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清明節寄哀思的詩句

清明節寄哀思的詩句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8-26 08:24:21

清明節最有名的詩說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就奠定了清明節哀傷的基調。自清明這個節日的誕生開始,它就跟祭祖、寄托哀思聯系在一起。在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來臨之際,在這個中國民族再次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之際,這個清明節,我們應該祭奠祖先,更應該為百年以來,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富強而奮鬥和犧牲的先烈們寄托哀思。古人說到,“歌詩合為事而作”,詩詞裡面的清明,反映了中華民族經曆的苦難,和中華民族的堅韌、奮進!

1. 屈大均,《壬戌清明作》

我們都知道,從清末的一百多年以來,是中華民族被打入谷底,最悲催的一個多世紀。但實際上,中華民族的衰敗,是從明末開始的。明末清初的詩人屈大均就在1682年的清明節,寫詩記錄了中華民族在那個世紀的衰敗: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

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

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清明節寄哀思的詩句(八首詩詞寄托清明哀思)1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起筆悲怆,陣陣輕寒,彌漫在清晨,片片陰雲,籠罩在暮色時分。愁悶裡,竟然未覺到春意已沉。“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這兩句,讓人想起詩聖那句著名的“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一樣的國破家亡,一樣的心痛。“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這句,又讓人想起那句著名的“萬馬齊喑究可哀”,這是那一個多世紀的蟄伏,讓人心痛!

“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怆客心”,那醉夢獨醒的猛士啊,四海之廣,卻無處可以立身,年年的寒食,徒然傷我客子之心。這樣的世紀已經翻開一頁了,但我們不能忘記那一個多世紀的悲傷,那一個多世紀的犧牲,那一個多世紀的奮鬥!

2.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寒食清明尤為崇尚的風俗是掃墓。寒食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詩描寫了掃墓情形: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别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清明節寄哀思的詩句(八首詩詞寄托清明哀思)2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烏啼鵲噪昏喬木”,在中國文化中,烏啼一向不是好兆頭,整句詩都是一個悲怆的基調。“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寫的都是中華民族清明祭祖的情形。“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别離處”,這句深深地表達了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冥冥重泉哭不聞”,很可惜的是,人們祭奠親人時的悲痛,而逝去的親自卻不可能看得到,聽得到了。“蕭蕭暮雨人歸去”,天色漸漸暗了,祭奠的人們漸漸散了,但“蕭蕭暮雨”還在表達着人們的悲傷之情!

清明祭祖是中華民族區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傳承,我們要繼續傳承下去,特别是要年年祭奠那些為中華民族的再次崛起而奮鬥犧牲的先烈!

3. 《清明日曲江懷友》,羅隐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中,清明節除了祭祖,也會祭奠為中華民族奮鬥犧牲的英雄,除此之外,也會祭奠逝去的朋友。唐代詩人羅隐就在《清明日曲江懷友》中祭奠逝去的朋友:

君與田蘇即舊遊,我于交分亦綢缪。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清明節寄哀思的詩句(八首詩詞寄托清明哀思)3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君與田蘇即舊遊,我于交分亦綢缪”,首句寫詩人與朋友的交情密不可分。“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你已經逝去兩年了,而我則每日在曲水悲傷。這句讓人想起大詩人白居易的那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一樣的為朋友悲傷。“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這句也讓人想起詩聖的那句“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朋友的寡妻稚子應該在清明節這天傷心的祭奠他吧,他們肯定在遙望江陵,淚流不斷。這句不正面寫詩人的悲傷,而是寫朋友家人的悲傷,借他們的傷心,表達詩人自己的傷心!

4. 《清明節一日》,李漁

明末衰敗,是中華民族衰敗的一個重要節點。即使是清朝的建立,也無法改變中華民族衰敗的過程,很多當年的經曆者,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痛苦。明末清初詩人李漁在《清明節一日》就表達了那個時代的學者的深深的痛苦:

正當離亂世,莫說豔陽天。

地冷易寒食,烽多難禁煙。

戰場花是雪,驿路柳為鞭。

荒垅關山隔,憑誰寄紙錢?

清明節寄哀思的詩句(八首詩詞寄托清明哀思)4

荒垅關山隔,憑誰寄紙錢

在李漁筆下,寒食節的春光、花柳、習俗,經過一個逃難者眼光的過濾,一切景象都蒙上了一層戰争的陰影,氣氛凄慘,反映了戰亂中人們颠沛流離的生活,和彷徨無主、疑懼哀傷的情緒。

“荒垅關山隔,憑誰寄紙錢”,經曆了改朝換代,經曆了戰亂,已經國破人亡了,那些荒墓,已經沒有後人來祭奠,來燒紙錢了。

今天,我們讀這些詩,是為了永不忘記中華民族所經曆的那些苦難,從而為我們今天的崛起之日繼續努力!

