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千裡之行始于足下”,如果說将汽車看做長途跋涉的行者,那麼汽車輪胎就是汽車的腳。輪胎的制作工藝雖說沒有變速箱、發動機這樣複雜,但是在保障汽車的安全性能的這一環,輪胎所起到的作用也尤為關鍵。
而随着中國的經濟水平逐年上漲,我們的國家也急于摘掉“隻會抄襲不會創新”的帽子,這個趨勢從我們國家出台的鼓勵“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政策當中就可見一斑。但是盡管不斷的創新,中國的輪胎卻還是不受大衆的認可,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難道中國輪胎的質量确實不如那些國外的輪胎嗎?
其實早在中央電視台主導的一期專門關于中國輪胎與外國輪胎的對比測試節目當中,中國輪胎的“冤屈”就早已被洗清了。
在這檔節目當中,已經公正公開的将各項中外産品測試指數都公布了出來,人們印象當中“粗制濫造”的中國輪胎,不管是從整體質量,還是對于路況的适應程度,以及噪音和滾阻系數的測試當中,性能都絲毫不亞于外國的輪胎,甚至在某些測試當中,中國輪胎所展現出來的能力還勝于外國制造的輪胎。
那麼既然性能方面并沒有很遠差于國外的輪胎,中國輪胎又為什麼難以打進中國的消費者市場呢?其實是源于中國輪胎在早些年給消費者留下的“負面影響”。
早些年由于經濟發展的原因,所以中國走向“手工業大國”的趨勢,這是想要發展國家實力必須要經曆的一個環節。
但是随着社會經濟水平的逐年上漲以及國民受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多,現在的中國早已是人才輩出,不管是“中國速度”還是“中國智造”的水平都在逐漸成長為令外國的企業隻能望其項背的高度。然而中國輪胎不管是質量的優化還是價格方面的下調都無法得到本國消費者的“歡心”,這是因為中國輪胎的“負面新聞”已經深入人心了。
相信早些年的“車友”肯定都還記得中國制造的輪胎因為質量以及安全性能等問題而“蜂擁”上新聞。不僅質量令人堪憂,伴随而來的是整個市場的良莠不齊,售後服務的低劣,并且其實從生産工藝來說,當時的大部分國産輪胎都不過關。
由于接連不斷的問題造成的影響太過惡劣,導緻國内消費者對于整個國内輪胎制造的市場都相當的不信任,而就在這個時候,國外的一些“老字号”企業率先搶占了國内市場的份額。
而在早些年間,其實除了輪胎行業,還有許多的消費市場都由于在當時國内相關的技術發展跟不上消費者的需求,而被國外的一些早已生産穩定并且工藝純熟的企業搶占了份額。
外企搶占市場的手段如出一轍,外企的品牌首先以較為低廉的價格打入中國的市場,然後因其本就較為純熟以及穩定的供應鍊而擠壓中國本土品牌的存活空間,最後再将一些比較有競争力的品牌逐漸收購為外企的品牌。
随着壓倒性的接連打擊,導緻很多本土企業不得不破産倒閉,直至整個市場被外國企業壟斷之後,外企産品再逐步提高産品的價格。而在很多消費者想要在選擇價格較為低廉的國産品牌的時候,才發現整個市場的國内品牌已經在我們沒有發覺的情況下逐漸退出曆史的舞台了。
而中國的很多企業都是在這樣質量和價格的雙重打擊下,還沒有機會發展成一個制造工藝較為純熟的企業之時,就已經被擊垮。所以現在的中國消費市場來說中國輪胎也是相同的處境,由于早期的質量低迷以及口碑等問題而導緻的大衆消費者的信任度都早已瓦解,并且在中國輪胎最低谷的時候,國外的一些大品牌,比如說米其林輪胎,以及普利司通輪胎等早已趁着這個機會搶占了中國的市場。
米其林的發展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曆史,所以能帶給消費者的體驗自然也就相對較好。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人們對于國産輪胎的固有印象不是很占優勢,所以即使在質量上已經有了不亞于外國輪胎的技術水平支撐,但是國産企業要想要以一個全新的形象的重新進入大家的視野,就必須要做到從選品,質量測試以及口碑等方向重新宣傳。
其實就目前的國内輪胎的制造工藝來看,不管是加工橡膠的制造工藝還是對于力學的分析來看,國内外的工業差别都不大。
從某些方面來說,由于是本土的品牌,所以中國輪胎制造商對于中國地形地貌的理解等都要勝于外國的輪胎,所以中國輪胎面臨的難題還有對于營銷途徑的開發以及資源的合理把控等方面。
而從性能上看中國輪胎的性能要求是完全滿足國際上對于輪胎安全要求的規範的。且在輪胎抗濕滑等方面均能達到歐盟标準的B級及以上,所以在性能方面國産輪胎是絲毫不遜于外國的輪胎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中國輪胎的價格低廉不僅是由于早年間整體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而是由于國外相關企業的大肆打擊。
有數據顯示僅去年一年内,國内都有超過五十家國産的輪胎企業相繼破産,由于沒有足夠強硬的經濟實力做依托,在國外企業接近“不要命”似的打壓之下,國内的一些自主制造的輪胎企業又沒有消費者的支撐,很快就會變得岌岌可危。而國産輪胎要想走出國門更是難上加難,對于國外的品牌而言,他們已經在本國“站穩了腳跟”,這個時候我們國産的品牌要先從中開辟出一席之地尤為困難。
其實對于本國的企業而言要想走得更長遠,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國内消費者的信賴與認可。
因為國内消費市場的穩定可以作為其向國外生産延伸的穩固基石,為本國的企業保留更多的經濟實力對抗外來産品的打擊。
比如說國内一些口碑較好的國産企業,都已經隐隐有了趕超一些國外企業的趨勢,畢竟中國的人口基數龐大,目前的國民消費力也同樣不容小觑。
不過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時間較短,所以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我們本土的企業質量的整體上漲幅度還很多,為了更好地保護國産品牌在國内市場所占的份額,企業的技術提升是關鍵,消費者的信賴也是關鍵,而這些對于我們國産的汽車品牌還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随着技術手段的上漲以及對品質的把控,相信不久的将來,國産輪胎品牌一定可以做到厚積薄發,突破困境獲得新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