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歐賽斯超級品牌課堂。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課題是《高質優價價盤體系策劃的規律及方法》。我們會圍繞着四個闆塊來展開講解:第一價盤管理的重要性、第二傳統産品定價方式及其誤區、第三高質優價價盤的策劃規律、第四高質優價價盤的策劃方法。我們今天先分享第一個闆塊:價盤管理的重要性。
講到定價,大家都知道它是營銷4P中的一個,也可以說是營銷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句話說:“做企業的不懂定價,不是一個好的管理者;做營銷的不懂定價相當于還沒有入門”。
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價盤管理的重要性。
先來探讨兩個問題?
● 問題1:價格體系定價賣高了好不好?
● 問題2:價格體系定價賣低了好不好?
要想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們先通過恒大冰泉的一個案例來分析探索。
其實恒大冰泉在營銷上面是個很有意思的案例,今天我們就從價格的角度來分析,恒大冰泉是如何從一個土豪水淪落到低價水的!
恒大冰泉從“土豪水”變低價水
恒大冰泉自2013年11月正式上市以來,便一直以“高端飲用水”自居,每瓶的售價最低4元。競争對手直接瞄準西藏5100、昆侖山等同級别産品。
其實恒大冰泉把定價定為4-5塊的價格區間帶,也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我們說要想把産品價格定得高,就需要有相應的對應營銷策略,給消費者營造出産品的高端性。但是對于恒大冰泉來說,它後面的營銷策略是非常混亂的。包括了不斷地更換廣告語、代言明星,最緻命的一點就是在渠道上做全面鋪貨,就連我們平常最常見的社區、街邊店也能夠看到恒大冰泉的影子,這顯然和它的高價定位是自相矛盾的。就像依雲賣得很貴,但是它的售賣場景隻會出現在高端場所渠道。所以恒大冰泉後面一系列的營銷訴求和動作,是無法支撐産品的高價的。
2015年9月8日,恒大冰泉在廣州召開發布會宣布旗下産品全線降價,主打産品500ml裝從此前的4元調整為2.5元,350ml、1.25L、4L産品全國零售價也分别從此前的3.8元、6元、25元調整為2.5元、5元和12.5元,降幅最高達到了50%。
2016年8月12日礦泉水品牌恒大冰泉發布公告,宣布即日起産品将全面調價,500ml規格恒大冰泉全國統一零售價每瓶2元,350ml裝每瓶2元,1.25L裝每瓶4元,4L裝每瓶10元。
恒大冰泉價格變化後的銷量結果由于市場上受到了一定的增長減緩,恒大冰泉就此宣布了兩次降價。第一次是從4元調整為2.5元,第二次是從2.5元調整為2元。但是對應的降價并沒有改善恒大冰泉當時的困境。我們來看下恒大冰泉價格變化後的銷量結果:
降價前:本身就處于虧損狀态,恒大冰泉在2014年顯示的數據中,恒大冰泉的銷售額僅達到10.9億元,虧損的數額高達23.7億元。
降價後:依然面臨的問題是與其他普通礦泉水的競争,在農夫山泉等傳統礦泉水的夾擊下,降價為兩元的恒大冰泉的銷售量并沒有上漲。最新的數據顯示恒大冰泉虧損金額已經達到40億元。
通過恒大冰泉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恒大冰泉是屬于一個價格管理失敗的案例。在這個案例裡,其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比如我們得到了定價的重要性以及價值意義。同樣的也能回答剛才那兩個問題:
定價過高,産品無法支撐的話會影響産品銷量;
定價太低,影響企業利潤,且渠道商利益受損也不願銷售。
定價并不是單純地簡單的定一個數字,它其實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所以價格的高和低,直接決定了這個産品後面的部分:你能不能去做?你能不能賣?如何去設計利益分配的原則?如果定價不對,可能會直接或者間接地決定一個企業的生死。
價盤管理的重要性對于企業來說,其實最基本的目标和使命就是賺錢。所以說定價不僅僅隻是企業的營銷問題,它也能上升到戰略問題,我們需要明白并且重視定價的重要性,作為戰略意義的動作去對待定價。
定價就是定戰略的直觀表現。價格決定了消費群體、決定了市場選擇、決定了利潤空間,更影響企業長遠發展。
定價就是定戰略的直觀表現
價格決定了消費群體、決定了市場選擇、決定了利潤空間,更影響企業長遠發展。
定價就是選不同的客戶群體
定價對于客群來說,其實就是選擇不同的客戶群體。當我們設計好産品價格之後,我們需要去尋找到對應的顧客來匹配這個産品價格。當我們把價格投放到市場,其實價格就起到了一個篩選的作用,它就像是一個自動篩選器,會把我們想要去拉攏的顧客給篩選過來。所以說價格本身不是定位,但價格決定了消費群,消費群決定了定位,所以價格本身也具備了定位的意義。
不同的定價,決定了你的客群到底是誰。比如說買LV包的消費人群,跟買幾百塊錢包的銷售人群肯定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喝十八塊錢的依雲礦泉水,跟喝兩三塊錢一瓶水的人,他們的消費群體也是不一樣的。同時定價也決定了你在哪個領域和誰競争,以及你的市場大小。比如剛才我們講到的恒大冰泉,一開始它的定價是4-5塊,那時候它直接的競争對手可能是昆侖山這樣的競品,那麼當它的價格降到了兩塊一瓶的時候,這時候它的競品就變成了去跟農夫山泉做競争了。所以說如果定價不當,就會導緻我們的目标人群出現偏差,造成自己的消費者流失。
