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順豐寄丢20克黃金保價八千隻賠兩千#的話題沖上熱搜。事件起因為寄件人小劉通過順豐同城下單寄送20克黃金,并設置了保價金額8000元,不料物品丢失,9月11日,順豐給出“願意賠付2000元”的賠償方案。
該事件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9月13日,順豐方面就該事件進行回應并表示,順豐同城已第一時間協助客戶報警,同時進入客服理賠流程。按照8000元的保價金額全額先行賠付到賬。
今天,據媒體報道,在警方調查尋找和各方配合努力下,客戶遺失的黃金已經找到。
回溯該事件,争議的焦點在于順豐最初給出的保價8000元,隻賠2000元的賠償方案。如此懸殊的差額不僅劉先生不接受,廣大網友也無法接受。事件發生後,有網友調侃道:保價保了個寂寞、賠償應該是原價賠了再加罰款才對,甚至有網友質疑為什麼隻丢了黃金那個包裹?
圖片來源:微博
一般來說,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在使用快遞郵寄貴重物品時,往往都會選擇保價的方式來為所寄物品加上一道保險。法治網研究院在順豐官方公衆号下單小程序中發現,下單頁面對高價值、易碎易損物品都要明确建議保價提示,而在翻看其《電子運單契約條款》後,也會發現順豐對保價與賠償有着較為詳細的明文規定。
圖片來源:順豐“寄快遞”小程序
不過,即便有着如此完善的保價體系,法治網研究院在企查查中的風險提示中還是發現,順豐速運有限公司仍存在數百條法律訴訟信息,其中,運輸合同糾紛、服務合同糾紛、财産損害賠償糾紛等占總數近一半。
圖片來源:企查查
就在不久前,一則順豐寄丢11000元手機僅賠1000元的新聞同樣也引發關注。針對頻發的快遞保價為何難保的問題,有媒體報道稱,據業内人士分析:在快遞出現問題時,消費者必須出具發票、轉賬記錄等價值證明,并且快遞方還會對報價物品進行鑒定确定價格。同時,對于那些可能有損耗的物品,也需要對物品的價值進行折價計算,最後結算下來的價格才是進行賠付的價格。而假如消費者無法提供價值證明,快遞方最終可能會以多倍快遞費用進行賠償。
《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第二十條明确規定,在快遞服務過程中,快件(郵件)發生延誤、丢失、損毀和内件不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按照與用戶的約定,依法予以賠償。
企業與用戶之間未對賠償事項進行約定的,對于購買保價的快件(郵件),應當按照保價金額賠償。對于未購買保價的快件(郵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賠償。
- END -
文|李升
來源: 法制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