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幹兒壯,守望着北疆……”一首《小白楊》唱出了邊防軍人的心聲,讓全國人民耳熟能詳。
小白楊哨所,位于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邊界、巴爾魯克山腳下,新疆軍區塔城軍分區邊防某團的塔斯提邊防連在此駐守。眼下,這個很多人從歌聲中認識的哨所已成為著名的“紅色旅遊”景點,來此的遊客大都會輕撫“小白楊”,哼起那首戍邊歌。
當初的那棵小白楊如今已經長成30多米高的“大白楊”,曾經荒涼的哨所變成了綠洲。新疆有數千公裡邊防線,為什麼塔斯提哨所的小白楊會被寫進歌裡?
“當初呀離家鄉,告别楊樹莊,媽媽送樹苗,對我輕輕講,帶着它,親人囑托記心上羅喂……”歌曲中母親送給兒子樹苗,與即将返回哨所的兒子依依惜别的場景感動了無數人。
1980年,戰士程富勝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應征入伍成為塔斯提哨所的戰士。1983年春,兩年未回家的程富勝回家探親,他給母親富吉梅講哨所光榮的戍邊曆史,富吉梅十分感歎和敬佩。
尤其是聽到哨所官兵堅持年年種樹,但由于缺水卻留不住一片綠色,富吉梅默默記在了心裡。到了兒子歸隊的日子,清晨,富吉梅與丈夫一起在自家後院,挖了10棵自家培育的白楊樹苗,用紅布條紮着,用軍大衣包裹好,交給兒子,囑咐他種在哨所裡,為那些辛苦守邊的戰士們遮風擋雨。
那時交通不便,程富勝帶着樹苗在路上走了4天。一到哨所,他就将樹苗種下。
當時,全哨班吃水都是從5公裡外的河裡背水,為了種活白楊樹,戰士們每天去河裡背水,為了省出水澆樹,他們每天飲用、洗臉、刷牙一共隻用一軍用壺水。洗臉不用香皂,洗衣服不用洗衣粉。還在小樹苗的四周紮下籬笆,防大風吹折。最終,20棵小白楊活下來了一棵。從此,哨所有了綠色。
1982年8月,詞作家梁上泉到新疆采風。他當時就想寫一首能表現新疆軍人風采的歌。可一時找不到切入點,後來他到新疆各地走訪,随處可見的參天白楊,給了他靈感,白楊挺拔、遮擋風沙,像極了戰士們。
此後,白楊樹在他心底紮下了根。1983年秋,梁上泉再一次到北疆采風。在塔斯提哨所,當他看到一名戰士用水壺給家鄉帶來的小白楊澆水,他的感情和靈感一下子爆發了,在回住地的路上,他隻用了半個小時,一氣呵成,寫出了《小白楊》的歌詞。
1983年從新疆采風回去後不久, 梁上泉把這首歌詞發表在了刊物上,總政歌舞團作曲家士心讀後非常感動,為其譜了曲。
1984年8月1日,總政歌舞團在北京海澱影劇院演出,閻維文老師第一次在舞台上演唱了《小白楊》。優美的旋律,剛柔相濟的歌詞在觀衆中反響很大,閻維文也因此成名。第二年,閻維文将這首歌帶上了春晚舞台,從此,《小白楊》成為最著名的軍旅歌曲之一。塔斯提哨所也從此更名為“小白楊”哨所。
随着歌曲的傳唱,小白楊背後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小白楊”也成為一種精神,深深影響着祖國各地的邊防軍人。冬季,在及膝的雪地中頂風冒雪;夏季,在風沙烈日下堅強前行……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忠于祖國,紮根邊防,甘于寂寞,無私奉獻”的白楊信念。
如今,在塔斯提邊防連仍然保持着一個傳統,每天起床廣播放的第一首歌就是《小白楊》,晚點名時要呼點“小白楊”,全體官兵答“到”;每逢新兵下連、老兵退伍,都要在小白楊樹下宣誓。正是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官兵們人人都把連隊當家建,個個争當小白楊衛士。
如今,小白楊哨所内外已是綠樹成蔭,又高又壯的白楊樹伫立在哨所旁,傲立邊關,駐守邊防,小白楊俨然也成為了邊防文化的品牌,正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在這裡續寫忠誠戍邊的光輝篇章。
2012年在小白揚哨所邊新建了“小白楊哨所展館”,展館融小白楊哨所的由來、哨所的變遷等曆史為一體,成為裕民縣各族群衆接受國防教育的重要場所,吸引了衆多疆内外旅客慕名前來參觀,每年接待參觀者達8萬餘人次。
(文/記者 秦金俐編輯整理 資料來源:裕民零距離、人民網、新華網 圖/通訊員 趙海嵘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