定價是承諾給顧客的價值大小
從顧客價值來說,定價是承諾給顧客的價值大小。其實價格是顧客去選購我們産品的第一感知媒介和價值衡量。當我們去買一個東西在還沒有體驗到這個産品之前,我們隻能依據我們看到的價格去判斷這個産品是不是我要買的,是不是在我的預算範圍之内,是不是值得我去購買,那麼對于這些沒有消費體驗的人來說,價格就成了産品品質的标簽,定了這個價格,就要給到這個價格背後的顧客價值。
比如剛才我們說到的LV包,它和幾百塊錢的包的價值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果定價太高産品無法支撐,銷售者也不會購買。就算他買了第一次,也不會再買第二次。反過來如果定價遠低于顧客預期,可能消費者會産生負面的想法:“産品的質量是不是不太好”,等等這一類負面的想法。這也對應了我們前面講到的定價太高了也不太好,定價太低了也不行。
定價決定資源配置與價值鍊
從企業的運營管理來說,定價其實決定了你的資源配置與價值鍊。不同的定價背後意味着需要去配置對應的産品、團隊、服務、環境、營銷等資源也是不同的。
比如說同樣是華住集團旗下的酒店,漢庭酒店的定價一般是一兩百元/晚,四季酒店的定價大概是三四百元/晚,這兩家酒店的價格不一樣,那所配置的資源匹配也是不一樣的。可能漢庭酒店隻能保證酒店住得幹淨、床比較舒服,但是四季酒店的環境、服務體驗上就會更好,這就是不同定價背後的資源配置是不一樣的。
好的産品,必然需要消耗更多的時間成本和人力勞動,這就必然導緻成本水漲船高,因為高産品高投入對應出來的産品品質才好,反映出來的就是産品“溢價”。如果定價過低,這便産生了無法調和的矛盾。我們經常講到“一分價錢一分貨”,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物美價廉”。其實在一定程度上物美并不一定是價廉的,所以說物美價廉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一個悖論。
定價決定企業經營的收入和利潤
對于企業的生産利益來講,定價其實決定了企業經營的收入和利潤。我們都知道利潤的計算方式很簡單,就是“銷售額-銷售成本”。如果我們把這個公式給細化掉的話,銷售額其實就是“銷量×價格”。成本其實是包含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但是成本和費用這兩個因素是企業的支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定價是可控的。而價格則會影響産品的銷量,所以說在實現企業利潤目标上,“價格”是對實現利潤起到最大杠杆作用的驅動因素。
定價決定競争對手,以及競争強弱
從市場競争的角度來說,定價其實也決定了市場競争力的大小。有一句話這樣說:一流的企業擁有定價權,而争奪定價權是企業戰略競争的高級階段。不同的定價會決定你和誰直接競争,如何通過定價策略打破别人的封鎖等。從而建立自己的競争力,甚至封鎖競争。
比如我們拿小米舉例,一開始小米的定價策略是千元手機,打的是中低端市場,所以說它肯定不會去和蘋果競争的,隻會和國内的的山寨機做競争。同樣的像拼多多,它的崛起其實也是因為差異化競争,瞄準的是下層市場的消費群體作為突圍,以至于快速地崛起與天貓、京東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價格就是連接企業、市場與顧客的價值焦點
基于剛才的分析,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定價會決定企業價值鍊、利潤目标、消費者的價值利益以及市場競争力的大小。所以價格就是連接企業、市場與顧客的價值焦點。
企業:經濟收益、品牌格調
對于企業來說,定價目标就是促進銷售獲得利潤,同時也可以通過價格去建立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當消費者看到價格,他心裡其實就已經有了一個認知,那這個品牌它到底是高端的、中端的還是低端的?
消費者:價值感知與态度、價格敏感度、忠誠度與承受力
對于消費者來說,其實價格是他們選購我們産品的第一感知媒介和價值衡量。消費者在購買産品的時候,希望自己能夠買到物有所值的産品,所以說價格在一定意義上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因素。
競争對手:競争優勢、價格彈性
價格也是企業應對市場競争的一個利器,因為在價格的空間範圍内,保持一定的價格彈性空間,可以通過外界的市場需求變化、競争對手的變化及時地調整價格,那麼從以上這三個維度來講,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做好價盤管理是很重要的。
所以,價盤管理不當的後果:
1. 消費者流失
2. 産品占位錯誤,市場占位錯誤
3. 銷售費用大量上升
4. 銷量上升緩慢,或者停滞甚至倒退
本期【價盤管理的重要性】我們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後面我們會繼續分享【傳統産品定價方式及其誤區】、【高質優價價盤的策劃規律】、【高質優價價盤的策劃方法】内容,歡迎持續關注歐賽斯超級品牌課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