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千字文裡的吊民伐罪的故事

千字文裡的吊民伐罪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09:51:08

吊民伐罪,周發殷湯。坐朝問道,垂拱平章。愛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體,率賓歸王。鳴鳳在竹,白駒食場。化被草木,賴及萬方。

千字文裡的吊民伐罪的故事(千字文第五講:吊民伐罪)1

上一次,我們講到,堯、舜、禹時代的禅讓制實際上是那個時代的産物。後來一直有人想模仿,但看看曆史上的“禅讓”,有幾次是真的?大多空有其名!不過是欺負孤兒寡母,硬從人家手上搶過來,就像老百姓有時候說的“吃相難看”。當然,有這塊兒遮羞布的,也是少數。多數情況是什麼樣? 吊民伐罪!也就是今天要講的内容。

“吊民”的“吊”,是吊慰、撫慰的意思。在農村老家,村裡有人去世了,人們都去“吊孝”,也就是撫慰一下死者親屬。所以“吊民”也就是撫慰、安定老百姓。為什麼要撫慰老百姓?因為在一個暴政統治下,老百姓是非常苦的,跟家裡死了人差不多。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就要有人起來推翻暴政,這也就是“吊民伐罪”。

千字文裡的吊民伐罪的故事(千字文第五講:吊民伐罪)2

“周發殷湯”的“周發”,就是周武王姬發;“殷湯”就是商湯,商朝開國的第一個皇帝。

這裡講“周發殷湯”,也是為了押韻才把“周發”放在“殷湯”前面。

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商又叫殷,或者叫殷商?因為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也就是安陽)以後,一直到纣王的時候商朝被滅,都城都在這裡,所以人們經常說殷或者殷商。

這句話的意思是講,湯伐桀、武王伐纣,也就是夏、商、周的朝代更替。中國曆史上一治一亂的循環,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坐朝問道”,比較容易理解。我們看電視劇裡皇帝上朝聽政,都是皇帝坐在龍椅上,文武分列兩班,皇帝說“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就是這麼個意思。

下面是“垂拱平章”。這句話需要講一講,因為每個字都有每個字的意思。

先說“垂”。“垂”,就是“垂衣裳”,也就是《周易》裡講的“垂衣裳而天下治”。這其實還是講黃帝、堯、舜、禹的時代,因為都是賢君明相,大家相互謙讓,客客氣氣,很安逸地——“垂衣裳”——就把天下治理好了,不是“撸胳膊、挽袖子”動粗。實際上,還是對比“禅讓”和“吊民伐罪”,君子動口不動手嘛!

“拱”,就是拱手。我們每次上課之前都要給先師孔子行禮,那個禮就叫拱手禮,中國古人見面最普遍的禮節。

“平章”,這兩個字需要細講一下。

我看過别人講《千字文》,說“平”就是四平八穩,“章”就是明顯、彰顯的意思。實際上,這是字典裡的解釋。但是,這個詞不能這樣講!

千字文裡的吊民伐罪的故事(千字文第五講:吊民伐罪)3

“平章”來自《尚書·堯典》,其中有一句話叫“平章百姓”。“百姓”不是我們現在講“平民百姓”那個百姓。什麼意思呢?上一次講“龍師火帝、鳥官人皇”,曾經說到伏羲、黃帝、炎帝、共工、堯、舜、禹那個年代,那時候也是中國姓氏起源的年代。最早的姓其實是跟氏族連在一起的,一個氏族一個姓。大家看“姓”這個字,“女”字旁加一個“生”,這說明它跟“生”有關系,也就是有血緣關系的才是同姓。所以最早的“姓”代表了一個有血緣關系的部落、氏族。不同的氏族,在同一個部族聯盟裡,或者按後來的叫法,在同一個朝廷裡,有不同的職位,這樣“姓”也就代表了“官職”。“百姓”,也就是一百個部族,或者叫百官。《尚書》裡講“平章百姓”,這個“平”肯定就不是“四平八穩”的意思。什麼意思呢?《尚書》的注疏講得很複雜,我就不講了,直接告訴大家結果,就是“辨别”的意思。這樣,“平”和“章”其實意思相近,就是辨别和彰顯,也就是分辨的意思。“平章百姓”,就是把百官或者一百個部落分辨得清清楚楚,治理得井井有條。我記得小時候聽收音機裡講《嶽飛傳》,裡面經常說北國番邦——“三川六國九溝一十八寨”,最後還有一句“都督平章”。那時候,知道“都督”是什麼意思,但不知道什麼叫“平章”。後來學國學,慢慢知道上面這種意思,才明白“平章”後來變成一種官名。我們看電視劇裡演狄仁傑,曆史上狄仁傑的正式官名是什麼?同鳳閣鸾台平章事,相當于宰相。北宋的時候還有這種官名,叫同平章事,也相當于宰相。所以“垂拱平章”在後代變成了辦理朝政、治理國家的意思,跟政治挂上了勾。

