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統一文字和思想進行了焚書坑儒,但是很大一部分正統書籍還是被流傳了下來,比如上古奇書《山海經》就是其中一本,這本山海經的成書時間,作者等都無從得知,隻知道是先秦時期的典籍。後人一般将其當做以一本神話故事的上古奇書。《山海經》版本複雜,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但是随着近年來科技和考古的不斷深入,山海經裡面記載的很多事物在現實生活中都得到了印證,比如《山海經》記載的青銅神樹,在三星推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就出土了八件,這不得不讓人們開始思考,或許《山海經》不僅僅是一部神話傳說那麼簡單。
《山海經》中記載:“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經·大荒東經》的記載“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這句其實很好理解,前面說的是“十日神話”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的焦點放在了後裔身上,也就僅僅停留在此,其實這個故事還蘊含了青銅神樹的神奇作用,就如同《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的那樣,這裡說的鳥是背負太陽的鳥,神話傳說裡叫金烏,青銅神樹是他們栖息的地方,它們輪流值日,不值日的時候就在這棵神樹上休息,這證明了青銅神樹和太陽之間是有某種神秘的聯系的。
青銅神樹是1986年在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遺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考古人員在三星堆遺址意外發掘了兩座大型的商代祭祀坑,從中清理出大量的金、玉和青銅器,而這時候的青銅神樹已經是散落的碎片躺在其中。1986年10月,殘破的青銅神樹被運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由文物修複專家楊曉邬帶隊修複。修複工作從1986年持續到1996年,總共花了十年的時間。1997年10月,三星堆博物館建成開放,青銅神樹終于如史書記載一樣完整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而這次出土的青銅神樹共有八棵,經過考古專家十年的精心修複,其中修複最完整的一顆高達395厘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物件,被專家命名為一号神樹,如果加上頂部缺失的部分,整棵完整的青銅樹不下于5米的高度。另外一顆隻有下半部分樹身,被命名為二号神樹。一号神樹由基座和主體兩部分組成,樹頂已殘缺,基座仿佛三座山相連,主幹三層,于山頂節節攀升,樹的樹枝分為三層,每層三枝,樹枝上分别有兩條果枝,一條向上,一條下垂,果托碩大,全樹共有九隻鳥,站立在向上果枝的果實上,一條龍延主幹旁側而下,蓄勢待飛。二号神樹三面各有一跪坐銅人像,前臂殘缺。
很多人接觸青銅神樹應該是來自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而裡面記載的秦嶺神樹的原型就是青銅神樹,它是産于蚩尤時期的一種祭祀法器,常人接觸會被神力吞噬而産生幻覺,劇中将其塑造成了足以起死回生的強大神器。那麼三星堆的青銅樹作為曆史原型,到底是哪方面激發了創作者的靈感呢?這和青銅樹本身的含義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回看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樹枝分為三層,每層有三枝,而每一枝上都有一隻神鳥立于其上,也就是我們說的金烏神鳥,這和《山海經》中“扶桑”和“若木”以及“上有十日”的描述如出一轍。而專家認為,青銅神樹上的神鳥應該是十隻,隻是時間太過久遠,頂部的一隻已經遺失,所以完整的青銅樹應該至少有5米的高度,但是也不排除一種可能,在樹上栖息的神鳥隻有九隻,有一隻在值班。而青銅樹上獨特的花果與神龍又與《山海經·海内南經》中的建木不謀而合,“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這種建木在上古曆來就有通天之能,伏羲、黃帝等衆神都是沿着它而往來于天界和人間。所以青銅神樹也被賦予了溝通三界的信物,通過青銅神樹的祭祀,人們可以來往于三界之間。
一次次重大的考古發掘證明了《山海經》的驚世駭俗,或許山海經并非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并非文人創作的神話小說,而是上古某個文明的地理書籍,隻是随着歲月的流逝,滄海桑田,原本的地貌已經改變,我們無法再找到與之意義對應的地理地貌,但是随着人們科技以及考古和認知的不斷深化,相信有一天它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