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宇航員在太空生活如何運動

宇航員在太空生活如何運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4 04:18:21

“我的身體如同植物一樣拔高,上次體會到這種身體猛長還是在初中時代。”

多年以前,一位在太空執行任務的宇航員金井宣茂,在太空生活三周後驚奇發現自己長高了9厘米并通過社交平台宣布該結果,該消息引來無數網民熱議,不少人紛紛表示也想來場太空之旅以體驗“二度發育”,不過通常這麼神奇的事情往往也會出現神轉折。

宇航員在太空生活如何運動(宇航員太空三周長高2cm)1

果不其然,次日早上金井再次發文澄清表示是自己量錯了,雖說是個大烏龍,不過想靠上太空實現二度發育的朋友倒也不必太過失望,因為人在太空生活,是真的能再長高。

失重究竟多神奇,能長個還能延老?

盡管并沒有到9厘米那麼誇張,但金井在這三個月間确實長高了2厘米,這點已得到官方證實,而出現這一情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太空自帶的失重環境。

在地球上,地心引力會給人的脊柱帶來輕微壓力,而到了太空中該作用力就會消失,構成脊柱的26塊椎骨間隙得到一定程度的舒張,這就好比我們平時在測身高時,你躺着測會比站着測數據更高一些,通常宇航員會因環境壓力的切換而平均長高2~5厘米,不過這也隻是暫時的,大概一到兩月就會恢複原樣了。

宇航員在太空生活如何運動(宇航員太空三周長高2cm)2

除此之外,還有人向往太空因為“失重能夠減緩衰老”,并對此解釋道在無重力的太空環境中,人體所需熱量的降低能大大減少食物攝入量,這同時也意味着新陳代謝速率變緩,由此令生物體的存活期延長。這麼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這畢竟隻是理論上的,并無實驗支撐,而人類過往短暫的航天史卻以實例告訴了我們,太空才不是什麼“樂土”。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多位宇航員身體出現“不可逆”變化

2020年國際生物醫學刊物《Cell Press》的第五期中,發布了近30篇關于長期太空任務帶來的健康問題,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對此進行分析,從而揭示了長期航天會引發的六個潛在危害,包括DNA損傷、氧化應激、視力減弱、骨骼疏松等,這六種隐患都會對人體健康産生深遠影響,其中的端粒長度改變和DNA損傷主要就關系到衰老進程。

宇航員在太空生活如何運動(宇航員太空三周長高2cm)3

生物學家蘇珊·貝利(Susan Bailey)對此展開了進一步研究,她與團隊通過分析前往空間站執行至少半年太空任務的10位宇航員血樣數據,發現長期待在太空環境中端粒會變長,返回地球又會縮短,“這種長度交替并非什麼好現象,”貝利博士解釋道:“端粒長短會引發與年齡相關的退化性疾患(心血管、癌症)等出現頻率更多。”

宇航員為人類探索宇宙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因太空環境複雜惡劣,很多宇航員歸來時雖榮譽加身卻也病痛纏身,考慮到這點,NASA正在考慮在為期四年的火星探索任務物料清單中,準備了密封座艙、拉力器等配置。

宇航員在太空生活如何運動(宇航員太空三周長高2cm)4

太空,或許真的不适合人類

2010年4月時,奧巴馬曾發表“2030年将人類送上火星生活”的宣言,民衆對此首先關心的不是火箭能否飛出那麼遠,而是宇航員能否堅持下來如此漫長的太空之旅,畢竟這些由國家精挑細選出來的宇航員,他們的身體素質往往都比普通人好得多,但他們回來後身體也無法避免各種負面影響,那我們要想完成這場星際旅行又會遭遇什麼呢?

平時有關注這方面新聞的人想必有注意到這麼一個現象,很多結束太空任務返航的宇航員出艙時總會坐在躺椅上,由地面工作人員擡出來,這是因為他們剛重返地球,身體一時無法适應重力,再加上穿越大氣層引發的顱壓升高、體液流動重置等問題,輕則頭暈惡心,重則直接昏厥。

宇航員在太空生活如何運動(宇航員太空三周長高2cm)5

所以顯而易見,太空并不适宜人類生活,不過我們體内天生就有一個基因名叫“好奇”,它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比起宇宙,我們或許确實很渺小、脆弱,但這份探索未知的好奇心,總會引導着我們排除萬難、探索未知,前往領略那片遼闊神秘的“星辰大海”。

(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頭條創作挑戰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