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阿拉伯語:حلال),阿拉伯語原意為“合法的”,指符合宗教教法的。清真食品不僅僅是指不吃豬肉驢肉的問題,即使是雞肉羊肉牛肉,宰殺時沒有誦經,以真主之名宰殺,都不能算作清真。
| 宰牲節 |
中國清真飲食主要分清真菜和小吃兩部分,清真菜經過唐、元、明、清至近代數百年的發展,成為中國菜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國解放後,特别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清真飲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發掘、創新、引進了一大批清真菜肴和小吃。清真小吃成了國賓宴席,打入了國際餐飲市場,穆斯林廚師頻頻出國主廚,充分展示中國穆斯林廚師的實力和中國清真飲食的魅力。
西安清真菜過去不講究湯水,調味偏重,用芡過多。到此時則吸收了一些山東及江南烹調的基本方法,用牛肉和雞鴨吊湯,力求原汁原味,純正不膻。口味的濃厚清淡,因菜而異,形成了西安清真菜的特殊風味。
清真小吃則以西北為主,尤以西安、蘭州、銀川、西甯等最為有名。新疆各地維族清真小吃也以别緻的異域風味備受喜愛。
西安的清真飲食,仍以坊上人經營的小吃最為豐富,在全國也是久負盛名。西安坊上人擅長清真小吃制作,他們較為完整的保留了傳統清真飲食風味,且以用料考究,制作精良,甜鹹辣葷素搭配,品種衆多,為全國清真小吃之冠。無論是清晨的早餐,還是燈火闌珊時的晚飯,清真小吃都是人們追捧的對象。
曾經問過一些西安的朋友,如果給西安的清真小吃排一個名次,前十名都有哪些?很多朋友說上五六種就再排不下去了,因為對于吃貨來說真的太難了!那麼西安清真小吃究竟有多少呢?是不是真的一天吃三種,一個月不重樣?(PS:排名不分先後)
NO.1 水盆羊肉
西安穆斯林有一種特色美食羊肉湯,從唐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居住在長安的穆斯林即開始食用,一直吃到今天。年年清真寺過聖紀,或家裡過節也都吃,這種羊肉湯叫“麥熱麥”(隻能用西安回族方言讀,用普通話讀,即使西安穆斯林也不知道你讀的什麼),有其音,無其字。明清年間,有穆斯林餐飲商人由于經營的需要,便起了一個通俗的名字“水盆羊肉”。但時至今日,但凡在宗教活動上,人們還是稱其為“麥熱麥”。
NO.2 羊肉泡馍
後來,阿拉伯穆斯林來到了中國長安,帶了阿拉伯美食“麥熱蓋”和“賽勒德”。經過一千多的曆史延續,麥熱蓋變成了水盆羊肉和麥熱麥,賽勒德變成了羊肉泡馍。無論名稱如何變化,穆斯林對這兩種美食的喜愛沒有變成,其實,細想起來,這是穆斯林在追尋穆聖的一種生活方式,也就是一種遜乃。
NO.3 酸湯水餃
水餃,幾乎全國各地都有,這是一種典型的漢族小吃。但是這種餃子一旦到了西安穆斯林手中,就能翻出一個花樣,變成酸湯餃子,名聲大振,成為西安穆斯林最拿手的品種之一。
NO.4 烤肉
再比如羊肉串,西安的羊肉串經過改進後,加了一道工序,在肉串上刷麻辣醬,甚至要不要孜然已不重要。新疆做為羊肉串的故鄉,可能會對這種現象不理解,但西安人愛吃的就是那個味。
NO.5 麻醬釀皮
在西安回民中,釀皮的吃法卻與衆不同,它除了放醋、鹽、味素、辣椒油外,還要放芝麻醬,吃來又别有風味,所以在西安,人們又把回民的這種涼皮叫做麻醬涼皮。
NO.6 肉丸胡辣湯
回民傳統燴菜上加以改進,屏棄了酸味,改用西北人更适應的鹹味來映襯羊肉湯、牛肉湯的香味。煮牛羊肉那可是回民的傳統項目,調料的豐富和火候的把握自不待言。
NO.7 小酥肉
小酥肉原是河南穆斯林的一款清真名食,他們承辦喜慶宴席時,大多都有這款菜。 八十年代中期,西安穆斯林将這款菜引入回坊,改進了其制作工藝,成為一款大衆化小吃。
NO.8 灌湯蒸餃
沿用了灌湯蒸餃的做法,牛肋條肉取代豬五花肉,關鍵是用料及味道的把控。
NO.9 粉蒸肉
其他地方的粉蒸肉大都是米粉和豬肉制成。然而西安坊上的不單是用牛肉,而且還用的是面粉。這一點估計是走遍全國獨一份吧。
NO.10 麻乃混沌
麻乃——聖經名。不同于街頭常見的擔子馄饨、沙縣馄饨、大飯店裡的上海大馄饨,牛骨頭 牛油熬制的混沌湯是一絕,荞面皮,牛肉餡兒。
NO.11 牛奶蛋花醪糟
和牛奶一起煮,煮開了後加打勻的雞蛋進去攪成蛋花煮沸,然後舀進放好花生、葡萄幹、糖的碗裡,最後在面上撒上芝麻。沒有牛奶和雞蛋的腥味,醪糟因為煮過的緣故酒味也很淡,葡萄幹味甘、花生和芝麻提香。
NO.12 金線油塔
相傳始于唐代,原名"油塌",清代時有了改進。油塔蒸好下籠食用時,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盤裡,佐以蔥節、甜面醬等,别有風味。
NO.13 酸菜炒米
酸菜炒米以牛肉為主要材料,烹饪的做法炒菜為主。米飯可以與肉絲、蔬菜、雞蛋等搭配,但最常見也是最招牌的是用酸菜肉絲炒制,即為俗稱的“酸菜炒米”。
