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重點知識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重點知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2:04:54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重點知識?1、什麼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無産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重點知識?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重點知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1)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重點知識

1、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無産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從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立,而由其後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體系。

從它的階級屬性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産階級争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于無産階級鬥争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

從研究對象和主要内容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産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是關于資本主義發展和轉變為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不可分割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2、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

鮮明特征: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

2馬克思主義鮮明的政治立場—— 緻力于實現無産階級和廣大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

3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④ 馬克思主義崇高的社會理想——實現物質财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産主義社會。

《第一章》

3、哲學基本問題及其内容是什麼?

哲學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包括兩個方面的内容:

1存在和思維,究竟誰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質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問題。(這一問題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标準)

2是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即思維能否認識或正确認識存在的問題。(這一問題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标準)

4、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及其理論意義?

内容:“物質是标志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就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并能為人類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存在。

意義:

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

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批判了不可知論。

體現了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克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缺陷。

④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曆史觀的統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

5、如何理解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

物質決定意識。從意識起源來看,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産物,而且是社會曆史發展的産物,社會實踐特别是勞動在意識的産生和發展中起着決定性作用。從意識本質來看,意識是特殊的物質-----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

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就是意識的能動作用,主要表現在: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意識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統一。必須處理好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系。首先,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确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其次,隻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正确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

6、如何理解發展的實質及新生事物不可戰勝的原理?

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産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原因如下:第一,就新事物與環境的關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要素、結構和功能,它适應已經變化了的環境和條件,而舊事物的各種要素和功能已不适應環境和客觀條件的變化,走向滅亡就不可避免。

第二,就新事物與舊事物的關系而言,新事物是在舊事物的“母體”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舊事物中消極腐朽的東西,又保留了舊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條件的因素,并添加了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内容。

這兩方面正是新事物在本質上優越于舊事物、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第三,在社會曆史領域,新事物從根本上符合人民群衆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必然戰勝舊事物。

7、如何理解矛盾同一性和鬥争性的相互關系及其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對立屬性又稱鬥争性,矛盾的統一屬性又稱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雙方互相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

矛盾的鬥争性:指矛盾着的對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的趨勢。

矛盾的同一性與鬥争性是相互聯結、相輔相成的,沒有鬥争性就沒有同一性,沒有同一性也沒有鬥争性,鬥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鬥争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兩者相結合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推動事物的發展。

(2)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在矛盾雙方中一方的發展以另一方的發展為條件,發展是矛盾統一體的發展;

②同一性使矛盾雙方互相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發展;

③同一性規定着事物轉化的可能和發展的趨勢。

2)矛盾的鬥争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①矛盾雙方的鬥争促進矛盾雙方力量的變化,競長争高,此消彼長,造成雙方力量發展的不平衡,為對立面的轉化、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

②矛盾雙方的鬥争,是一種矛盾統一體向另一種矛盾統一體過渡的決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舊的矛盾統一體破裂和新的統一體産生,從而使舊事物發展為新事物。

8、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及其意義?

1)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産生,事物始終在矛盾中運動

2)矛盾的特殊性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

③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3)辯證關系: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

①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②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于個性之中 ,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範圍和時間下可以相互轉化。

4)意義:①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理解矛盾學說的關鍵。

②是客觀事物科學的認識方法。

③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

④為我們大學生成長提供了科學的方法。

9、如何理解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

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動,是保持事物的質的相對穩定性的不顯著變化,體現了事物發展漸進過程的連續性;

質變是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是事物有一種質态向另一種質态的飛躍,體現了事物發展漸進過程和連續性的中斷。

辯證關系:

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一個量變的積累過程,沒有量變的積累,質變就不會發生;

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單純的量變不會永遠持續下去,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③質變和量變是相互滲透的,一方面,在總的量變過程中有階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質變,另一方面,在質變過程中也有舊質在量上的收縮和新質在量上的擴張。

④量變和質變是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量變引起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事物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交替循環,形成事物質量互變的規律性。質量互變規律體現了事物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

10、如何理解辯證否定觀及其實踐意義?

(1)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内容:

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運動的結果;

②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

③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系的環節,新事物孕育産生于舊事物,新舊事物是通過否定環節聯系起來的;

④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新事物對舊事物既批判又繼承,既克服其消極因素又保留其積極因素。

(2)意義:辯證否定觀原理對于人們正确認識事物發展的曲折性和前進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按照辯證否定觀規律辦事,要求我們對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學分析的态度,反對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學否定觀。

11、如何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認識方法?

①矛盾分析法包含廣泛而深刻的内容,包括一分為二看問題、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②在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體系中,矛盾分析法居心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認識方法。它的重要作用是由對立統一規律在辯證法中的地位決定的。

③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的東西,就在于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而唯物辯證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根本,也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