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公司微波爐排隊熱午飯時,一股濃郁刺激的臭味撲鼻而來,大家面面相觑,有人小聲問了一句:“誰在熱屎嗎?”
然後一個萌萌哒的小仙女,端着一碗螺蛳粉走開了,隻留下一地尴尬,和揮散不去的shit臭……
說到螺蛳粉,很多人都稱之為“生化武器”般的重口味,裡面的酸筍貢獻了臭和鮮,聞起來“淚流滿面”,吃起來“妙不可言”!
吃完後仿佛糞坑出浴,那種味道粘在衣服頭發上,久久不能散去。
盡管臭,還是有人愛它愛到骨子裡,因為吃的人自己聞不到臭,吃起來鮮香爽辣很過瘾。
其實說起“食臭”,螺蛳粉算不上什麼,臭臭的酸筍也并不是孤單的存在,世界各地都有各種臭味的“美食”。
頭号家族:臭豆腐臭豆腐大概是“臭派”裡的頭号家族,遍布中國大江南北,形态及制作工藝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性:臭。
說起臭豆腐,不得不提王緻和。
相傳康熙八年,進京趕考的安徽考生王緻和金榜落地,當時已身無分文,隻得在京城做豆腐謀生。
一次發現沒賣完的豆腐發黴,又舍不得扔,便借鑒腌鹹菜的方式,用鹽腌了起來,然後就繼續讀書備考,忘了豆腐這茬事兒。
幾個月後蓦地想起腌豆腐,趕忙打開缸蓋,一股惡臭撲鼻而來,豆腐變成了灰色。但是嘗起來卻無比鮮香醇厚。
王緻和臭豆腐就此誕生。
在兩湖及江南地區,臭豆腐也被稱為“臭幹子”,制作方式和王緻和臭豆腐完全不同。
豆腐本身并不臭,而是用菜梗制成發酵的臭鹵水,然後将豆腐泡臭。
幾個月後取出豆腐下油鍋慢慢炸,直到顔色變黃或變黑,吃起來外焦裡嫩,鮮香松脆。
這種臭豆腐的關鍵就是臭鹵水,尤其是紹興、甯波人發明的鹵水——用苋菜做成的臭苋菜梗汁,可謂是奇臭無比。
以前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壇子,除了泡豆腐之外,各種新鮮瓜果蔬菜都能扔進去泡。
以至于發展出了一道名菜:蒸三臭,黴苋菜梗、臭冬瓜以及臭豆腐一起蒸,臭味 × 3,深得當地人的喜愛。
其味道如何你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
老北京豆汁兒
如果要給中國的黑暗料理排個名,老北京豆汁兒不是第一也能排進前三。
和螺蛳粉、臭豆腐不同,豆汁兒的味道比較獨特,第一次喝的人都說,簡直像“泔水”一樣“馊臭”。
其實豆汁兒本身就是一種“泔水”——将綠豆中的澱粉濾出制作粉條,剩餘的殘渣發酵就成了豆汁兒。
白裡透着灰,灰裡透着綠,怎麼看都沒有食欲,這在其他地方都直接倒掉,隻有老北京人當寶貝一樣。
其實豆汁兒的曆史十分淵源。
早在遼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就發現,吃太多肉胃腸會受不了,而發酵後的豆汁兒不僅能解膩,還能提供益生菌助消化。
後來傳入北京成為一種民間小吃,連清朝宮内也将其列為宮廷禦膳,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員,也就一代一代傳承了下來。
鲱魚罐頭除了酸臭、屎臭、馊臭之外,不安分的人類還嘗過了“腐臭”。
對,接下來要說的就是,被公認為“世界第一臭”的鲱魚罐頭!
鲱魚罐頭的臭已經很難用語言形容了,相較于植物蛋白發酵産生的醇厚之臭,肉類蛋白的腐爛惡臭,能沖破人的頭蓋骨直擊靈魂!
最可怕之處還在于,它的味道持續時間非常長,如果被汁液濺到,臭味會跟随你長達數日。
其實鲱魚罐頭也是特定曆史時期的産物,它的制作方式很簡單,将新鮮鲱魚放在濃鹽水中煮過,再裝入罐頭中任其自然發酵即可。
瑞典地處北歐高緯度地帶,在物資貧乏的年代裡,人們要度過漫長的冬季,隻能靠吃鲱魚罐頭充饑。
除了果腹,它還能提供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營養價值極高。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特定的飲食習慣。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食臭?說了這麼多,明明臭味讓人生理不适,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喜歡食臭呢?
這就要從我們的祖先說起了。
在遠古時代,生産力和識别能力都十分低下,吃腐敗的食物很容易導緻中毒、拉肚子,甚至有生命危險。
漸漸地,人類就開始将氣味分為“香”和“臭”,并有意識地加以區分。
香味往往意味着新鮮、可食用,而臭味則往往意味着腐爛、危險。
人類在幾百萬年的進化中,基因裡就被寫入了這種“喜香厭臭”的嗅覺準則。
但事情也不是那麼絕對的——
雖然嗅覺告訴我們吃新鮮的食物才安全,但是古人并沒有冰箱,無法讓食物長期保鮮,饑餓難耐時,隻能含淚吃下腐爛的食物。
有人就驚訝地發現,有些食物雖然聞起來臭,但吃起來的感覺很奇妙,并且自己的消化不良也得到了很大的緩解,從此就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我們回過頭來看今天的臭味美食,臭酸筍、臭豆腐、臭鳜魚、臭苋菜、臭奶酪……
這些食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人有兩個味道感知器官,鼻子負責嗅覺,舌頭負責味覺。
食物中的蛋白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為硫化物、氨基酸等次級産物,“聞起來臭”就是硫化物在作怪。
榴蓮雖然沒經過微生物的發酵,但果實内本身含有可揮發性硫化氫,所以聞起來也是臭臭的。
而“吃起來香”的重點就在于氨基酸,它讓我們的味蕾品嘗到一種鮮美感。
氨基酸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味精裡的谷氨酸鈉就是氨基酸的一種。
人類掌握了“臭中逐鮮”的秘密後,就相當于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并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地域和飲食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了下來。
《大宅門》中關于豆汁兒的橋段
任何事物當它上升為一種文化,就有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傳播力,在我們的血脈裡落地生根,在人類的曆史長河裡占據一席之地。
再加上人類天生愛作死刺激,嘗試臭味食物成為一種“有限的風險”。
就像坐過山車一樣,雖然本能地感受到生理不适,但是大腦知道它是安全的,有意思的,值得體驗的。
在吃這件事上也是如此。
有多少人不都是,嘴上說着不要,身體很誠實嘛。
出品:NewsClass、浙江省科協
作者:高小白
新聞已舊,真知恒久,歡迎關注NewsClass
參考資料:吃貨研究所 二豬《我們客觀一點,豆汁兒這種東西,北京人自己都覺得臭!》黑西瓜《在鲱魚罐頭工廠上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拾文化《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吃臭的東西?》陳曉卿《風味人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