NO.14 牛骨髓油茶
穆斯林兄弟們創制的特色食品,原料來自于新鮮的牛骨髓,經過清洗煉制形成純淨的牛骨髓油(可比普通的牛油高檔許多哦!)主料是熟面粉,輔料則要根據口味添加,鹹味的加入精鹽、花椒粉,甜味的則加入白砂糖、蜂蜜、麥芽糖、南桂花,兩種味道都少不了要摻入适量的熟芝麻、花生仁、核桃仁、瓜子仁、杏仁等來做香口。
NO.15 馕
馕在新疆的曆史十分悠久,一般認為馕是從中西亞傳入我國的,需要強調的是,隻有在烤坑中烤制出來的才叫馕,反之,即使形狀類似,也不能稱為"馕",它是有特指的。如今的馕在花色品種和質量上都比過去有很大的提高和改進。
NO.16 香辣羊蹄
香辣羊蹄作為一種清真風味小吃,在坊上有很多攤點賣,品嘗胡辣羊蹄時,一般手執而食,尤在夏秋季節,吃着香辣羊蹄喝着啤酒。
NO.17 炒涼粉
炒涼粉在西安的幾條清真飲食街,四季都有經營者。滑軟爽口,鮮香誘人,尤為女孩子喜食。
NO.18 鹵汁涼粉
打鹵汁和涼粉一起吃的叫鹵汁涼粉,最初出處據說是陝西省長安縣。夏季炎熱正趕上農忙季節,農民無暇做飯,熱飯吃起來又占用時間,打一鍋鹵,切一點涼粉,佐以方便調料,泡一些馍,稀裡嘩啦幾口一刨,一頓飯即了之,爽口惬意,美不勝言。
NO.19 黃桂杮子餅
西安黃桂柿子餅,是用臨潼縣産的“火晶柿子”為原料制作成的。形美味佳,形似油糕而稍厚,兩面金黃恰似初升的朝陽,坊上的這些店鋪一般都是家庭作坊的形式,制法也是一代代傳下來并不斷改進,所以技藝精湛、風味濃厚。
NO.20 牛肉餅
香酥牛肉餅有着悠久的曆史,在唐代,此餅曾為宮廷禦點,安史之亂時,宮中禦廚們流落到民間,在長安城内出售此餅大有名氣。
NO.21 臘牛肉夾馍
臘牛肉夾馍,是古城西安最具特色的清真小吃之一。臘牛肉 饦饦馍,其中臘牛肉夾馍的主角當然是臘牛肉,據說西安的臘牛羊肉有幾百年的曆史,馳名中外,就連當年落難的慈禧太後,聞到臘牛羊肉的香味後,顧不得一路風塵仆仆,也要駐足品嘗。
NO.22 鍋貼
牛肉鍋貼是西安的特色之一,皆因西安多回民的緣故,坊上有些清真的老店做牛肉鍋貼是相當正宗的,皮金黃,熱騰騰的出鍋,賣相馬上能就讓人垂涎欲滴。
NO.23 鐵闆豆腐
特辣、香蔥、酸辣、五香、麻辣,哪種都夠受的!
NO.24 甑糕
因為是在古老的炊具——甑(jing四聲)中蒸熟的,所以就叫甑糕。西安的甑糕,以蓮湖區麻家什字穆斯林制作的口感最佳。一口大甑,一層糯米、一層大紫雲豆、一曾濃厚的蜜棗和陝西大棗,都蒸成泥,吃起來,糯軟香甜,三者渾為一體,不是很甜,完全是棗子的自然甜!
NO.25 蜂蜜涼粽
蜂蜜涼粽,是西安、關中和陝南一帶特有的流行夏令食品。也是西安回民街特色的清真食品之一。蜂蜜涼粽攤點在回民街四處可見。吃時用絲線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裡,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漿。吃起來筋軟涼甜,芳香可口,沁人肺腑,别有風味。
NO.26 桂花糕
桂花糕是西安的一道著名的小吃,色澤金黃誘人,香甜可口,特别是造型更是别具一格。桂花糕一周呈現齒輪狀,非常壯觀。桂花糕底部焦黃,糕體金燦燦的,綿軟細膩,是西安人最喜愛的街頭小吃之一。
NO.27 鏡糕
鏡糕是一種來自西安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有上百年曆史。“小如鏡,也圓如鏡,厚不盈指”,是對鏡糕這物件最貼切的描述。鏡糕是與甑糕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傳統小吃食品。鏡糕色澤白嫩,形狀小小的,圓圓的,頗似一面小鏡子,故而得名“鏡糕”。
NO.28 豌豆黃糕
顔色鮮豔的鵝黃,夾雜很多一絲一條的棗子,看起來聽起來都比較健康的感覺,尤其是跟西安其他那麼多重口味、重鹹重油的小吃比起來,這個聽起來美容養顔啊~
NO.29 油糕
西安賣炸油糕的有走街串巷的,也有固定的店家,固定的店家做得好的更多集中在回民街一帶,也主要是他們的用料稍微講究一點,所以品質更值得信賴一點。
NO.30 江米糕
江米,又叫糯米。江米糕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愛,除了味道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無法通過機器設備加工,隻有延續數代的手工做法,對于越來越追求老味道的現代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思念過去的寄托。
今天介紹的隻是西安清真小吃的一小部分,雖然說這些小吃看着沒有漂亮的外形,但每一道都是工序繁瑣,手藝講究。來西安如果想尋覓老西安的味道,必學得去吃吃這些清真小吃,而且一定要到正宗的老字号哦,和老闆、熟客邊吃邊聊,一定會對西安有更深的了解。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