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漢字的由來三年級

漢字的由來三年級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8 17:35:17

漢字的由來三年級(漢字的起源與演變)1

一、起源與演變

“是”字最早見于西周中期金文。字形多變,有的字形上面為“子”,下面為表示足的“止”;有的上面加了個點,為“日”,中間加了個表示手的“又”,下面為“止”;有的字形上面為“早”,下面為“止”。

漢字的由來三年級(漢字的起源與演變)2

小篆字形基本延續金文,筆畫圓轉,取縱式,字形基本為“早” “止”和“日” “正”。

漢字的由來三年級(漢字的起源與演變)3

隸書字形繼承小篆,筆畫平直,字形取橫式。

漢字的由來三年級(漢字的起源與演變)4

楷書字形延續隸書,字形規整,更加筆畫化。

漢字的由來三年級(漢字的起源與演變)5

二、含義

是,從日從正,會意。以日為正則曰是。《說文解字》:“直也。從日正。凡是之屬皆從是。”本義為正,不偏斜。引申為認定、斷定、承認、接受時的一種狀态;肯定的意思,是的,一定是,與“否”相對。

作名詞時,表示:對、正确、實證、真理。如:《國語·楚語》:“王弗是。”《淮南子·脩務》:“立是廢非。”;東漢班固《漢書·河間獻王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事情。如:國是;姓氏。

作動詞時,表示:贊成、稱贊。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表示肯定判斷的話。如:小明是中學生、愛因斯坦是德國人、《論語》的作者是孔子。表示存在的事實。如:渾身是膽、全身是泥。對命令的應答之詞。如:是,我馬上去辦。

作形容詞時,表示:這。指示形容詞。如:《蘭亭叙》“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論語·學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

作代詞時,表示:此。指示代名詞。《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論語·八佾篇》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作連詞時,表示:于是,表示前後相關。《書經·禹貢》:“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管子·心術下》:“心安是國安也;心治是國治也。”

作助詞時,表示:用于句中,使賓語提前。如:《左傳·昭公十二年》:“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将唯命是從,豈其愛鼎?”《左傳·襄公十四年》:“雞鳴而駕,塞井夷竈,唯餘馬首是瞻。”《左傳·成公十 三年》:“餘雖與晉出入,餘唯利是視。”晉葛洪《抱樸子》:“名過其實,由于誇诳,内抱貪濁,唯利是圖。”

漢字的由來三年級(漢字的起源與演變)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