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捷信消費金融簡介

捷信消費金融簡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02:14:04

老牌外資消費金融機構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消費金融”)有望迎變局。4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期有消息稱捷信消費金融正尋求股權出售,有望引入中資新股東。這家外商獨資的消費金融公司在種種考驗之下,也開始謀求新出路。

同時,北京商報記者實測發現,捷信消費金融多個線上渠道内均無法使用其自營貸款業務。轉向為其他貸款、電商平台提供導流服務。對于相關情況,捷信消費金融方面回應北京商報記者稱,股權出售是深耕中國市場的一部分,使運營更加本土化,并否認自營貸款産品停擺。

捷信消費金融謀求股權變更

捷信消費金融股權或将生變。近期,有消息稱,捷信消費金融正在尋求股權出售,正與一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接觸中。另有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捷信消費金融在2021年便有過出售股權的計劃,但最終未能成行,當前是在向新意向買家繼續推進這一事宜。

公開信息顯示,捷信消費金融成立于2010年11月,注冊資本70億元,是國内批準設立的首批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之一,也是國内目前唯一一家外商獨資消費金融公司,其股東為國際消費金融服務提供商捷信集團。

近年來,受到“一切金融活動持牌經營”的監管要求影響,不少金融科技平台将金融牌照作為重要布局,入股民營銀行、消費金融等情況時有出現。而消費金融作為一張高含金量牌照,也成為相關金融科技機構追逐的對象。

從近年來消費金融機構股權構成情況來看,有實力的互聯網企業多采用自發成立消費金融機構的方式獲得牌照,還有機構則選擇以增資、收購等方式入股消費金融機構,持股比例不一。而以這類方式引入新股東的消費金融公司多為腰部機構。在頭部消費金融機構中,鮮少有主動對外出售股權的情況。

捷信消費金融這一情況也讓業内人士唏噓不已。一名捷信消費金融前員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公司在2017年、2018年間員工人數接近10萬人,到後來團隊急劇縮減,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

對于股權轉讓這一消息,北京商報記者也向捷信消費金融方面進行了求證,捷信消費金融方面回應稱,公司長期深耕中國市場,未來也不會改變。作為這一戰略目标的一部分,公司希望通過尋找實力雄厚的股權合作夥伴,進一步加強其在市場上的行業地位,以整合其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并使運營更加本土化。

在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看來,捷信消費金融在經曆了此前業績下滑、裁員、轉型等一系列變動後,引入新股東的優質資源來激發其傳統業務活力,推測其将引入具備數字化優勢的股東資源,這樣能幫助其加速數字化轉型布局,進而提升風控與獲客水平,對捷信消費金融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亦存在正向作用。

蘇筱芮指出,消費金融牌照的轉讓涉及多方面,股東方對于消費金融公司的口碑、盈利能力等方面多有考量。捷信消費金融作為一家純外資機構,在當前的市場競争環境以及監管環境下,也需要多方磨合。

自營貸款産品實測無法使用

而正在等待新股東的捷信消費金融,在自營業務方面似乎也遇到了阻礙,陷入停滞狀态。4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在捷信消費金融多個線上渠道内看到,捷信消費金融旗下自營貸款産品疑似停擺,相關頁面均無法查看,隻剩下導流助貸、廣告業務等還在進行中。

捷信消費金融簡介(捷信消費金融欲謀本土化)1

不同于其他金融機構獲取貸款額度,需要輸入身份證号、收入信息等,北京商報記者在捷信消費金融App内,僅通過手機号完成賬号注冊後,點擊“查看額度”,頁面便提示“捷信暫無适合您的産品”。同時頁面推薦了多款其他金融機構、助貸機構提供的貸款産品,進一步點擊後,頁面将引導用戶下載、跳轉至其他平台進行貸款操作。

在捷信消費金融小程序中,點擊查看額度并輸入身份證号進行驗證後,頁面會提示稱“目前小程序暫未向新用戶開放注冊”。随後,北京商報記者邀請多名新用戶進行測試,也均出現了同樣情況。

