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濕難祛!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秋天多燥,冬天多寒,春天多風,夏天多熱和多濕。
濕,水汽,屬陰邪。中醫裡将濕氣分為外濕和内濕。
外濕指的是外界環境潮濕對人造成的影響。
内濕指的是由于人的飲食不當,所造成的濕氣堆積,和消化功能的傷害形成的濕濁和痰邪。
濕氣和寒氣同屬一類,容易傷害到人體的陽氣。當人體被濕邪入侵,就會出現“不明不白”、“重濁黏膩”、“纏綿難愈”的症狀特征。
濕邪入侵後的三大特征
特征一:不明不白
外面的濕氣傷害到人體的陽氣,就像烏雲遮蔽了日月,中醫裡稱作濕邪“蒙蔽清竅”。
濕氣是一種陰寒濁重的東西,本應和寒氣一樣,從下往上侵犯人體。但由于到了夏季受到陽氣的蒸騰,到了面部的孔竅,傷害到人體,所以會出現一些不适:
①頭上像是裹了一層東西,整天昏昏沉沉。
②眼屎多,很粘,眼睛睜不開,睜開也總覺得看不清楚;
③鼻子黏黏糊糊,流着許多鼻涕,總是擦洗不幹淨;
④嘴裡發粘,有時會有一些味道,覺得發苦、發澀、發甜等;
⑤聽不清楚,不是耳聾或者耳鳴,就像是飛機降落時的感覺。
特征二:重濁黏膩
濕邪入侵到人體顯露出它的本質,表現為重濁、粘膩、往下走。
人體分泌的體液是腎精的表現,應該是清爽的,但是受了濕邪以後,特别是小腸的“泌别清濁”功能受到損害後,會出現污濁、粘膩:
①嗓子有痰、粘的、咳不完、咳不盡;
②小便渾濁,甚至小便完了會覺得發粘;
③大便時拉不幹淨,完了還想去廁所,沖馬桶沖不幹淨;
④出汗粘,粘到衣服
⑤濕氣還有一個趨勢是往下走,下流,有的人就會出現爛腳丫子、腳氣等。
特征三:纏綿難愈
中醫形容濕邪“如油入面”,就像是把面和油裹在一起,分不開,摘不開。
所以很多人得了夾雜濕邪的疾病以後,病程很長,治療周期也較長。
吃補藥不如泡熱水腳
濕邪重濁黏膩,治療濕邪是“六大外邪”中非常棘手的一個,中醫有什麼方法鏟除人體的濕邪呢?
最簡單的答案就是——泡熱水腳。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髒”之稱。
從養生理論來講,腳離心髒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榮導緻血液循環不好。醫學典籍有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
從醫學角度上來講,腳上有6條主要經絡,人體各髒器的反射區、穴位以及經絡,包括三條陽經的終止點,和三條陰經的起始點。
因此,泡熱水腳相當于刺激了這六條主要經絡,體内寒濕都可通過泡熱水腳加速排出。
泡腳四季皆宜,俗話說:
春天泡腳,升陽固脫;
夏天泡腳,暑濕可祛;
秋天泡腳,肺潤腸濡;
冬天泡腳,丹田溫灼。
泡個熱水腳,祛濕排毒,通經活絡!趕緊學起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