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品牌

 > 互聯網時代下的品牌

互聯網時代下的品牌

品牌 更新时间:2024-07-28 06:31:19

傳統的品牌打法存在效果滞後、品牌和産品脫離的情況,想要更好的品牌效果,品效合一、效果可量化才是互聯網産品最需要的品牌打法。

互聯網時代下的品牌(對于互聯網産品不需要品牌這事)1

最近和一些做互聯網産品品牌的朋友聊天,發現大家的共同感受:在這增長大于一切的時代,品牌部在公司受到業務部門極大的挑戰,老闆也越發質疑品牌的重要性,大家開始覺得,互聯網産品不需要品牌。

為何單拎互聯網産品剖析?

  1. 對于傳統品牌和快消品,老闆們還是認可品牌的,雖然在打法上也有新的要求,但品牌受到質疑的聲音較小;
  2. 網上有不少關于互聯網時代下品牌打法的介紹,但我認為,更多還是針對傳統品牌、快消品的,而不是針對互聯網産品。

為此,針對互聯網産品的品牌,提供一些拙見,供大家參考。

一、對于互聯網産品,品牌真的失效了嗎?

先說結論:品牌不可能失效,失效的是過時的品牌打法。

1. 為什麼品牌不可能失效?

商業的出發點是需求,品牌也是,隻有滿足了需求品牌才有價值。而品牌這詞,從誕生開始,就是幫助消費者解決認知問題:

(1)對産品的認知(拼多多的商品都很便宜、看鬼畜視頻上B站等)

在市場中,信息不對稱是永恒存在的,消費者無法對某一品類/行業了解的無比透徹,一般很難對購買的産品/服務有非常全面的認知。為此,消費者一定會需要品牌來幫助其建立對産品/服務的認知,進而進行決策。

(2)對自我的認知(穿Supreme的人很潮、看快手的人接地氣等)

消費者進行消費決策時,除了追求産品帶來的功能性收益,也同時看重品牌所帶來的身份識别。品牌不僅可滿足消費者對自身的身份認同,也可以幫助消費者在社交活動中向他人展示自身形象。

綜上,不管是什麼産品,隻要消費者在決策過程中有認知需求,品牌就不可能失效,也不可被替代。

2. 為什麼品牌看起來失效了?

在過去,企業通過廣告、PR,高舉高打,快速擴大知名度和占領消費者心智,再配合鋪貨和促銷進行收割。

但如今,随着數字技術和大數據的崛起,傳統的品牌打法對于互聯網産品而言,已不夠高效和适配,主要體現在:

(1)效果滞後

如今消費者消費路徑(AIPL模型:認知 – 興趣 – 購買 – 忠誠),從觸達到轉化,基本都在手機上完成,不過幾分鐘的事。

而傳統品牌打法,與如今的消費路徑不匹配,相較于花時間建立品牌,再慢慢評估效果,老闆們更願意用效果投放、運營活動來追求即時增長。

(2)效果不可量化:

數字營銷的興起,從流量到轉化,每一環節的效果都可量化,終于讓老闆們知道:自己花的每一分錢,帶來了多少的産出。

而傳統的品牌打法,就成了老闆眼中的玄學,砸了幾百萬的廣告,增長看不到,品牌資産又不能量化,品牌自然越來越受到質疑。

(3)品牌和産品割裂

過去,品牌傳播和産品生産是割裂開來的,品牌是消費者的“情感收益”,品牌知名度就等于信任背書,老闆們更多依賴品牌傳播來建立消費者認知。

但對于互聯網産品,消費者升級成了用戶,産品本身就是品牌的觸點,體檢即口碑,産品即品牌。

綜上,針對互聯網産品,品牌本身沒有失效,隻是需要更高效和更适配的品牌打法。

二、對于互聯網産品,什麼是更有效的品牌打法?

先說結論:①、具有效果思維,追求品效合一;②、效果要可量化,ROI要看得見

1. 具有效果思維,追求品效合一

首先,我認為的品效合一的“效”,不是單純的指一次傳播帶來的業務增長量。

  • 從時間維度上說:“效”可能是即時的,也可能是長期的(如:低頻的旅拍,我現在沒需求不轉化,但可能當我有需求時我就會想起你)。
  • 從指标維度上說:“效”未必是業務指标,可以是注冊量、購買量、也可能是口碑推薦等。

但,這是我認為的,重要的還是老闆們怎麼看待“效”,大部分老闆還是認為“效”就是及時的業務增長量。所以,我還是圍繞品牌傳播如何帶來及時業務增長來講。

如今,消費者路徑縮短,“效”的轉化,在手機上随時随地就可完成,使得“品”和“效”不再是分開的。且,現在用戶注意力極容易分散,這就要求,品牌的傳播内容需具備以下幾點:

