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永定門到鐘鼓樓,
全長7.8公裡的中軸線
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
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由此而産生,
京城的特色和韻味
就濃縮在這條線上。
古人的建築智慧
和對天人關系的哲學思考,
也在中軸線的建築群上
得以充分體現。
昔日皇家祭祀地,
今朝百姓遊覽園。
曆經600年歲月變遷,
天壇依舊光彩奪目、氣宇非凡。
天壇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永定門内大街東側,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整體建築規整有序,呈“回”字形布局,分為内壇和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征“天圓地方”。南有圜丘壇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乾殿、齋宮,外壇有神樂署和蒼松翠柏。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場所,也是世界現存最大的祭天建築群。一起跟随畫家的筆觸,感受天壇的恢宏氣度吧~
祈年殿的神韻祈年殿位于天壇的北部,是天壇的主體建築,莊嚴雄偉、氣勢磅礴。它是一座鎏金寶頂、藍瓦紅柱、金碧輝煌的彩繪三層重檐圓形大殿,以“敬天禮神”為設計思想,殿為圓形,象征天圓;瓦為藍色,象征藍天。門窗雕刻精緻,彩繪圖案輝煌華麗。大殿坐落在三層漢白玉台階上,白石雕刻結構精巧、富麗恢宏。
熙方方作品:《遠古的呼喚》
郭邵會作品:《天壇祈年殿》
祈年殿内共有28根柱子,分别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一年十二個月以及十二時辰、周天星宿。整個大殿全憑木頭卯榫嵌合,其木質構造裡,還融入了天文地理、日月星辰、陰陽八卦等知識,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内涵。
段伯勳作品:《祈年殿與皇乾殿形式研究》
楊萍作品:《 美麗東城 天壇祈年殿》
古代帝王在這裡禱告天帝,祈求百姓安居樂業,這正是這座雄偉精美的建築物誕生的初衷和承載的美好信念。如今,祈年殿展示着中國悠久的曆史文化風韻,寓意五谷豐登、風調雨順,愛好和平的華夏子孫也寄托了天下和平的美好願景
郭學秀作品:《 天下和平》
雙環萬壽亭的奇思如果說祈年殿是天壇建築群中最為宏偉大氣的建築核心,那麼雙環萬壽亭就是獨具匠心的點睛之筆。
馬全勝作品:《雙環萬壽亭》
雙環萬壽亭原在中南海内,傳說是清乾隆皇帝弘曆為祝賀母親的五十大壽于乾隆六年(1741年)所建。亭子精巧别緻,寓意深刻,凝結了古代建築師的設計巧思。整體由一對重檐圓亭套合而成,造型端莊勻稱,屋面覆孔雀藍琉璃瓦,色彩明快。亭基為一對壽桃,寓意和合、吉祥、長壽。
張廣志作品:《壽亭新意》
呼建華作品:《天壇晨曲》
中國人最愛園林中的亭子,不僅因為它是具有美學價值的風景建築物,也是因為其中蘊含的人文價值。在山光水色之中,亭子是自然畫卷的重要點綴;在休閑公園之中,它是人們休憩、賞景、交流的好去處。“無亭不成園”,如今的雙環萬壽亭,有古意、有故事、有人氣,是天壇公園的絕美一角。江山無限景,都聚一亭中!
蒼松翠柏的氣度天壇不僅有恢宏華美的建築,更有遒勁樸實的松柏。壇廟在中國古代被譽為國家的“萬世不移”之基,因此古代對壇廟植樹極為重視。這些蒼松翠柏曆經悠悠歲月,最早的已經在這裡屹立了近千年,它們身上有着曆盡滄桑後的淡然。
杜建斌作品:《醉柏神壇》
郭邵會作品:《天壇古柏》
牛永鋼作品:《祈年殿》
“名園易建,古木難求”,古樹是園林的靈魂和精髓,松柏更是天壇敬天文化的載體。天壇現存古樹3600餘棵,最古老的800餘歲。蒼翠的古樹掩映在紅牆青瓦之間,和祈年殿相互映襯,營造了莊嚴肅穆、甯靜緻遠的氛圍。置身其中,感官被充分打開,風吹過松樹發出波濤般的聲響,松針和泥土的清香萦繞在周圍,時光在這一刻仿佛凝固、靜止了……
李克作品:《翠柏參天》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松柏郁郁蔥蔥,參天蔽日,四季常青,生機盎然;在寒冷的冬季,鬥寒傲雪、堅毅挺拔,是長壽、不朽的象征,是百木之長。“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這片蔥蔥綠意,體現着中國人“傲雪淩霜”的精神内涵。
高海江作品:《天佑中華》
詩意天壇
劉鵬作品:《夢象·祈年》
古代建築“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天壇中得以充分體現。這裡不僅有規制嚴整的祭天建築群,更有自然賦予的優美景色。藍天、流雲、山石、鮮花、綠樹與建築群一起,構成了安甯靜谧的詩意天壇。
戴争作品:《天壇五月花》
王兆祥作品:《神壇詩意》
天壇有幾大“花事”,每年二月蘭、杏花和月季依次盛放。與其他兩種花短暫的花期不同,天壇的月季花期長,顔色絢麗缤紛,春夏秋三季豔冠群芳、花香四溢。每年月季文化節期間,祈年殿前百餘盆各色月季争奇鬥豔,為天壇增添了幾許靓麗的色彩。
天壇的靜與動作為中國古建明珠的天壇,莊嚴神秘,承載着特殊的曆史使命。沿着天壇的主軸線緩緩而行,古代皇帝祭祀上天、祈求國泰民安的場景仿佛依稀就在眼前。
陳燕晶作品:《天壇内景寫生 》
薛忠作品:《天壇一角》
清早的天壇安甯肅穆。藍天白雲下的紅牆,凸顯着皇家園林的大氣磅礴,外壇古柏郁郁蔥蔥,建築群莊嚴宏偉,在古樹的裝點下熠熠生輝。在時光的長河中,仿佛這樣的安甯、肅穆是曆史的常态。尋公園一角,在長椅靜坐,仿佛感受到歲月流逝的痕迹。
劉家薇作品:《天壇長廊》
而作為公園的天壇,是城市的公共空間,是人們放松心情、鍛煉身體的好去處,熱鬧是這裡的常态。待到太陽升起,園中的人們三三兩兩活躍起來,散步、健身、練字、談天,處處熱鬧非凡。古代祭天祈谷時奉捧祭品的長廊道如今為人們遮陽擋雨,有人在這裡靜思,有人在這裡走動,有人在這裡感悟生活,有人在這裡放空思想……在這裡,你可以在動與靜之間感受到天壇的多樣之美,體會城市生活的悠然惬意。
作為明清兩朝的
皇家祭壇和園林景觀,
天壇濃縮了古人的智慧和力量,
展現着中國文化的博大與厚重。
如今作為對外開放的百姓公園,
中軸線上的這顆明星
依舊熠熠生輝。
時光變遷,
讓我們在畫中和曆史對話,
感受“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體悟“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共同期待,
天壇的下一個600年~!
内容來源:東城藝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