捷信消費金融簡介(捷信消費金融欲謀本土化)2

另一方面,與其他消費金融機構力推自家産品、介紹營銷拉新活動有所不同,除了為貸款平台導流外,捷信消費金融App、公衆号内,還出現了大量為其他電商平台、信用報告查詢平台等做推廣的相關内容。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早在2021年4月,捷信消費金融暫停自營消費貸業務、主營助貸的相關消息已有傳出。作為公司轉型線上化重要成果分期商城業務,也在2021年底草草下線。

時隔一年,捷信消費金融主營業務為何依舊處于停擺狀态?對此,捷信消費金融方面回應稱,捷信消費金融尚未暫停、也不打算暫停作為公司主營業務的消費貸款,公司将不斷調整商業模式,以更好适應數字化過程。但對于為何無法使用相關産品、不向新用戶開放等問題,捷信消費金融未作出正面回應。

在導流業務方面,捷信消費金融則提到,該項業務并非公司主要業務,将根據用戶需求引入不同領域的合作夥伴,優化産品與服務。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指出,在引入新股東确立新的業務戰略之前,捷信采取暫停部分自營業務,開展導流業務的方式來進行過渡。這一方面是維持其平台用戶的活躍性,另一方面導流業務成本低,通過導流獲取收入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後續捷信如引入生态型或線上經營能力強的股東,對于其業務轉型将有明顯裨益。

“2020年被業内看作是消費金融行業的‘分水嶺’,消費金融公司運營也從此前的跑馬圈地轉換到精耕細作。停擺主營業務對于持牌金融機構來說并不常見,開展導流、助貸等業務并非長久之計,也無法最大程度發揮其牌照價值。”蘇筱芮表示。

“2023戰略”成效待考驗

作為原銀監會首批四家消費金融試點企業之一,自2010年開業以來,捷信消費金融此前長期處于行業“老大哥”的位置。“老大哥”為何淪落到主動出售股權這一步?其背後也與捷信消費金融近年來業績表現密切相關。

根據捷信消費金融此前對外披露的信息,2018年捷信消費金融以淨利潤13.96億元“領跑”消費金融行業。2019年雖然淨利潤11.4億元小幅下滑,但其總資産一舉突破千億元,達1045.36億元,成為業内首家千億級消費金融機構。同年,捷信消費金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但這一情況在2020年急轉直下,主攻線下的捷信消費金融在疫情中遭受沖擊,重資産模式“失速”,大舉轉型之下業績遭遇重挫。公司營收、淨利雙雙大幅下降,淨利潤1.36億元;總資産滑落至652.07億元。上市計劃也就此擱淺。

轉型、大規模裁員、自營業務停擺……捷信消費金融陷入風波中。同時,因為利率、催收等問題,捷信消費金融遭到用戶大量投訴。

而随着各家消費金融機構2021年業績表現大幅回暖,捷信消費金融業績也備受關注。對于2021年運營情況和下一步業務規劃、轉型安排,捷信消費金融方面指出,公司“2023戰略”是一個業務轉型過程,公司需要進一步優化各部門的組織架構和人員配置,幫助公司成功完成戰略部署,保障全面運營。

于百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捷信消費金融早期主要采取線下網點推廣,與手機數碼店合作的模式開拓消費金融分期業務,快速獲取了數碼市場發展的紅利。在移動互聯網驅動的電商等快速發展之後,更低成本的線上消費貸款成為了近幾年消費金融業務的主流。

“上述的背景下,加之監管方對于高利率、暴力催收等的嚴厲打擊,捷信高度依賴線下和人力的重消費金融模式遇到了增長和管理上的挑戰。通過引入新股東,帶來新的資源和模式,從而進一步進行業務轉型,扭轉經營不利的狀況。”于百程補充道。

蘇筱芮則指出,當前科技實力及科技創新能力是消費金融機構共同追逐的目标。提高科技實力能夠更好地推動消費金融流程優化,并提升業務效率。另外随着線上獲客成本的日益攀升以及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不斷完善,有能力的消費金融機構也開始同步謀劃線下業務布局。

蘇筱芮認為,捷信消費金融轉型成效有待時間檢驗,後續可以關注科技實力的打造與優質場景的挖掘,探索如何将此前專長的線下業務與如今數字化轉型需求結合起來,在消金行業邁入成熟階段的當下迎來“浴火重生”。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廖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