩「輕視」的大人也不用傷心,你反而可以利用自己身份的優勢,換個說法讓孩子更樂于做我們要求他的事。像是:「我們一起去洗澡吧」而非「你現在趕快去洗澡」、「你現在還不寫作業,要耗到什麼時候!」改成「這次作業很多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為什麼孩子叫不動負面經驗

孩子說你不應該怎麼辦(孩子叫不動是因為他把你當朋友)6

最後一種狀況,既不是針對「事件」、也不是針對「人」,他就是不想做那件事,例如功課通通都做完了,但就是不肯碰數學習作、或是不肯幫忙洗碗!這就有可能是因為過去可能有過負面經驗,導緻他們不敢再碰觸。例如因為數學一直不會,被大人羞辱、批評過;或是洗碗打破碗,被大人痛打一頓。

首先大人要做的就是避免說氣話,而且協助孩子修正錯誤,用正面的方式告訴他完成了什麼事情、做得很棒,再告訴他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一昧地将焦點放在他做不好的地方;再來就是要給孩子「無條件被愛、被接納」的安全感,小孩會漸漸敞開心房,願意嘗試、學習,因為他知道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有人會愛他、接納他。

或許在真正執行上還是很困難,但如果我們知道孩子叫不動的原因以及解決辦法,相信大人的挫折感就不會那麼重、對小孩也能有更多同理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