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品牌

 > 國内出現的第一批便利店

國内出現的第一批便利店

品牌 更新时间:2024-06-26 11:13:51

國内出現的第一批便利店(大批關店的某便利店品牌)1

近期,國内某知名便利店被傳言大批量關店裁員。盡管此品牌商家毫不猶豫地把最關鍵的因素歸結為疫情影響,但我認為疫情隻是此便利店經營不下去的衆多原因之一,并不是關鍵因素。

便利店經營看似簡單,實際上這一行業成本控制的難度要遠高于其他零售業态。如果企業内部成本管控失效、供應鍊管理不完善,加之産品品牌購買頻率低、跟不上市場需求變化的腳步,便利店想要赢利是非常困難的。

對于這家便利店,其大批量關店和未來注定會破産的真正原因,我認為至少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直營模式還是加盟模式?

直營還是加盟,這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這個話題對于便利店而言似乎特别重要。因為整體的毛利潤和淨利潤低、客流量和日銷不大等客觀原因,便利店是否赢利的一個關鍵性行業共識就是規模。而顯然,在快速有效地實現規模擴張這個事情上,固執地選擇直營而非加盟模式是不明智的做法之一。

至少那些所謂的互聯網思維者應該看到,當今世界的日系“三大便利店巨頭”——7-ELEVEn、全家和羅森,采取的都是以加盟為主的路線,甚至是加盟比例超過95%。國内的便利店巨頭美宜佳、36524便利店(河北365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一家基于互聯網的高科技零售企業,以經營“36524便利店”為核心業态的連鎖經營公司),都是毫無例外地選擇了以加盟為主的擴張路線。

對于數量最多、處于競争底層的個體便利店來說,如果自身不能實現業務轉型,尋求加盟的确是不錯的選擇。

缺失深度的壁壘或護城河

這家便利店企業誤以為巨資研發的智能系統就是他們的核心競争力,并以之為壁壘或護城河,其實是大錯特錯。

首先,他們開發的這些軟件系統對于其他便利店巨頭而言并不是什麼難不可及的事情,至少我堅信阿裡、騰訊、百度等大廠如果想開發同等或更好的軟件系統,絕對不是難事。其次,再好的軟件系統,沒有踏實的線下執行也沒用,比如供應商的選擇與管理、上新、研發、供應鍊的建立等,這些需要腳踏實地執行的操作,絕非一個或幾個系統就能快速解決。再次,線下店鋪可以投入巨資快速複制甚至超越所謂的軟件系統,但經營者要想學會并熟練掌握和運用線下店的選址、陳列、導購、空間設計、顧客動線規劃、人力管理、營銷促銷、特許經營學等,卻非一日之功。

還有那些企業引以為傲的所謂算法原理,大多數都和抖音、小紅書的算法機制相似,是基于過去的數據去推算未來,甚至根據用戶無意的點擊去判斷他們的喜好和消費習慣,而絕少開創性地引領、預測未來的消費趨勢。如此算法在當今内外環境、文化、消費群體、消費行為等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其準确率又有多大呢?

事實上,在吃穿住行玩的很多行業中都有大量類似現象,那些一開始起家于互聯網或号稱起家于互聯網思維的品牌,很多最後都開始大肆鋪設線下店,但又大多在線下實體店上栽了跟頭。相反,那些原本專注線下的實體店也早已醒悟,并在線上線下的融合度上迅速跟進,反超那些自诩為互聯網思維的品牌。

曆史的成功多數屬于融合者,而非固執地堅持某單一思維和模式者。

重度依賴資本輸血

在依靠低價補貼吸引流量、巨資燒錢做知名度、重營銷而輕産品等理論支持之下,一些新興的品牌和企業可能會獲得短暫的成功。但如果隻是一味地依賴野蠻推廣或隻是依賴資本的輸血,而沒有打造自身強大的造血系統,無論這些企業短期或稍長期内多麼成功,最後都一定會失敗,絕無例外。

資本的耐心有限,資本本身也可能無血,因為産品品質差而無法赢得複購、運營管理決策失誤、對手的反擊和戰争、疫情等不可抗力,都可能成為最後一根稻草,壓死那些虛假繁榮的企業。

盲目冒進吃苦果

事實上,對于有些企業,尤其是一些所謂的互聯網企業、新消費品牌、跨界者、高仿山寨者等,好大喜功、盲目冒進、不切實際的目标、激進的擴張計劃,一直都是他們的做事風格和最重要的标簽之一。比如有的互聯網企業甚至喊出“三年萬店、十年百萬店”的虛假誇張口号,而後來無一例外地被事實證明是自我打臉。這個世界的正确規律往往是你有多大的金剛鑽,才能攬多大的瓷器活,否則,超出自己能力界限的盲目冒進的後果通常都是苦果。

需要強調的是,那些破産或失敗的企業不要動不動就把失敗原因歸結于疫情。疫情确實是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但絕不應該為所有失敗的品牌和企業背鍋。

文/李維華編輯:陶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品牌资讯推荐

热门品牌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