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泥
紫泥在古代被稱為青泥或甲青泥,在黃龍山礦區,其蘊藏量占所有紫砂礦種的80%左右,礦層厚度從幾十厘米到幾米不等,最厚處可達8米。
紫泥含砂量較高,材質堅硬,品種較多,是制作紫砂壺的主要原材料。
在過去,紫砂泥的命名都由采礦工人決定并口授相傳,他們習慣将不同區域、不同井口、不同地層開挖的紫泥礦做不同的稱呼。
比如:
底層的紫泥礦,稱為底槽青;
青中泛紅色的紫泥礦,稱為紅棕泥;
紅中泛紫的紫泥礦,稱為紅皮龍等等。
從黃龍山30米以下一直到四号井都有紫泥礦料的蘊藏,黃龍山的紫泥礦料越往下縱深,品級就越好。
4号井深井黑紫泥
“青灰紫泥”
市場上,我們還能經常看見一種泥料的紫砂壺,即“青灰紫泥”。因為它的名字裡也帶有“紫泥”二字,不少壺友便非常關心這兩種泥料之間的關系。今天我們就再來聊一聊“青灰紫泥”。
從礦層的分布來看,青灰泥主要分布在甲泥和紫泥之間,紫泥成分居多,外觀色澤青中帶灰偏紫,青灰泥還是屬于紫泥大類。
青灰紫泥礦石
根據《宜興紫砂礦料》記錄,青灰紫泥屬于紫泥類,和天青泥同礦層産出。具體可以看下面的礦層圖:
“青灰紫泥”的礦料外觀為灰紫褐色,表面呈紋理狀。礦料緻密,塊狀結構。因其含有少量微細的白色雲母碎片,相對比較堅硬。礦料上有淡綠色的豆斑狀,類似底槽青表面的雞眼。
透氣性非常好,為明末清初廣為流傳之泥料。燒成後壺身呈褐紫灰色調,純正光潤,色澤效果細膩,簡樸古雅,古味十足。
青灰紫泥 大彬如意壺
紫泥和青灰紫泥的各自特點
紫泥材質具備了黏性、硬性、柔性、砂性、可塑性等諸多的最佳條件,幾百年來從制壺藝人到玩壺商家,首選紫泥材質是有道理的。
而經科學檢測分析, 青灰紫泥的礦物組成、化學成分及其百分比,與多數紫泥基本接近,所以自然也具有紫泥可塑性良好、燒結範圍廣、收縮率小等特點。成壺的青灰紫泥則有着非常明顯的特征:古樸、素雅、恬靜;它與世無争,它清新淡雅。
講解完之後,你了解了兩種泥料的區别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