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級别越低預後越好

級别越低預後越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4 04:17:04

級别越低預後越好(聽說過良肢位嗎)1

什麼是良肢位?

良肢位是為了保持肢體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擺放在一種體位或姿勢,是從治療、護理的角度出發而設計的一種臨時性體位。

良肢位是早期抗痙攣的重要措施之一,這種良肢位(又稱抗痙攣體位)能夠使偏癱後的關節相對穩固,可以有效預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痙攣模式,同時也是預防以後出現病理性運動模式的方法之一。

有研究者已得出結論:肢體制動超過3周,關節周圍的疏松結締組織将變為緻密的結締組織而導緻關節攣縮變形。早期康複開始的時間以生命體征平穩、意識清楚,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不再惡化48h後即可進行。

常用的四種康複體位:患側卧位、健側卧位、仰卧位、坐位。

患側卧位(最推薦)

級别越低預後越好(聽說過良肢位嗎)2

1、協助患者翻身側卧,患側在下、健側在上,頭部墊枕,軀幹稍微向後傾,背部放一枕頭倚靠,穩固支撐。

2、患側肩關節稍向前拉出,以避免受壓和後縮,患側上肢肩關節前屈不超過90°,肘關節伸展, 腕關節背伸,手指張開,掌心向上。

3、患側下肢稍屈髋屈膝,足背伸90°,踝關節中立位。

4、健側上肢放松處于舒适位即可。

5、健側下肢放在患側下肢前面, 屈髋屈膝,下面放一個枕頭襯墊。

健側卧位

級别越低預後越好(聽說過良肢位嗎)3

1、協助患者翻身側卧,患側肢體在上,健側在下,頭部墊枕,置于舒适放松體位。

2、患側上肢盡量前伸置于枕上,使患側肩關節前伸,肘關節伸直,腕指關節伸展,掌心向下。

3、健側下肢髋關節伸展,膝關節輕度屈曲平放在床上。

4、患側下肢髋、膝關節自然屈曲向前(呈邁步狀),置于長枕上,踝關節中立位且不懸空。

仰卧位(不推薦)

級别越低預後越好(聽說過良肢位嗎)4

1、患者平卧,頭部墊薄枕,在患側肩關節和整個上肢下墊一個長枕。

2、患側肩關節稍外展(保持上肢與軀幹成 45 度),肘關節與腕關節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分開,平放在長枕上。

3、患側髋關節、臀部、大腿外側各放置一個薄枕,防止下肢外展、外旋。

4、在膝關節下墊軟枕,保持膝關節微屈,踝關節保持中立位。

床上坐位

級别越低預後越好(聽說過良肢位嗎)5

1、下背部用枕頭墊好,保持軀幹挺直,不可傾斜。

2、臀部90°屈曲,重量均勻分布于臀部兩側。

3、上肢雙手前伸,肘放在床前桌上,雙膝稍屈曲,膝下可墊一軟枕。

輪椅坐位

級别越低預後越好(聽說過良肢位嗎)6

輪椅良肢位(上肢)

1、上肢需擺放良肢位的患者,上身直立,在輪椅靠背處墊一木闆。

2、臀部盡量坐在輪椅坐墊兒的後方。

3、偏癱側前臂和手用軟枕支撐,以免偏癱側肩關節受到上肢向下牽拉的力量,手指自然伸展,避免過度屈曲。

級别越低預後越好(聽說過良肢位嗎)7

輪椅良肢位(下肢)

1、下肢良肢位

2、雙腿自然下垂,在偏癱側下肢外側置軟墊,糾正偏癱腿的外旋,達到兩側足尖對稱,避免偏癱側足尖外旋。

良肢位擺放的關鍵點

1、為患者擺放良肢位時避免拖、拉患者患側肢體,尤其是肩關節。

2、仰卧位時患者頭部避免使用過高的枕頭,頭部不要有明顯的左右偏斜。

3、患側卧位時保證患者卧位軀幹應稍稍後仰,偏癱側肩部略向前伸,避免偏癱側肩部過多承受身體壓力引起疼痛。

4、健側卧位時注意患肢的細節,各關節抗痙攣擺放。注意定時改變體位,一般每 2 小時體位轉換 1 次。

(神經與精神科 湯晶晶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