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6日--2月15日
花果山景區面向連雲港市民
免費開放!!!
2022年2月8号,星期二,農曆正月初八,天氣多雲。
今天是景區免費開放的第三天,原本以為會嚴格落實預約流程,到達後發現,可能是客流量比較大,工作人員僅是看一下身份證(大人的)即可,本地市民免費入園。
停車場
這是10點30分 剛到達時的停車場️
寒假尾聲臨近,今天也是履行前兩天對倆孩子們的一份承諾,獎勵他們一個“花果山”,對于這份獎勵,倆孩子更是心懷歡喜、滿懷期待。 3年前帶他們來過一趟,隻不過當時是乘車上的山頂,徒步下的山,至今孩子印象還很深刻。不過今天我們選擇上下徒步,真正去體驗享受一回登山的樂趣。
2019年4月21号
(這是2019年4月21号拍的照片)
再看看今天在這裡拍的照片,對比一下,仿佛看到了孩子童年的成長足迹。孩子看到3年前的照片時,說:“那是我小時候吧!”,這就是孩子也能覺得到的慢慢長大。
2022年2月8号
剛進入園區,清晰地聽到嘈雜的人群中傳來一陣年輕人的聲音: “哎,走不動了,不行我們坐車吧!”。年輕人,還沒開始便選擇了放棄。
走了沒多遠,又看到一位年輕人在苦口婆心地勸說執意要徒步上山的長輩。年長者,哪怕再累,也要嘗試。
一個是晚輩的還沒開始便想放棄,一個是哪怕再難也想堅持的長輩,兩代人的選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剛進園區的所見所聞讓我感受頗深。
我邊走邊和倆孩子說:“你們今天要是登不上山頂,我們能到哪裡就到哪裡。”
倆孩子異口同聲地說:“不行,就要爬到山頂,我們一定能行。”言語間滿是自信。
一大書包的補給,還有一輛滑闆車,大約20公斤,這是我們今天的全部裝備。
今天的客流量還是比較大的,有些路段比較擁擠。邊走邊看邊玩,渴了就喝,餓了就吃,熱了就脫棉襖,累了就歇腳,這是給孩子們安排的上山計劃,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在一路鼓勵下,在孩子滿滿自信中,在一路好奇心的驅使下,不知不覺的到了山頂。上山的時候就啟用了微信運動功能,今日上下山共計28252步,這是和孩子們一同完成的。
皆是上山的背影,目光時刻守在孩子們身上。跟在其後,就這樣一路默默關注着孩子們的一舉一動。
剛開始由于上山速度比較快,倆人不一會就汗濕了後背,脫掉了外套,為了讓他們體能不至于消耗太快,一再叮囑慢慢往上走
脫掉外套,似乎走得更輕快了,邁着歡快的腳步,來到了猴子觀賞區,甚是好奇。
看完猴子,繼續出發,随着攀爬高度的不斷增高,遠眺的山脈更顯深邃。
上山的人群絡繹不絕,登山的腳步接連不斷,休息的人群席地而坐,滿山的風景比比皆是……
去往山頂的車輛彎道會車時依次排隊通行
快到山頂時的這背景不一般
最高峰玉女峰,
下面這張照片是在3年前2019年拍的,3年的時光,成長的變化,不光是在身體上,言行等方方面面,每一個變化都能真切地感受到。
2019年4月21号攝
看看山頂上的消費情況
江蘇最高峰
山頂上還沒融化的積雪
在山頂,滿足了這個冬天沒見到雪的願望,團雪球
山頂上的瞭望區,吃上自帶的煎餅,配上辣條,一個接一個,味道好極了。
扛着滑闆車上山也是今天的唯一一位
山頂上呆了一個來小時,便開始下山,考慮到時間的原因,沒有停留太長時間。邊下山邊遊覽,一邊下,一邊發糖果,嘗着甜味往山下走。
3年前,這個大聖像是在院内的,如今搬到了院外,下面這張照片是2019年拍的
2019年4月21日,那時的大聖像
下山的人群排着長隊
倆孩子在空曠區休息等待,等人少一些再出發
上山的時候,我們沒有經過水簾洞,在下山過程中,來到了水簾洞,孩子們對洞内情況充滿好奇,3年前來的時候并沒有進洞
3年前2019年時
2019年4月21日攝
今天滿足了孩子們的這份好奇心,從進洞到出洞,全過程5分多鐘,走完了一遍,孩子們還想再來一遍,因為考慮時間的原因,沒有繼續再走一遍
這個地方就是水簾洞的出口,如果從這裡進去的話,一直是上坡的,走出去就是水簾洞的進口
水簾洞遊覽結束後便繼續往山下趕,高台階,矮台階,緩坡陡坡,各種路況一步一步走下來,兩人并沒有表現出絲毫怠意,始終是勁頭十足,遠超出我預想的結果。
将近6點鐘,我們來到了山下。兩人似乎還未盡興,有些不甘心地說時間過得太快了,還想再爬山。
天色已晚,在山腳下買了兩份炒酸奶,第一次吃,似很渴望。就這樣邊吃邊往停車地方去,對于寒假尾聲的這份“獎勵”,兩人還是很滿意的。
回家途中,兩人又在車裡唠了一路,似乎是在對今天爬山的深交流,在歡聲笑語中回到了家,至此,一次完整地登山遊結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