互聯網時代下的品牌(對于互聯網産品不需要品牌這事)2

(1)創造沖動時刻:誘發行動

翻翻廣告案例,會發現不少廣告是這樣的:花3分鐘講一個故事,創意文案都很好,但和産品并沒有什麼關系,然後結尾2秒出個LOGO和Slogan。美曰,營造高級感,塑造品牌形象,做情感營銷。

但在我看來,這些是無效的,即使消費者看完,感受也是:“哇,好故事,拍得好好,哭了”,然後沒了。

我不反對高級感,更不否認品牌提供的情感價值,但這些和效果都不是對立的。

任何内容,都不能脫離消費者需求和業務特性,核心目的是:讓消費者了解你 → 對你産生興趣,産生行動沖動(甚至可以給予一些獎勵刺激用戶行動)。

(2)匹配行動路徑:實現轉化

當消費者産生行動沖動時,要匹配合适的路徑,幫助消費者把沖動轉為行動。

  1. 有路徑采取行動:比如,消費者看完内容,想要下載某款APP,卻發現内容裡根本沒有提供下載入口,用戶還得專門跑去應用商店去搜索下載,那這就會增加消費者漏損。
  2. 路徑與沖動匹配:比如,消費者看完内容,想要關注公衆号,你卻給用戶一個APP下載入口。行動路徑與用戶的行動預期不符,也會增加消費者漏損。

前兩點,以超級猩猩最近的海報為例,幫助大家理解:

互聯網時代下的品牌(對于互聯網産品不需要品牌這事)3

(3)做好流量承接:以老帶新

“任何傳播,吸引流量之後都不是結束,而是裂變的開始”這是很多人讀完《流量池》後的感受,我也非常認同,其實就是以存量帶增量。

就像luckin coffee,通過設計的裂變機制,獲得一個新用戶的同時也獲得了一個推廣者,用戶分享咖啡給朋友,自己可獲得再來一杯的獎勵,同時也為luckin coffee帶來了新的用戶。

第三點,也簡單舉一些例子,幫助大家理解:

比如:①拉新獎勵(優步的拉好友乘車、獲乘車金獎勵);②組隊裂變(微信讀書組隊獲無限讀書卡);③裂變紅包(餓了麼分享紅包);④好友助力(3名好友掃碼助力可領取699課程)等等。

互聯網時代下的品牌(對于互聯網産品不需要品牌這事)4

2. 效果要可量化,ROI要看得見

對于移動互聯網産品,數據是驅動增長的核心引擎,且,用戶對産品和品牌的感受,都會體現在行動上。為此從傳播到轉化,每一環節都要進行量化(掃碼量、轉發量、UV、PV、CTR等)

(1)量化效果目的

量化效果除了幫助我們計算ROI,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是幫助我們進行動态調優。

比如,同樣的素材,對不同渠道、人群的效果是不一樣的,通過收集第一波傳播的效果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對素材進行優化替換、優化轉化/裂變機制 和 對效果好的渠道進行補量等。

(2)量化效果方法

  1. 細分每一層漏鬥:不同渠道的機制鍊路不同,漏鬥也是不同的,為此需要明确每個渠道的轉化漏鬥。明确漏鬥後,需要對漏鬥每一個層級都進行數據統計,這樣才能評估各個環節的效果,并針對各個環節進行優化;
  2. 細分每一個渠道:一次傳播可能有多個渠道,為了能評估每個渠道的效果,需要将每個渠道的數據都進行獨立統計。
總結

1. 對于互聯網産品,品牌失效了嗎?

品牌是幫助消費者解決認知問題,為此,不管是什麼産品,隻要消費者在決策過程中有“産品認證”和“自我認知”的需求,品牌就不可能失效。

但傳統的品牌打法,存在“效果滞後”、“效果不可量化”和“品牌和産品割裂”的問題,導緻傳統品牌打法已不夠高效和适合互聯網産品。

2. 對于互聯網産品,什麼是更有效的品牌打法?

  1. 具有效果思維,追求品效合一:做好“創造沖動時刻”、“匹配行動路徑”和“做好流量承接”三步;
  2. 效果要可量化,ROI要看得見:每一層漏鬥和每一個渠道都要細分,進行效果量化,以此計算傳播ROI和幫助動态調優。

感謝你的時間,希望能幫到你,祝好。

本文由 @溫炜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品牌资讯推荐

热门品牌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