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養兔技術養好幼兔的八個措施

養兔技術養好幼兔的八個措施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22:20:39

兔是單胃草食家畜,與其他動物相比,有其獨特的消化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胃的消化特點

在單胃動物中,兔子的胃容積占消化道總容積的比例最大,約為35.5%。由于兔子具有吞食自己糞便的習性,兔胃内容物的排空速度是很緩慢的。試驗表明,饑餓2天的家兔,胃中内容物隻能減少50%,這說明兔子具有相當的耐饑餓能力。胃腺分泌胃蛋白酶原,它必須在胃内鹽酸的作用下(pH=1.5)才具有活性,15日齡以前的仔兔,胃液中缺乏遊離鹽酸,對蛋白質不能進行消化,16日齡以後胃液中才出現少量的鹽酸,30日齡時胃的機能基本發育完善,在飼養中應注意這一特點。

養兔技術養好幼兔的八個措施(熟悉兔的消化特性)1

二、對粗纖維的消化率高

家兔消化的最大特點在于發達的盲腸及其盲腸内微生物的消化,兔子消化道複雜且較長,容積也大,大小腸極為發達,總長度為體長的10倍左右,體重3千克左右的兔子腸道長5~6米,盲腸約0.5米,因而能吃進大約相當于體重的10%~30%的青草。

兔子盲腸有适于微生物活動所需要的環境,較高的溫度(39.6~40.5℃,平均40.1℃)、穩定的酸堿度(pH=6.6~7.0,平均6.79)、厭氧和适宜的濕度(含水率75%~86%),給以厭氧為主的微生物提供了優越的活動空間。盲腸微生物的巨大貢獻是對粗纖維的消化,它們可分泌纖維素酶,将那些很難被利用的粗纖維分解成低分子有機酸(乙酸、丙酸和丁酸),被腸壁吸收。兔子對粗纖維的消化率為60%~80%,僅次于牛羊,高于馬和豬。

粗纖維是家兔的必備營養,是任何其他營養所不能替代的,當飼料中粗纖維含量不足時,易引起消化紊亂、采食量下降、腹瀉等。兔子消化道中的圓小囊和蚓突有助于粗纖維的消化。圓小囊位于小腸末端,開口于盲腸,中空、壁厚、呈圓形,有發達的肌肉組織,囊壁含有豐富的淋巴濾泡。有機械消化、吸收、分泌三種功能。經過回腸的食物進入圓小囊時,發達的肌肉加以壓榨,經過消化的最終産物大量的被淋巴濾泡吸收,圓小囊還不斷分泌堿性液體,以中和由于微生物生命活動而形成的有機酸,保持大腸中有利于微生物繁殖的環境,有利于粗纖維的消化。蚓突位于盲腸末端,壁厚,内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可分泌堿性液體。蚓突經常向腸道内排放大量淋巴細胞,參與腸道防衛機能,即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盲腸和結腸發達,其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繁殖,是消化粗纖維的基礎。

養兔技術養好幼兔的八個措施(熟悉兔的消化特性)2

三、對粗飼料中蛋白質的消化率較高

兔子對粗飼料中粗纖維具有較高消化率的同時,也能充分利用粗飼料中的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物質。兔子對苜蓿幹草中的粗蛋白質消化率達到了74%,而對低質量的飼用玉米顆粒飼料中的粗蛋白質,消化率達到80%。由此可見兔子不僅能有效地利用飼草中的蛋白質,而且對低質飼草中的蛋白質有很強的消化利用能力。

四、能耐受日糧中的高鈣比例

兔子對日糧中的鈣、磷比例要求不像其他畜禽那樣嚴格(2∶1),即使鈣、磷比例達到12∶1,也不會影響它的生長,而且還能保持骨骼的灰分正常。這是因為當日糧中的含鈣量增高時,血鈣含量也随之增高,而且能從尿中排出過量的鈣。試驗表明,兔日糧中的含磷量不宜過高,隻有鈣、磷比例為1∶1以下時,才能忍受高水平磷(1.5%),過量的磷由糞便排出體外。

飼料中含磷量過高還會降低飼料的适口性,影響兔子的采食量。另外,兔日糧中維生素D3的含量不宜超過1250~3250國際單位,否則會引起腎、心、血管、胃壁等的鈣化,影響兔子的生長和健康。

養兔技術養好幼兔的八個措施(熟悉兔的消化特性)3

五、消化系統的脆弱性

兔子容易發生消化系統疾病。仔兔一旦發生腹瀉,死亡率很高。故農村流傳着“兔子拉稀——沒治了”的歇後語。造成腹瀉的主要誘因是低纖維飼料、腹壁冷刺激、飲食不衛生和飼料突變。對低纖維飼料引起腹瀉一般認為是由于飼喂低纖維、高能量、高蛋白的日糧,過量的碳水化合物在小腸内沒有完全被吸收而進入盲腸,由于過量的非纖維性碳水化合物在一些産氣杆菌大量繁殖和過度發酵。因此,破壞了腸中的正常菌群。

有害菌産生大量毒素,被腸壁吸收,造成全身中毒。由于腸内過度發酵,産生小分子有機酸,使後腸滲透壓增加,大量水分子進入腸道。且由于毒素刺激,腸蠕動增強,造成急性腹瀉。腸壁受涼常發生于幼兔卧于溫度較低的地面、飲用冰涼水、采食冰涼飼料的情況。腸壁受到冰涼刺激時,蠕動加快,小腸内尚未消化吸收的營養便進入盲腸,造成盲腸内異常發酵,導緻腹瀉。飼料突變及飲食不衛生,胃腸不能适應,改變了消化道的内環境,破壞了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導緻消化機能紊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