下面是“愛育黎首”。“黎”這個字需要講一下,就是黑的意思。“黎首”,才是講真正的老百姓。為什麼老百姓叫“黎首”?其實,夏天的時候,我們去農村,看看地裡幹活的老百姓什麼模樣,就知道了。整天在地裡幹活的人,跟整天在屋裡上班的人不一樣,我們都細皮嫩肉,種地的老百姓是另一種面孔,也就是“黎首”。秦朝的時候,對老百姓還有一種稱呼,叫黔首。其實,“黔”也是黑,都是一個意思。“愛育黎首”,就是講對老百姓要體貼、愛護。

千字文裡的吊民伐罪的故事(千字文第五講:吊民伐罪)4

再往下是“臣伏戎羌”。講三皇五帝的時候,我們曾經說到四夷——南蠻、北狄、東夷、西羌,其中就有羌。戎和羌,有一定差别。一般來講,戎主要是指西北一帶的少數民族,羌跟後來的藏族有關系。上面這些少數民族,最早融入華夏的是東夷。到春秋時代,東夷——也就是太昊氏和少昊氏,已經和諸夏區别不大了。這樣,最主要的威脅就是西北的戎羌了。如果戎羌也臣服了,那就是下面說的“遐迩一體”了。

“遐”是遠的意思,“迩”是近的意思。“遐迩一體”,就是無論遠近都成為一體——“率賓歸王”。《詩經》裡有兩句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其實講的就是這種意思。率,是全部的意思。賓,最早的意思是臣服的邦國來朝拜,稱為“賓”,表示服從。這就是“率賓歸王”。

再下面是“鳴鳳在竹”。我們說,周興嗣這個人确實有才華,對古籍爛熟于心,他編的《千字文》幾乎每一句話都有出處。像“鳴鳳在竹”,可能有兩個出處:一個可能是《詩經》的“卷阿”:“鳳凰鳴矣,于彼高崗”。“鳳凰鳴矣”,也可以叫“鳴鳳”。還有一個出處,就是在周興嗣之前大概一兩百年,有一個人叫張協,寫過一篇賦,裡面有“鳴鳳在林”。這個可能更直接一些。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講鳴鳳?或者說,為什麼要講鳳凰?因為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鳳凰是瑞鳥,跟龍、麒麟一樣,是瑞獸、善獸,隻有太平盛世才會出現,是吉祥的象征。

再往下看,“白駒食場”,這一句更有來曆。《詩經》裡有一首詩就叫“白駒”——“皎皎白駒,食我場苗。絷之維之,以永今朝。所謂伊人,于焉逍遙。”很明顯,“白駒食場”就是從這首詩來的。

這首詩什麼意思呢?白駒,就是白馬。前兩句的意思就是,白馬在吃我的莊稼幼苗。白馬為什麼“食我場苗”?我們直接讀這首詩的感覺跟古人的解釋不太一樣。我讀完這首詩之後,感覺應該是講留客——有客人到我這裡來做客,馬在園子裡吃草。客人想走,我讓人把馬拴起來,不想讓客人走,要他多呆幾天,以“以永今朝”嘛,把歡樂再延長一些。“所謂伊人,于焉逍遙”,也是留客、多逍遙幾天的意思。不過,古人解釋說,這句話是講賢人不受重用。也就是把白駒比做賢人,朝廷不重用,才導緻他四處亂走,像沒人管的馬吃人家的禾苗,給人添亂。

在《千字文》裡,這兩句話明顯是講,鳳凰在竹林鳴叫,白駒悠閑地吃草,各得其所,比喻賢人都得到重用,一番太平盛世的景象。

這種治理還“化被草木”,連草木都自上而下受到恩澤,更“賴及萬方”。

“賴”,就是利——利益、造福。“萬方”,不是一萬個方向,“方”不當“方向”講。在古代,特别是甲骨文裡,經常有“某方”的說法,實際上是講地域,指諸侯。“萬方”,就是一萬個諸侯。這當然是一種誇張的說法。“賴及萬方”,也就是造福所有諸侯、整個國家。這當中,無論人還是鳥獸,甚至草木,都井井有條。

實際上,今天講的這一段表達的就是這樣一個意思,體現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三代——太平盛世就是這個“樣子”。

今天就講到這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