5. 《清明》,黃庭堅

清明祭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當然是無可厚非。但曆代的詩人也在提醒我們,不要忘了那些為中華民族做出過貢獻的偉人們。宋代詩人黃庭堅在《清明》一詩中,表達了對賢愚同埋一丘,世人忠奸不分的憤慨,也表達了希望世人牢記這些為中華文明做出過貢獻的人們: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隻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節寄哀思的詩句(八首詩詞寄托清明哀思)5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人乞祭餘驕妾婦”說的是古代那個專靠到墳茔地裡乞讨人家祭祀剩下的供品以飽食終日且炫耀于妻妾的人,“士甘焚死不公侯”說的是拒官隐居雖被燒死亦不甘心妥協于社會的正直之士。一樣人生,兩種境界,不置可否的對比中,暗含着詩人對介之推高蹈品格的肯定與贊揚。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蓬蒿荒丘,遺骨一土,千載萬世,誰知誰是賢愚?即便是活在當下,誰又辨賢愚?“知誰是”的反問中,浸透着詩人的滿腔憤懑;以景做結的末句裡有悟透生死的通達。這種通達,是貶谪失意的心灰意懶,是不滿現實的諷刺反擊,是堅守人格操守的格格不入。

6. 《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白居易

清明祭祖,表達的是國人對祖先的懷念之情。但對于一個官場失意的人來說,這一切都顯得太“擾擾”。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甚至有了出世之心。他在《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中寫到:

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

何事不随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

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閑。

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怅望鶴飛還。

清明節寄哀思的詩句(八首詩詞寄托清明哀思)6

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怅望鶴飛還

“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這裡描寫了清明節的兩種活動,一是踏青,二是祭祖。如果是踏青,那就是看“風光”,一路伴随的是“歌”聲和“歡”笑;如果是祭祖,那就是有“煙火”,就有“哭”聲和“悲”傷相伴。“何事不随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這世上,有什麼事情不随着東洛水而逝;又有誰最後不是死去,而葬在山崗。

“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怅望鶴飛還”,《搜神記》中記載,遼東人丁令威在靈墟山學道,成仙後化身仙鶴回歸遼東,已時隔千年,物是人非。當地一少年看仙鶴,打算拿弓箭射下來,丁令威化身的仙鶴口吐人言:“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歲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整句話的意思是,何必像普通人一樣死去,葬在累累的墳墓裡,而被熙熙攘攘的人打擾;不如像丁令威那樣學道成仙,成為仙鶴飛回來。

7. 《送陳秀才歸沙上看墓》,高啟

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所有人是希望看到子孫們給祖先上墳祭奠,不希望看到清明墳前沒有煙火紙錢,因為那表達了子孫稀少,甚至是家族敗亡。但家族敗亡的事情,實際上是時有發生,特别是經年的戰争之後。明代詩人高啟在《送陳秀才歸沙上看墓》中描述了這種場景: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後,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明節寄哀思的詩句(八首詩詞寄托清明哀思)7

風雨梨花寒食後,幾家墳上子孫來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亂後還鄉,是滿衣的“血淚與塵埃”;這種情況下,回到家鄉,也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有的隻是悲哀。幾天風雨過後,梨花落了,又到了寒食清明時節,可惜,沒有幾家墳上,有子孫來祭奠和燒紙錢。

這首詩寫戰亂後,人生悲傷,農村荒涼之場景,感歎了元末大戰“亂後”廣大百姓家破人亡的慘象:經年的戰争,往往是整個整個家族的滅亡,祖先的墳墓再也沒有人來掃墓祭奠了。

8. 《清明》,高翥

清明節掃墓祭祖,表現了子孫們對祖先的追憶和懷念。但站在祖先的角度來看,這種儀式似乎沒有什麼用處。特别是對于那些年歲已高的人們來說,指望子孫們在自己逝去後祭祖其實沒什麼用,還不如享受當下的生活。宋代詩人高翥的《清明》即表達了這種觀點: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節寄哀思的詩句(八首詩詞寄托清明哀思)8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詩人先是肯定了子孫們對祖先的祭奠,“清明祭掃各紛然”,“各”指每家祭掃每家的毫不相幹,“紛然”則指人數衆多。那麼既然人數衆多,何以“各人自掃門前雪”呢?難道不會出現相互幫助、相互勸慰的場景嗎?須知道,人們一般隻有在什麼情況下才會互不搭腔,就是已經痛苦難過到了極緻,以緻習慣成自然,各自心知肚明,無需多言。“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冥紙成灰,灰飛漫天,好似白色的蝴蝶;相思成淚,淚滴成血,仿佛紅色的杜鵑。莊周化蝶、杜鵑啼血的範式大家都清楚:原來蝴蝶是溝通陰陽二界的使者啊,冥紙當然就是起到這樣的作用;同樣的,相思要怎麼樣來表達才最懇切,“我”要告訴陰間的人,“我們”想你想得都把眼淚哭幹了,現在啼出來的是血啊!這種震撼力,實在是難以言表的。

然後詩人筆鋒一轉,“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祭奠過後呢,太陽落山了,狐狸就睡在墳墓上;剛剛掃墓歸去的子孫,又在燈前笑語嫣然。原來,祭奠過後,墳墓裡的人,又重歸寂寞。“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所以,那些還活着的人,要享受當前,為什麼?因為人生有很多酒,但卻沒有一滴能夠給九泉之下的人喝。

反過來,對于子孫們來說,清明祭奠固然是重要的,但孝敬當下還活着的老人,似乎更為重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